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厂】传忠书局:褒忠其始,传忠其续(下)

清同治二年,曾国藩克复安庆,他在此开设书局,刊刻《船山遗书》。同治三年,曾国藩将办公地点转移到了南京,而书局也跟随前往此处。到了同治四年,将《船山遗书》刊刻完毕,况周仪在《蕙风丛书·蕙风簃二笔》中称:“咸丰十一年(1861),曾文正公克复安庆,部署粗定,命莫子偲大令采访遗书,商之九弟沅圃方伯刻《王船山遗书》。既复江宁,开书局于冶城山,延博雅之儒校雠经史,政暇则肩舆经过,谈论移时而去。”

 

曾国藩辑《三十家诗钞》书牌,清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本


对于刊刻《船山遗书》的起因以及大略过程,曾国藩在该书的序言中写到:“道光十九年(1839),先生裔孙世全始刊百五十卷,新化邓显鹤湘皋实主其事,湘潭欧阳兆熊晓晴赞成之。咸丰四年(1854),寇犯湘潭,板毁于火。同治初元,吾弟国荃乃谋重刊,而增益百七十二卷,仍以欧阳君董其役、南汇张文虎啸山、仪征刘毓崧伯山等分任校雠,设局于安庆,蒇事于金陵,先生之书,于是粗备。”

 

曾国藩辑《三十家诗钞》牌记,清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本


《船山遗书》刊刻完毕之后,书板存于南京两江总督署,而当时的刻书经费则全部来自于曾氏兄弟的捐款以及募资。创局之初,曾国荃就捐款八千金,而曾国藩前后捐款额更达三万金,此事可由朱孔彰所写《曾祠百咏注》为证:“公捐廉俸三万金,设书局重刊经史,先在安庆,商之九弟沅圃方伯,刻《王船山遗书》。”如此说来,金陵官书局最初也是由个人出资兴办,而后改为官办者。从经历和属性上,此后的传忠书局与之完全相仿。如此论起来,传忠书局也应当算是清代官书局之一。

 

感觉来到了旺角


曾国藩去世之后,曾国荃就将《船山遗书》的板片运回了长沙,寻霖、刘志盛所著的《湖南刻书史略》中称:“曾国藩卒后,曾国荃继任两江总督,并将板片运回长沙,藏于长沙上黎家坡遐龄庵传忠书局内。”由此可见,传忠书局不但在性质上跟金陵书局相仿,并且金陵书局所刻的板片,曾经也有一度归了传忠书局,只是后来这些板片又从传忠书局运出,转归了船山书院:“光绪四年(1878),衡阳知县张宪和于衡阳城南创船山书院,光绪八年(1882)建成开讲,十年(1884)曾国荃将《船山遗书》板片全部捐赠船山书院。清光绪十三年(1887)船山书院重印《船山遗书》时,将张宪和所搜访到的船山佚稿《龙源夜话》一卷、《姜斋诗剩稿》一卷、《忆得》一卷、《姜斋诗编年稿》一卷、《姜斋诗分体稿》四卷、《姜斋文集补遗》二卷,共六种十卷补刻于遗书中。”(《湖南刻书史略》)

 


不知为什么这些都不开门


到了民国年间,《船山遗书》的板片又遗藏于衡阳图书馆,而今这部数量巨大的板片仅有少量藏在了衡阳市博物馆内。虽然这些板片仅是同治之后的清末刻本,从文物性角度来论,定级的等级并不高,然而这却是中国清代的特殊现象——官书局的实物证据,而官书局刻书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此论起来,这些残余的板片就有了重要的标本意义。

 


找到了社区服务中心


传忠书局的来由也跟曾国藩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咸丰十一年,有大臣向皇帝提议,应当将为抗击太平天国而牺牲的烈士事迹搜集起来,皇帝批准了这个建议,并且让各省都如此照办。当时的湖南巡抚毛鸿宾就在长沙抚署附近设立了褒忠局,同时聘请郭嵩焘做主编来编写《湖南褒忠录》一书,郭嵩焘在给刘蓉的信中称:“《忠义录》一书,不难于编纂,而难于采访。在局数月,规模略定,而颇苦于采访之难,其人顷已属之罗研生。”

 

小街,女人,和日子


看来,当时郭嵩焘编辑此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采访相关的当事人。为了能够将此事进行下去,郭嵩焘又聘请了数位助手,其中主要有左宗植、罗汝怀和曹耀湘。左宗植是左宗棠的二哥,其也曾是一位饱学士,曾任衡阳石鼓书院主讲,并在湖南一地也颇有诗名,跟魏源、汤鹏、陈起诗并称为“湖南四杰”。而罗汝怀也是有名的经生,他是邓显鹤的弟子,从经学观念上来论,他属于调和派,因为他反对汉学与理学之争。当年曾国藩在江西带兵时,罗汝怀曾入曾国藩幕,但罗却提出只做事不当官。

 

每年换一字,节约!


曹耀湘跟曾国藩也有密切的关系。咸丰七年,曾国藩生病,经欧阳兆熊推荐,曹耀湘前往营中给曾看病,因为曹的医术高明,曾很快痊愈。在行事方式上,罗曾经劝曾要改变严厉的作风,实行怀柔政策,而后曾听从了曹的建议。曹耀湘对佛学也有研究。同治五年,杨仁山在南京见到了曹耀湘。杨在南京创立了金陵刻经书,而曹耀湘而回长沙创立了长沙刻经处,《湖南刻书史略》中称:“清光绪二年(1876),曾参与创立金陵刻经处的长沙曹耀湘又于长沙创办长沙刻经处。

《曾文正公全集》书牌,清同治光绪间传忠书局刻本


曹耀湘同治年间曾主持设于长沙黎家坡遐龄庵之传忠书局,专事刊印《曾文正公全集》,至光绪二年,《曾文正公全集》已基本刻竟。虽至光绪十七年(1891)与思贤讲舍合并之前,传忠书局仍有少许刻书活动,但曹耀湘主要精力已转至刻经处事务。刻经处亦即设于遐龄庵内,其刻书一直持续至民国间,所刻经典版式与金陵所刻相同,一般为十行二十字。”

 

《曾文正公全集》传忠书局刊刻牌记,清同治光绪间传忠书局刻本


看来,曹耀湘除了创办长沙刻经处,同时还主持传忠书局,而当年长沙刻经处的经费,也有不少是曾国藩所捐者,有可能曾是以此来感谢当年曹治愈了自己的病吧:“长沙刻经处刻书之费,多由僧、俗二界捐资,其中又以湘乡曾氏捐资最多。曹耀湘善医,曾国藩未显时,曹氏曾为其开方疗病,后又入曾氏幕,襄赞校刊《船山遗书》。归湘后主持传忠书局,刊刻《曾文正公全集》,故与湘乡曾氏数世皆过从甚密。长沙刻经处所刊书,多有镌‘龙城曾氏施资敬刊’字样者。”(《湖南刻书史略》)

 

曾国藩辑《三十家诗钞》卷首,清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本


郭嵩焘所编的《湖南褒忠录》完成之后,由裴荫森写了篇序言,此序中讲述了该书的来由:“咸丰十一年(1861),言官上议以军兴以来死节赴义之士所在有之,宜搜采纂辑为书,俾不终归湮没。于是诏下各直省悉如所议。湖南自故太傅曾文正公起家练兵讨贼,将帅之士龙搏水击,纵横四出,功最多,其以死勤事者亦最盛。是时济南毛公方摄南抚,咨商骆文忠公于西蜀,乃开设褒忠之局于省会,属湘阴郭筠仙中丞董其事。未几,筠仙中丞出莅苏松督粮任,又以属湘潭罗研生中翰偕长沙周漱安明经采辑编纂,凡六年成书,积稿四十余帙。”

 

《曾文正公文集》书牌,

清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曾文正公全集》本


而后这部书予以了出版,但当时的编辑部和印刷厂并没有撤销,当地人提议在此继续编写《曾文正公全集》,《湖南刻书史略》中称:“《湖南褒忠录初稿》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木活字印行。《湖南褒忠录》编纂完成后,湖南官绅又于其址设立传忠书局,专以编辑刊刻《曾文正公全集》,后移址于城南上黎家坡遐龄庵,邀长沙曹耀湘主持局务。”

 

《曾文正公文集》牌记,

清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曾文正公全集》本


虽然说曹耀湘是传忠书局的主持人,但实际上他也是《曾文正公全集》的真正编纂人,《史略》中称:“《曾文正公全集》虽署湖广总督李瀚章编纂,而实际编纂人则为曹耀湘。全集共十六种,除《鸣原堂论文》二卷为同治十二年励志斋所刊外,余皆为传忠书局所刻。”

 

《曾文正公文集》内文,

清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曾文正公全集》本


传忠书局刊刻完《曾文正公全集》后,局内的这套人马并没有解散,而是接着刊刻他书,比如清光绪五年刊刻有《陶靖节集》,曹耀湘在该书的跋语中称:“安化陶文毅公澍所著《靖节先生集注》,荟萃诸家之长,纤悉毕举,考证精核,持论名通。自有陶集以来第一善本也。唯是书系文毅家藏之版,流布海内者不可多得,以为塾中读本又微苦其繁多。

曹操的题词


耀湘不揣固陋,取坊肆流通之本校其讹脱,因即文毅公注中抄出其精要者数十则,依次增补付梓,以公同好,取便于蒙塾之课读。其中亦有为先辈论释所未及者,窃以管窥之见拾遗补阙,不下数千言搀人焉。”传忠书局还刊刻过《庄子南华真经》,此书的书牌上有:“光绪十一年乙酉岁秋七月传忠书局校刊,板存善化黎家坡遐龄庵内,段文益承刊。”的字样。

 

看来这里原本叫“文庙坪”


今日所见,传忠书局所刻之书的最晚时间是光绪十五年,如此说来,该书局的存在时间至少有14年。可能是后来曹耀湘的主要精力都主到了刻经处,故传忠书局的刻书数量越来越少,到了光绪十七年,传忠书局就并入进了思贤书局,《史略》中称:“传忠书局存续期间,光绪二年(1876),湖南绅民又于黎家坡遐龄庵创设长沙刻经处,专事刊刻佛经,仍由曹耀湘主持。从此以后,曹耀湘主要精力便专注于刻经处事务,传忠书局刻书日少。光绪十七年(1891),传忠书局与思贤讲舍刻书处合并组建思贤书局,传忠书局业务自此停止,传忠书局也就成为三大官书局中刻书最少者。”

 

诗书传家


进入民国之后,传忠书局所刻的《曾文正公全集》板片及思贤书局所刻的书板,一同移交给了湖南省图书馆。1935年,湖南省政府用这套板片又刷印了几十部书,以此来分赠给中央各要员以及国内的公共图书馆。


关于该书板片的递传,当时的图书馆馆长黄济在此书的后跋中称:“湘乡曾文正公全集坊间售本甚多,然书估鹜利,多遽检印,鲁鱼亥豕,讹谬迭见,贻误后学良非浅少。湖南思贤书局旧有文正公全集藏板,校雠精审,允称瑰宝。入民国后,书局随废,遂将局中所藏各种古籍版片移归湖南省立图书馆管理。旋图书馆迁移省教育会中山堂侧新址,旧址定王台专供藏板之用。

寻霖兄劝我不要看见老房子就拍


兵乱侵寻,军队时有入驻之事。管理困难,版片因而损坏者不少。醴陵何公芸樵既主湘政,百废俱举。济奉命筹备恢复中山图书馆。时适郴县黄公剑平、长沙曹公耔谷先后长教育厅,慨念吾湘先贤遗泽就湮,因拨款整理定王台旧藏板片,令济兼主其事,爬罗搜剔,颇费岁时,于是缺者复完,窳者复坚,……”

 

由此可知,传忠书局所刻之书在当今的各大图书馆内均有收藏,可见当年这些人创立此局并编书出版,虽然所出之书的品种并不多,但却对后世文献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广东图书刊刻进入黄金时代:政商助力学术称盛 粤中书板流布九州
【书厂】江苏官书局:主刊吏治,兼刷他版(下)
丁伟:百川汇海,聚书成山——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资源纪略
微讲座|观月老师第二讲:局本
华为阅读
【古籍赏鉴】一代奇书话《玉海》(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