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年后,这本书仍然值得一看

1

这两天感冒,脑袋嗡嗡直响,本来打算偷懒的,结果哼哧哼哧看完了一本好书,还是打开电脑,准备写一写。

这本书大名鼎鼎,几乎人人都听过,但有时候正是因为大名鼎鼎,看得愿望反而减小了。

什么书呢?

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说起来,这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书了(此书出版于1961年),那时候,书里提到的诸位作家,大多还在世,但对于当时的一般读者来说,这些作家的名字却不常听见——他们不是沉默了,就是被打倒了。所以,等到这本书的影响从国外传回国内的时候,许多人猛然发现,原来我们还有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爱玲大热,钱钟书的《围城》直到现在仍然高居畅销书榜前列,沈从文也重新获得了大批读者。

不过,这本书绝不仅仅只是捧红了几个被时代淹没的作家而已,它还展现了一种看待文学的方式——把文学当作文学来看。

这好像已经是常识,但并非一直如此。我记得小时候老师教课文还是很强调阶级性,一篇文章,分析下来就是作者反对三座大山云云,很乏味。当然,许多文章的主题确实与此相关,但好的文学不可能仅仅在于主题如何如何,一个作品称得上好,有它自己的标准(比如语言,结构,风格等等)。我们上语文课,实际上从未学会如何欣赏文学,只是另一种政治课罢了。

我党的文艺理论一直如此,认为文艺是为宣传服务的,文艺的价值在于社会功能。夏志清给出了另外一重眼光,其实也是很朴素的看法,就是把文学当文学来看。

2

当然,这里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文学的标准如何判定?前几年冯唐写文章提到文学有一条金线,受到很多人的嘲讽。为什么被嘲讽?因为现在大家已经不这么看了,人们不再认为文学是一件可以客观评价的东西,对于文学来说,不存在好坏,只有喜不喜欢。

我认为这种看法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无关系,当我们把文学作品当成商品去看待的时候,消费心理就会油然而生,我喜欢这个所以这个是好的,我不喜欢那个所以那个是糟的,至于文学本身的价值系统,倒不是那么受到注意了。

但其实,冯唐说的那句话是对的,文学有其自身的标准,一本小说的价值不会因为政治的影响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读者的多寡而偏移。一本小说好,是因为它写得好。仅此而已。

至于前面那个问题,怎样才算写得好,已经有许许多多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前仆后继的给出各种见解。但是作为普通读者,即使不了解这些理论,仍然有一个很好的过滤系统,那就是时间,时间是相对公平的。

不过,我们读这本书,不是要通过夏志清的眼光来看谁第一好,谁第二好。读《中国现代小说史》,对普通读者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修炼一些功力。什么功力?读小说的功力。读小说也要功力吗?要的。

今天正好在看一本电子版的《文学批评方法手册》(挺好的一本书),是本老书,里面用看足球比赛打了个比方。就算你不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对球员也不熟,但看到进球,激烈的时刻,还是会感到激动。但对于真正的球迷,这些激动,他们自然也激动,但另外的,他们的乐趣还来自于球队的战术,甚至球队的风格等等,他们的感受力更强。

喜欢足球的称为球迷,喜欢听戏的称为戏迷,这个“迷”字用得好,迷恋啊,所以会钻研,会用心,绝不仅仅是买卖的关系,书迷,影迷同样如此,真的迷,必然会自寻门道去练功,以期得到更多的乐趣。

不过,目前,“书迷”这个词好像已经不大有人提了。

3

上面扯了这许多,意思很简单:一、如果喜欢文学,那么就把文学当做文学来看;二、即使是“看”的功夫,也需要修炼。

“看“的功夫怎么学呢?

不外乎是多看。多看文学作品,也看看文学批评。能够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看到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自然会有不一样的乐趣。

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比如说对于鲁迅,他不仅看到了他的许多好处,还提到了他在后期的迷茫,以及作品中的”温情主义“,虽然有人不同意,但是这看法是很独到的。

书中张爱玲一章,对《金锁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看得人很过瘾,看小说很过瘾,看人分析小说也很过瘾,为什么?因为好的作品本来就让你感到乐趣,而夏的分析,仿佛给你带上了一只眼镜,而从前你竟不知道自己是近视的,这眼镜一架上,世界立马清晰了许多,感受到的东西更多也更深了。

现在流行VR,虚拟现实,感官模块的调动更多,更细。而对于文学,要从2D进化到VR却不能靠外部的科技,需要自己修行。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少”书迷“的原因吧。毕竟,我们都懒啊。如果你想看得更清楚,不妨看看这本书,以及这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念夏志清:文学评论要客观理性 给读者选择余地
焕活网文IP生命力,需要粉丝视角
五本精品官场小说,一路直上青云,草根誓将逆袭进行到底!
人物 | 止庵识小
《小团圆》为什么不像张爱玲了丨观察
每日荐书2021090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