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品教学种情景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思品教学种情景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新的课程完全改变了过去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要,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如:在教学方法上,重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在知识传授上,重结论呈现、轻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体验和探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巩固;在学习评估上,重智力、轻态度,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观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具体来说,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主要意义有:

1、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因为情境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因此,“情境探究教学法”必须把学生摆在真正的主体地位上,也只有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开展情境探究教学。这就完全改变了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过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情境探究教学法”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主,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意识。情境探究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每个学生的意见、接纳每个学生的体验,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比的亲切、温暖,使学生不但尊重老师而且从心底里喜欢老师。从而改变过去“师”为教育者,“生”为被教育者的生硬师生关系,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愉快中进行学习。

3、优化了学习过程,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效性。一节课45分钟,既可用于记忆和理解,也可用于分析、综合和创造性学习。传统的教学,一节课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学生听,留给学生自主分析、自主体验的时间很少,结果造成教学的有效性很低,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毫无个性的发展。“情境探究教学法”刚好相反,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另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探究体验,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情境探究教学,既是思想品德课学科性质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

三、“情境探究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认识论认为:人类的一般认知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认识和实践。教学过程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认识过程,同样也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运用“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实践,在实践的体验中加深对认识的理解。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成果同样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得到实现,而内化的过程离不开体验。

3、心理学原理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只有当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时,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的心理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情感是催化剂,是促进其他因素转化的动力。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当学生的情绪体验与所教的思想观点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他们去相信和追求这种思想观点;相反,如果学生缺少这种体验或自己的体验与这一思想观点相矛盾时,他们就会对这一思想观点表现出冷淡和反感。

4、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论认为:教学要让儿童在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中获取经验,通过儿童的亲身活动来进行体验。

5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积极地输入、输出信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而是要过滤和同化新信息,并且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情境探究教学法”是指导的教学策略和发现的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法中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又吸收了现代西方教学法中合理的因素,在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教师指导。

6、《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体验性,要在学生亲身经历中,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整合。以上理论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情境探究教学法”实验奠定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四、“情境探究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情境探究教学法”又称“情境探究五步教学法”,五步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展示情境、探究体验——提炼理论、领悟道理——质疑创新、小结点题——行动操练、学会应用。它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将情景创设、探究体验、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等手段相结合,以体验、探究、讨论为主要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优势;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操作环节;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策略及要求等。并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优势的研究

1)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2)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在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2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操作环节的研究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本环节探究如何合理运用故事、动画、漫画歌曲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想问”欲望,提高学生“会问”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展示情境、探究体验。

教师将上述情境逐步展开,不断设置新的两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自我质疑,对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允许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对老师出示的材料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肯定,并逐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3)提炼理论、领悟道理。

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平等、民主对话交流适时将案例事实或学生的回答提炼到理论层面,让学生在探究、体验的同时领悟道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成完美人格的重塑。

4)质疑创新、小结点题。

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或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答疑,引导学生有所创新。最后,教师要作课时小结,点明课题。这一步既是对材料分析的深化,又是对探究成果的检验,帮助学生敢于创新。

5)行动操练、学会应用。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归宿。教师可设计一些富有情境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究、行动操练,学会应用所学原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理念,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之目的。

3、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基本策略及要求的研究

研究“情境探究教学法”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习惯等方面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情境探究教学法”对师生的基本要求。例如: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如何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使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如何使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实效;如何使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宽容的氛围中探索和发展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6——2011.7理论学习、资料查询,组织选择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教师,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预期阶段成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实验阶段:2011.8——2012.4实施研究计划,进行教学研究,积累相关资料。预期阶段成果:阶段性小论文。

3、总结阶段:2012.5——2012.6,收集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成果。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趣味教学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反思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感知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