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欲栽大木柱长天


 

你可能不敢想象:五年之前,小学老师呵斥学生: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就连最破烂的十二中也考不上;今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想让孩子到城区内的名校就读,孩子奋力抗争以死威胁:“不让我上十二中,我就自杀!”

你可能难以置信:五年之前,这里见不到一所像样的房子,全部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破败不堪的低矮瓦房,教室里的门窗玻璃残缺不全,办公室里用脸盆接雨,泥土操场坑坑洼洼,露天厕所难以踏步;今天,不仅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音像学术报告大厅、学生公寓、餐厅、四百米标准塑胶运动场、洗浴中心、休闲园林等现代化设施,而且校园内奇花异草,假山怪石,喷泉雕塑,亭台楼榭,绿树修竹,整个校园幽雅、美丽、清灵,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你也可能感到匪夷所思:五年之前,这所学校因为管理混乱,教育教学乱七八糟,老百姓提起十二中就皱眉头,为了彻底拯救这所学校市教育局将所有班子成员全部就地免职;今天,在一个精诚团结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带动下,全体教职工敬业奉献,探索进取,连创佳绩,被评为洛阳市示范性高中、洛阳市规范化初中、荣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状。

你甚至怀疑这纯属杜撰:五年之前,从这里升入大学的学生只能以个位数计算,超过两位数就要谢天谢地;现在,三年高考连创新高,2007届毕业生200余名考生,这些当年中招平均成绩只有400分左右距当年重点高中录取线低100多分的学生,8名同学进入二本线,34名同学进入三本线,近百名同学进入一专线,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目标:二本以上完成200%;三本以上完成185%,上线率达到70%。市教育局根据客观分析未下达一本目标,中招成绩只有410分的郑立孝同学却奇迹般以612分的成绩被东北林业大学录取。

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何以在五年之内迅猛崛起,成为洛阳市教育界的一道亮丽风景?记者三进洛阳十二中探访其中的奥秘。

 

理念引领:好风送我上青云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

作为一校之长,具有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成就一所学校的前提。否则,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只能亦步亦趋,如同盲人骑瞎马,走到哪儿算哪儿。在提倡教育家办教育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丁进庄校长可谓是一位对传统文化造诣颇深又富有开拓精神的治学之士。200311月,他成为十二中的掌舵人,首先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带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这一教育理念并不十分深奥。丁校长注重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培养真正的人放在首位,这一点,为学校办学指明了方向。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给学校领导者的工作定了性,校长要成为一个指挥员,首先应该是个“思想者”。校长在办学中,就是要给学校生存以灵魂,要给学校发展以方向,要给学校前进以动力。这灵魂、方向与动力就是学校的教育思想。思想指导行动。有了睿智的思想,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

丁校长说,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是我们办学的宗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为了全面落实办学理念,丁校长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爱学生如子,以学校为家;对学生的要求:主动、健康、全面发展。向社会公开了办学承诺:家长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办学实践。将学校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创设一流的办学条件、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追求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出名师、育名生、创名校。

办学理念的提出与落实,让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有了主心骨和皈依,教师们心中亮堂起来了。事实上,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如果不能使自己的员工富有阳光心态和明确思维来从事日常工作的话,这个组织就会变得木讷、迟钝而没有生机;一个校长如果不能为自己的员工指明奋斗的方向,不能为下属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生存发展环境,就会使这所学校了无生机,前途暗淡。丁进庄校长十分明确过去多年间十二中混乱不堪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缺少明确的办学方向,教师心中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从上到下,都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尴尬和无奈当中。所以,上任伊始,首先解决的便是为学校确立发展的方向,方向一明,人们的心里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们有了奔头和干劲,学生们有了努力的目标也就很自然的寻找到正确的方法。

在学校全体师生大会以及许多公开的场合,丁校长都会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们传达自己的感想:我们十二中是一个加油站,学生们在这里积蓄力量,为的是更加坚定有力的走好未来漫长的人生之路。学生们明白,在十二中的三年时间,他们应该珍惜分分秒秒,从各方面磨砺自己、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富有,变得充实,能够厚积勃发,将来一展雄图。

丁校长时时告诫自己:无愧于历史的选择,要用先进的理念为教育导航。他要用自己的不懈求索来拯救十二中这艘昂贵而沉重的“泰坦尼克号”,让十二中这艘教育界的巨轮沿着正确的航线破浪前进。无愧于历史的选择这句话正体现了他忠于职守的精神,既有历史选择了他的自豪感,又有自觉承担历史重任的勇气和信心,让人感觉到有点杰克·韦尔奇的数一数二的味道。

理念改变,指导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影响命运改变。

今天的十二中,在理念的引领下,已经悄然形成了“乐于工作,创新工作,享受工作;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享受学习”的整体氛围,老师和学生们用心感受着“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的愉悦,他们珍惜今天这个人生最珍贵的礼物,怀着对人生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努力拉长人的生命长度,拓宽人的发展空间,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放心,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智慧管理:借得东风满园春

丁进庄校长入主十二中,面对的是破烂不堪的景象,且不说满目疮痍危如累卵的校舍,杂草丛生遍地纸屑的校园,也不说人心涣散局面不稳,写出请调报告的老师有几十个人,单只说经济状况,学校财务账上可以支配的现金只有区区几千元。

严冬已经来临,学校里连烤火煤都买不起,师生们在四处透风的教室里怎么能安心自在的上课?一个几千名学生、一百多名教师的学校,当务之急,是首先解决迫在眉睫的取暖问题,让师生们顺利地度过这个冬天。经过与校委会全体成员研究决定,将校园里的两棵树卖掉,这样,他们利用卖树所得的三千块钱购买了取暖煤度过了严冬。

2004年春天,丁进庄谋划着十二中未来的发展蓝图,他要吹响改革的号角,唤醒沉睡多年的校园。可是,在那样薄弱的基础上应该有怎样的作为才能让学校改天换地?

当年,丁进庄读中国名著《三国演义》,从中汲取了许多管理的智慧,这回派上了用场。他感到,如果说《三国演义》为人们提供的可资借鉴的最大的智慧,就是“借”。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借荆州”等等,都是极好的例证。

事在人为。丁进庄开始运筹帷幄,借势发展。

借智慧。丁进庄深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哲理内涵,自己虽然有一腔热情,但是绝对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借众人的智慧为我所用。市教育局薛占荣局长是丁进庄敬佩的一位领导,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丁校长拜薛局长为师,经常向他请教治理学校的各方面问题。宗保安,是丁校长的老师,做校长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学校管理经验,丁校长聘宗保安为学校的副校长,遇事常常一起研究,虚心听取宗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里有很多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丁校长把他们视为学校的宝贵财富,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尊重他们,老教师们对丁校长无话不谈,无计不出,使丁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多了许多左膀右臂,如虎添翼。

借经验。一个学校如果想取得长足发展,教学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丁进庄校长始终把教师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先予以考虑。三年多的时间,学校利用来支持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费用做到优先开支。学校先后派出教师到江苏的洋思中学、山东的安丘四中、杜郎口中学等学校参观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更新思路,每次外出,老师们都带着任务,所到之处,听课、观摩,与外地教师座谈,然后写出考察报告,集体讨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2006年秋天,老师们从杜郎口中学参观归来,大巴车上,老师们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谈感受,话思路,一路笑声一路情,他们笑称,这次考察归途的讨论会就是十二中教学改革历程上的“遵义会议”。回校之后,老师们都写出了很有分量的反思笔记,宋宝军老师在文章中分析了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深刻的阐述了自己下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五个方面:认准了的要坚持,注重在细节上做文章,狠抓落实不放松,经常反思不间断,文化育人下功夫。他说:“我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哪一种课改模式,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而且教学成绩能够迅速见效,能够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好的课改模式。”老师们激情澎湃,认真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案一体化方案”,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借财力。20042月,十二中决定启动学校一期改扩建工程。面对资金困难,丁校长把家人积攒多年的一万元钱无偿地捐赠给卧薪楼工程,还在学校成立了“集资办公室”,由宗保安校长挂帅。历时两个多月,他们走访了知名校友、历任领导、区、乡、村三级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社会名流,向人们讲述学校生存的困窘;描绘丁校长用真诚和爱心正在点燃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学校的激情,用他们的一片真诚打动人们。很快在全社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捐款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含着热泪加入到捐款队伍中,全体教职员工、在校学生、辖区的干部群众、仁人志士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建设。陈俊德、焦清世等几名老党员的义举尤其令人感动。他们都已到了花甲之年,平时从来未到饭店吃过饭,从未买过像样的衣服。老师最贵的一件“皮衣”,穿了一周就开了花,平时捡拾别人的衣服,穿烂衣服和打补丁的衣服,近几年来附近民营企业的旧工作服,老师常穿在身上,度过了几个夏季。老师更是“抠门”,一根皮带用了17年,一双球鞋穿了9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外出开会学习,他们都自带干粮,开水泡馍,骑着自行车,路上捡破烂,拾废品,捡菜叶,满载而归,带给儿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烧饼。然而,为学生公寓建设捐款,多数老师捐300元或200元,陈俊德、焦清世两位老师首捐500元,没过几天,又二次捐款,每人再捐400元,率先垂范,给全校师生带了个好头。

为十二中学生公寓建设捐资活动中,捐赠2000元以上的单位有13个,捐款39000元,个人捐款1000元以上15人,500元以上有37人,300元以上有50人,200元以上有119人,共捐款20万元。为彰显捐款单位和个人的功德,学校在苏秦雕像基座上刻写功德榜,以昭后人。面对着千辛万苦开工的学生公寓,面对着十二中人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奠基典礼的鞭炮响起,丁进庄校长情不自禁地哭了。

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最近几年,洛阳市教育局向地处农村的十二中先后注入资金一千多万元,保证了学校各项建设顺利进行。

文化立校:以美育人育美人

走在十二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创新亮点,这块热土上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被匠心独运的开发出来,校园内浓郁的文化氛围时时感染着每一个人。

历史上,这里名人荟萃,精彩迭出: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曾在这里施展“合纵连横”的雄才大略,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这里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不胜枚举的文化名人与洛阳结下不解情缘。现实中,这些文化名人的效应随处可见,让学生们从这里开始精神漫游一定会迎来丰硕的收获。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气的生态园林——学苑。学生们每天出入校门都要经过有喷泉的水湖,令他们联想到自己是在“学海”中漫游,校门正对面是学校办公大楼“求真馆”。走过水系上的杏林桥,就是升旗台,四周的青石栏板上雕刻着洛阳八大景、洛阳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向北是装有空调可容纳千人的学生公寓——卧薪楼;向南是一个占地50余亩一望无际、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塑胶操场——健搏体育运动中心。校园中有各种独具匠心的文化建筑:秦园里矗立着苏秦的雕像,学苑中有白居易的雕塑,寄宿分校门旁还有一“心湖”!校园内绿树成荫,葱郁的竹林生机滴翠,假山亭台相映成趣,给人一种美不胜收流连忘返的感觉。人们会惊叹:这样的校园别说是一个农村学校,即使在城市也不多见。美的环境影响造就着美的人生。

丁进庄校长说,我们就是要突出以美育人的特色让学生们时时受到美的熏陶。他说,美育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不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亚里斯多德,还是中国的孔子与老子,都对此作过论述。中国古代被称之为六艺的礼、乐、射、御、书和数,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尤其是自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倡行五育并举,美育更是名正言顺地走进国人的教育视野。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更应该让校园文化凸现美育的特色。

近几年,十二中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师表美从显性与隐性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表率作用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话题。丁校长说,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三条渠道:一是有声语言,二是形体语言,三是人格魅力。学校要求教师的有声语言要标准优美、生动有趣和具有角色性,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形体语言要高雅大方,真挚自然,热情友善,宽容大度。人格魅力是一位教师学识素养、心理状态、思想品质的综合外化,在有形与无形中对学生形成一种透彻心灵的感召力。教师具备了这“三美”,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对于美的追求。

针对一些学校、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道德品格,只注重教知识,不注重教精神,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导致“人”与“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的现实,十二中响亮地提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人,积极探索给学生们奉送“心灵套餐”,成为学校文化的一大亮点。

丁校长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我们的课堂内外拧干了情感、艺术、人文、兴趣、想象、愉悦等东西,剩下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东西,孩子的心灵将得不到润泽,情感世界将是枯涩无味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和可怕的,会自小就丢失了对崇高事物的敬仰和追求,对人生美好的幸福追求。由于被急功近利的短期目标的追击,我们的学生必将会是情商严重缺乏的一代,会是缺乏想象,没有趣味的一代。”他认为对于精神价值的守护,对于生活意义的追求,应是教育的最崇高的使命。人类需要精神价值体系,就像需要阳光、钙和爱情一样。否则,教育也就不成为教育了。

2004年开始,学校推出了“心灵套餐”系列活动,意在砺志立德益智,春风化雨般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高贵昂扬的道德、精神之美,铸造学生美妙的内在世界。

心灵早餐:这个活动是老师利用早操结束后大约三至五分钟的集会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所用素材可以是一篇美文,一首小诗,或是身边人或事……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易于接受,有一定的教育针对性,产生砺志修德的德育效果即可。

心灵加餐:上午大课间是40分钟,课间操结束尚余20分钟左右,时间不长,但利用得好会十分有价值。老师们利用第三节课前十五分钟开设心灵加餐,让各小组轮流坐庄,自主设计,自主主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活动方案的思路从考虑个人的爱好与特长,了解同学的兴趣与意愿,留意身边发生的各种情况和一些热门话题,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做到“精简”、“新颖”、“奇特”、“快乐”、“有益”。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发展学生自主精神,锻炼自主能力,在充分表现自我的过程中,看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建设快乐、友爱、自主、向上的好集体。

心灵盘点:有每日盘点和每周盘点。每日盘点即每天晚自习下课后的三分钟学生要对当天作基本的自我反省,在待人接物、学业发展、自我成长、情绪情感、集体贡献等各方面,都花些时间来沉淀一下心灵。每日盘点的方式可以是独自默默进行,也提倡小组成员交流评价与感受,因为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自我评价更客观,他人的参与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力与进步的提升力。每周盘点则是利用学生返校后第一节的班会时间,让学生先反思、盘点上一周的总体情况,对本周进行自我新期待,并要在印制的表格上填写规范后上交,每周末由班干部根据实际情况点评后反馈。

“心灵套餐”活动的开展构建了学生丰富深刻广博的精神殿堂,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孙巧云老师感慨地说:关注学生精神现象,会让孩子一生富有。作为教师,必须“教”且“育”,注意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免疫力,使青少年学生在“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各方面的能力。

 

提升教师:张扬个性显风采

三年前,在十二中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囊中羞涩,无权无势,心憔悴;前途渺茫,衣带渐宽,终有悔”。那时的十二中教师由于长期受非良性整体环境的作用,盲目、涣散、脆弱、自卑,有点门路的教师都想尽一切办法调离十二中。

如今,情况已经完全改观。三年来,十二中着力建立动态开放的教师管理与任用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聘任制,打破“铁饭碗”,共造“金饭碗”,按照“老虎理论”对教师队伍实施活力曲线管理(即高效的激励最优秀的20%,区分淘汰最差的10%,调动70%有积极性),使岗位履行职责与教师专业成长有序连接,使教师管理与任用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丁进庄校长的《十二中的精神力量》、《十二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做一名理想的教师》等文章以及学校推行的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让教师们心中有希望,前进有方向,找回了人生的尊严,在工作中提升着自身的价值。

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提升教师的重要举措。学校先后聘请任民、薛占荣、叶鹏等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到校作讲座,组织全体教师聆听魏书生、崔其升等全国著名校长的报告,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建立教师论坛,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大讨论,建立教师和班主任动态发展档案,让教师感受到生命的璀璨与光彩,领略教育的崇高和神圣。十二中先后开展了两轮课改攻坚,第一轮攻坚针对学生厌学、教育秩序混乱的现象,主攻课堂学习方式变革。他们摸索出“一学——二教——三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平行测试、零号作业、课改小区构建和使用等配套措施,使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启蒙开智,激励自信,关注成长。第二轮攻坚针对师资薄弱,主攻教师备课方式变化,推行教学案一体化试验,使教师与同事合作,集体智慧迸发,使教师与学生合作,课堂充满生命张力。

责任心和使命感催开教改之花绽放,工作的积极性又引领老师们个性的张扬。老师们不排斥任何一个学生,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悉心呵护,对他们进行细心耐心的心育辅导,让学生们体验每天进步的成功感。老师们的倾情奉献形成了十二中的精神力量,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自己多彩的情怀。

张青梅:“把爱的天平向后进生倾斜”:教师应该承认学习中的差异性,应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给后进生以人格尊重,后进生实为“后劲生”,教师应善于“拨开迷雾见青天”。努力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给后进生以方法上的指导,给予后进生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

孙巧云:“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校园生活是人的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将伴随教师一生的职业生涯。自觉追求校园生活质量的三个标准:追求身心愉悦,心灵舒展,没有疲惫感和压抑感,身体放松舒适;追求内心充实,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空虚感和无聊感,有日渐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我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更为丰富、系统和深刻的认识;追求成就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感受成长的快慰,强化积极的自我评价。

璩艳丽:“三镜照出教师三境界”:用放大镜放大优点,于欣赏中扬起自信与前进的风帆;用显微镜寻找差距,于细微处提升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用望远镜放射目标,于心动中引发研讨与实践的动力。她尝到老师们必须做到:善于为自己营造一种学习的心境。广博的视野,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积累巧妙的设计技巧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善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能及时观察和捕捉有用有信息。那怕是点滴信息,都能链接到教育教学中去;百分之百地完成教学任务,仅仅是达到了实现目标的基本要求,只有百分之一百多地完成任务才是优秀的。用清新、蓬勃的活力引发学生内心的不竭动力。

韦利平:“每个人都是天才”: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十二中的老师富有理想充满激情的工作着,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形成了良性互动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每个老师都在发展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卓越。三年间,先后有两人次被评为河南省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专家、有两人次被评为洛阳市骨干教师,有50余人次在优质课、论文评比中获得省市级大奖,该校多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一等奖。

丁进庄校长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他说:“孔夫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现在我们强调个性化教学,其实是一个道理。”他强调,教师们不仅要热爱学生,而且还要善于观察,分析、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个人爱好、接受能力,去“因材施教”。为具体落实这一教学思想,学校改革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在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并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分层次教学”实验。对低层次的学生采取“低起步、密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重激励”的原则;而对高层次的学生则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原则。通过“分层次教学”,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普遍增强,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明显提高,优生培养的效果更加突出。在十二中,任何一位教师都要求自己,要对自己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这缘于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质朴的默默奉献的精神,更缘于十二中对教师“爱学生如子,以学校为家”这一朴素而深层次的要求。师生之间那种让人感动的默契,已经悄然变成了学生自我提升的原动力。

教有教法,学有学法,教学相长,稳步提高。十二中举行的各种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培养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良好习性。学生们在广博地学习的同时还明确一个追求的中心,既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又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凉热自知。志向树立了,目标明确了,方法找对了,动力也随之产生了。我们终于明白,2007年的高考,洛阳十二中创造“青石板上夺高产”奇迹的原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校长访谈㉓∣何跃梅:种得桃李满天下 心中有梦育芳华
优秀校长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 日志 - 郭太生 - 中国教育新闻网互动社区-桃李网 - P...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学校管理理论:第五章:学校专项工作管理
大家一起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
小学管理规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