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观堂生宣生绢泼墨泼彩山水创意精选之一(横轴)
大观堂生宣生绢泼墨泼彩山水创意精选之一(横轴)

  秋山响泉图 1980年 68X9138(生宣生绢泼墨泼彩) 

 

                                                        泼将彩墨造昆仑

                   大观堂《艺海探珠》山水画谱中国画理论技法简编版导言

                                                         2006年

大观堂以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雄浑气魄和“画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在1965年系统研究石涛,黄宾虹理论技法和兼习西方艺术中颇多感悟,于1967—69年的写生创作实践中滋生了中国画当随时代变革的历史使命感。在自觉师承“大风堂画派”、“黄宾虹画派”、“齐白石画­派”及精研徐悲鸿、董­寿平、傅抱石、李可染、石壶、黄秋园等近现代山水名家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大千先生“穷究传统”和“血战古人”的精神,深入传统,穷探唐宋元明清历代山水画派和代表性画家思想技法,从白描、焦墨钩皴、点彩、浅绛、青绿、水墨而渐自大写意、没骨、泼墨泼彩,无不系统研习。又于1971—74年青城隐居面壁、读书作画中萌生了“中国青城画派”创想;1977年因考研而著《艺海探珠》山水画­谱。书中全面总结了从艺近二十年的心得体会,总结了中国书画的发展规律和石涛,黄宾虹关于“传统文人画­”的理论技法,提出了“中国现代文人画­”的学术新理念。并结合创作实践,系统总结中西绘画创作审美理论,提出“形神意,理法趣”的现代“艺术创作观”和“审美鉴赏观”;又从史学、美学、哲学、文化学角度,系统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艺术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自然融入式”的中西互补学习方法论;又从艺术变革未来学的角度,突破了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界限,在艺术考辩中,引用了若干自然科学中的分类和科研成果,融入到“现代文人画”的艺术理论实践中;再从哲学角度,把马列《唯物辩证》和《阴阳五行学说》加以比对论证,阐明了西方《实证论哲学》与东方《辩证哲学》的优势互补和借鉴关系。为八十年代后的《大观堂系列》著作:《心物辩证》、《自然十论》《中西结合的现代东方美学》、《中国现代格律诗》、《中国昆仑诗派》、《大观堂论画语要》及“泼墨泼彩法”、“冲虚引灵法”、“皴拓破渍法”、“青城十幽法”、“原始丛林法”等多种技法的实践创新打下了坚实厚重的思想理论基础。

    《山水画谱》在动乱结束极左高压并未消除之际,提出了“个人修养”和“德艺双修”是艺术成功的关键,提出了“诗格画­格即人格”的多元统一修为法,无疑是深解艺术规律和独具胆识的创论。《山水画­谱》用相当篇幅论证了艺术认知由“自然美到心灵美再到艺术美”的多段分级学习法和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哲学,艺术与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艺术与社会文明、艺术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山水画­谱》还是动乱后中国第一部将自然科学成就引入人文艺术科学加以论证和应用的学术专著。尽管《艺海探珠》还有缺失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是动乱结束后最早提出“传统文人画”向“现代文人画”的历史过度及肯定“文人画”在中国艺术发展中的崇高历史地位和巨大贡献并加以客观论证的学术专著。其二十九年前的先见之明,自令时人刮目。

    《简编》略其文而用其名,述其创新要点,重新精选各期山水代表作及创新感受,以乞专家学者同仁指教。公元2006年青城李代远禅者于北京大观

堂序。

 

 

                                1980年大观堂创“生宣生绢泼墨泼彩”始末记 

                                                               2005年                             李代远

  1976年动乱结束,文革诸禁相继解压。1977—1980年,何海霞,萧建初,龙国平,王永年,况锦华诸大风堂门人及其他名家王朝文,叶浅予,冯建吾,罗铭,林凡皆先后会聚于先师胡立处。是时,余基本上日日过从谈艺请益,得诸师长厚爱,获益匪浅。1979年早春,建初师伯夫妇(大风堂入室弟子,大千先生女婿,四川美院教授,当时受政府特殊使命赴美动员大千先生归国回大陆)自美国看望大千太先生归来,携大千所赐十页《泼墨黄山》卡板泼墨原迹及相关资料,观之欣喜若狂,追摩创作之欲望欲禁难止,夜归即乘兴为之。因不明其中笔墨规律要领,失败甚多,然毫无气馁,反复忆临,又反复求观。久之能略得大意。1980年而后,所作已能成型,有的已颇有感觉。建初师伯1980年春复自美国归来,携大千《长江万里图卷》台湾印本,尤使余眼界大开,由是功夫日益增进。然所感觉不同者,先生用熟宣熟绢,而余用生宣生绢,材质不同,笔墨感觉大殊。直至1985年而后,乃悟生熟材质所泼效果之区别。由是复坚持以生宣生绢而为之,偶亦试用熟宣熟绢以比较之。泼墨之说,源于唐人,然能见前贤泼墨名迹之较显著者,无过宋梁楷《泼墨仙人》,而稍前之米氏云山,元高房山,明徐青藤,清八大皆偶有近似泼墨之作,然能大挥大洒,泼写自如,风格独具者,古今无过先太师大千先生也。宾虹先生总结中国画之“五笔七墨,”其精华为“积破泼”三法,曾言:“识积破泼始可言其画”。余自1965年系统研究宾虹、石涛画论以来,于前贤墨迹画论,极其留心。然系统试以泼墨泼彩作画,乃自1979年春始。余作泼墨泼彩,亦不专以一法为之,必自觉兼用破、积、焦、皴及西艺水彩、水粉、诸法,始可见创作技巧之丰富也。最具代表性者为:《龙­山胜迹图》《山居图》《圌山灵境图》《泼墨响泉图》《川西九寨胜景图》《山中处处有流泉》《泼墨云山图》《萧寺残雪图》等。

 
 
 川西九寨胜景及题诗 1997年 68X138(生宣生绢泼墨泼彩)

 

 江山胜迹图 1980年 68x120(生宣泼墨泼彩)

 

洞天泼墨图及题诗 2009年 68X138(生宣泼墨泼彩)

 

  江山绝秀图 1999年 48X120 (生宣泼墨泼彩)

 

唐人杜牧诗意画 1988年 51X100(生宣泼墨泼彩)

 

青城洞天晴云图及题诗 2010年 75X150(夹皮生宣泼墨泼彩)

 

 青城飞泉幽谷图及题诗 2009年 70X150(夹皮生宣泼墨泼彩)

 

高山仰止 1983年 46X68(生宣生绢泼墨泼彩)李代远作

 

山居图 1980年 68X92(生宣生绢泼墨泼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青城画派创意系列——生宣生绢泼墨泼彩山水技法创新精选(横轴)
生宣生绢泼墨泼彩山水画欣赏
韩刚 中国画论解读(二十二)——《梦溪笔谈》论画(节选)
山水画家苏宣兴—— 烟林清旷 肇于自然
(转载)精品盆景艺术欣赏大观—山水式
青绿山水——《垂钓图》步骤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