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故事两则及许由洗耳故事

孔子的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故事也有后人杜撰的故事。
真真假假,总在说明点事情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ea8090102e036.html


博平孔子回辕处

博平县春秋齐博陵邑,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置博平县,因县境广阔且平故名。属东郡,治所在今茌平县肖庄乡王菜瓜村西1公里。王莽始建国,改名嘉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复名。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92年,孔子既然得不到卫国的重用,打算西游去见赵简子,行至博陵境内黄河故道【注】(今博平的老徒骇河)的一个渡口时,听到晋国赵简子杀了窦鸣犊、舜华两位贤臣的消息,就面对着河感慨地叹气说:壮美啊!黄河水,浩浩荡荡多么盛大,我所以不能渡过黄河,也是命运的安排吧!子贡赶上前去问:冒昧地请问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舜华两个人,都是晋国有才德的大夫,当赵简子还没有得志的时候,是依靠这两个人才得以从政的;等到他得志了,却杀了他们来执掌政权。我听说过,一个地方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来到它的郊野,排干了池塘水抓鱼,那么龙就不调合阴阳来兴致雨了,倾覆鸟巢毁坏鸟卵,凤凰就不愿来这里飞翔;这是为什么呢?君子忌讳伤害他的同类。那些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避开,何况是我孔丘呢!于是便回到老家陬乡休息,创作了《陬操》的琴曲来哀掉窦鸣犊和舜华两位贤人。随后又回到卫国,寄住在蘧伯玉家。

自此始,冲出的黄水支流名曰“鸣犊河”,在孔子欲过河的鸣犊度口,刻“孔子回辕处”,立石记其事,并在此处、现南镇村南端修有圣迹庙,庙中有孔子乘车的塑像。后因黄河改道,水断河涸,鸣犊河不存。圣迹庙年久衰毁。现仅存博平镇的“孔子回辕处”石碑。

【注】历史上,在博平与高唐间有“鸣犊河”,即为纪念此事而命名,河渡口改名曰“鸣犊口”,并立石刻“孔子回辕处”记其事,后人在此外修有圣迹庙,庙中有孔子乘车的塑像。后因黄河改道,圣迹不存。庙也年久衰毁,刻有“孔子回辕处”的石碑现存博平镇三教堂村。“犊河圣迹”遂为博平古八景之一。

博平从战国到秦汉一直都是古代黄河的流经之地,后来因为黄河摇摇摆摆多次改道,从河南濮阳到冠县、博平、高唐、齐河,一直到河北天津是黄河故道。

高唐南镇“孔子回辕处

孔子回辕处:一处在茌平县博平镇北11里三教堂村,此处有一块清代石碑,正面有五个二十公分见方的大字“孔子回辕处”,楷书阴文,上款刻有“大清乾隆十三戊辰夏季吉日重立”,下款没有立碑者署名,可能年久损坏无法辨认。石碑的尺寸170×67×19厘米

另一外在高唐县南镇村,此处为古灵城县城旧址,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流经灵城县城东南的黄河,其北岸有一条支流,由灵城县城城东向北过高唐县城东,再向北入平原,过德州,进入河北入屯氏河。

       《陬操》

行曷为兮天下,老吾身而不归。

人固舍吾而弗从,吾安得徇人而从之。

昔所闻其是兮,今也见之则非。

嗟若人之弗类,尚何足以与为。

彼天下之皆然,嗟予去此而从谁。

信亦命已矣夫,固行兮而曷疑。


(孔子的著作总是以对话为主,从来没听有什么诗传世。居然上面这首大概是孔子自己做的诗吧。至少很像。孔子的诗据说还有小半首如下:


泰山其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译文或为:
泰山快要崩坍了吧!
梁木快要毁坏了吧!
哲人快要凋零了吧!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子贡来看望老师的时候,听到了老师唱的这首歌,说:“泰山快要蹦了,我们仰望什么呢?梁木快要毁坏了,哲人快要凋零了,那我们将效仿什么呢?夫子怕是病重了吧!”孔子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够遵循我的主张.孔子说了自己昨天夜里做了个梦,并解读了这个梦:梦中看到自己安坐在东西两楹之间,这是属于尊位的位子.孔子想,既然没有圣明的君王出现,天下还有谁会推崇自己,让自己坐在这样的位子上呢?那么就是另一回事了,成了预示将停柩两楹之间的殷人丧殡的预兆了.我孔丘是殷人,殷人就是停柩在两楹之间的.因为只有殷人是这样停柩的.因此孔子对子贡说:“我恐怕将要死去了.”

茌平县有一庙叫三教堂,庙前有一石碑,上刻“孔子回辕处”(春秋时博陵城外在漯水与黄河的三角地区,是齐国的西界名城),为孔子周游列国到此,即闻晋国的大夫赵简子杀了窦鸣犊、舜华,气愤不平回辕东去到鲁国陬乡。《增韵》说,一呼一吸为一息,又大声叹曰太息。孔子作“陬操”也正是在失望之时,长叹声中一琴曲的方式记述其感想和哀思的。(见续编曲阜县志)后人以琴操的曲名“息陬”作为村名。息陬孔子作春秋处以西现存“还辕桥”。

注解:赵简子是赵国的实际掌权者,他的执政方法也是严刑峻法。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赵简子杀了两位论敌(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窦鸣犊和舜华。

这件事发生在孔丘流亡的第五年。当时,孔丘正准备由卫国往晋国,到了河岸边,就听到了赵简子杀窦鸣犊和舜华二人的消息。孔丘叹息说“真美呀,浩浩荡荡的水,我不能过河西去,是我的命不好啊!窦、舜两人是晋国贤明的大夫,赵简子掌握了政权,就把他们杀了。鸟兽对不义的举动还知道避开,何况人呢?”于是就返回去了。

博平三教堂

三教堂是个仅有四百人的小村庄,却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集儒教、道教和佛教于一体,故名三教堂。里面供奉着儒、道、佛三教的鼻祖——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并请能工巧匠在释迦牟尼佛像下刻了“生、死、病、老、苦”,在老像下刻了“金、木、水、火、土”,在孔子像下刻了“仁、义、礼、智、信”。


http://www.zge.com.cn/linebook/ShiHaiGouChen/1655.html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盗跖部下九千,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妄亲,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百姓被他弄得很苦。孔子看不过眼,就对柳下季说愿意替前去说服他。

孔子自信满满,以为凭借自己在“仁义道德”方面深厚的修养,一定能够说服盗跖悔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柳下季对孔子的乐观持不同看法,甚至劝孔子不要去找盗跖。

孔子哪里肯听,吩咐颜回驾车,子贡作骖乘,立即启程去见盗跖。盗跖正好在泰山的南麓休整队伍。孔子下了车走上前去,让盗跖的从人去通报盗跖听说孔子求见勃然大怒,让从人告诉孔子快些滚回去要不然把的心肝挖出来增加午餐的膳食

自信的孔子丝毫没觉得恐惧,反而让从人再次去通报求见。盗跖同意了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伸开双腿,按着剑柄怒睁双眼,说:“孔丘你上前来!你所说的话,合我的心意有你活的,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等着一死。”



孔子开始了自己长篇大论的说服。

“我听说,大凡天下人有三种美德:生就魁梧高大,长得漂亮无双,无论少小年长高贵卑贱见到他都十分喜欢,这是上等的德行;才智能够包罗天地,能力足以分辨各种事物,这是中等的德行;勇武、慓悍、果决、勇敢,能够聚合众人统率士兵,这是下一等的德行。大凡人们有此一种美德,足以南面称王了。如今将军同时具备了上述三种美德,你高大魁梧,身长八尺二寸,面容和双眼熠熠有光,嘴唇鲜红犹如朱砂,牙齿整齐犹如编贝,声音洪亮合于黄钟,然而名字却叫盗跖,我暗暗为将军感到羞耻并且认为将军不应有此恶名。将军如果有意听从我的劝告,我将南边出使吴国越国,北边出使齐国鲁国,东边出使宋国卫国,西边出使晋国秦国,派人为将军建造数百里的大城,确立数十万户人家的封邑,尊将军为诸侯,跟天下各国消除旧怨,开启新的一页,弃置武器休养士卒,收养兄弟,供祭祖先。这才是圣人贤士的作为,也是天下人的心愿。”

如果孔子的这一次说服能够如他所愿,一一奏效,那么也可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了。他不但首先要说服盗跖改恶从善,还要去一一说服吴越齐鲁宋卫秦晋等八个国家的国君,让每个国家都割让出一些土地来给盗跖作为封邑,甚至还要去说服当时的周天子分封盗跖为诸侯。

不想盗跖却大怒:“孔丘上前来!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用言语来谏正的,都只能称作愚昧、浅陋的普通顺民。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美德。你孔丘即使不当面吹捧我,我难道不知道吗?而且我听说,喜好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喜好背地里诋毁别人。如今你把建造大城、汇聚众多百姓的意图告诉给我,这是用功利来诱惑我,而且是用对待普通顺民的态度来对待我,这怎么可以长久呢!城池最大的,莫过于整个天下。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就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

“况且我还听说,古时候禽兽多而人少,于是人们都在树上筑巢而居躲避野兽,白天拾取橡子,晚上住在树上,所以称他们叫做有巢氏之民。古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夏天多存积柴草,冬天就烧火取暖,所以称他们叫做懂得生存的人。到了神农时代,居处是多么安静闲暇,行动是多么优游自得,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没有伤害别人的心思,这才是道德鼎盛的时代。然而到了黄帝就不再具有这样的德行,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流血百里。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杀死了纣王。从此以后,世上总是依仗强权欺凌弱小,依仗势众侵害寡少。商汤、武王以来,就都是属于篡逆叛乱的人了。

“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控制天下的舆论,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

“世上所尊崇的,莫过于黄帝,黄帝尚且不能保全德行,而征战于涿鹿的郊野,流血百里。唐尧不慈爱,虞舜不孝顺,大禹半身不遂,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出兵征讨商纣,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这以上的六个人,都是世人所尊崇的,但是仔细评论起来,都是因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强迫自己违反了自然的禀赋,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极为可耻的。

“世人所称道的贤士,就如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

“世人所称道的忠臣,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这两个人,世人都称作忠臣,然而最终被天下人讥笑。从上述事实看来,直到伍子胥、王子比干之流,都是不值得推崇的。

“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假如告诉我怪诞离奇的事,那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假如告诉我人世间实实在在的事,不过如此而已,都是我所听闻的事。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嘴巴想要品尝滋味,志气想要满足、充沛。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中寿为八十岁,低寿为六十岁,除掉疾病、忧患的岁月,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一月之中不过四、五天罢了。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死亡却是有时限的,拿有时限的生命托付给无穷尽的天地之间,迅速地消逝就像是千里良驹从缝隙中骤然驰去一样。凡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境获得愉快而颐养寿命的人,都不能算是通晓常理的人。

“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

盗跖的这一番言辞,雄辩滔滔,将孔子一生所奉行谨遵的“仁”,以及包含在“仁”中的“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全部击得粉碎,说得孔子毫无反击之力。

孔子拜谢后快步离去,登车时一连三次失落手的缰绳,眼神迷离,如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到了极点。

孔子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遇上了柳下季。

孔子说:“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生病而自行扎针一样,自找苦吃,急急忙忙地跑去摸虎头、撩虎须,几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


  传说尧在考察继位人时,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众基础。尧听说巢父和许由是大贤者,便前去拜访。初见巢父,欲禅让于他,巢父不受。尧继访许由,许由也不接受禅让,且遁耕于山中。尧执意让位,紧追不舍,再次寻见许由时,恳求许由做九州长。许由觉得王位固且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了的耳朵。《史记》注引皇甫谧《高士传》时,记述了许由洗耳的情景:“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许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谁能见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自视高洁,然巢父更胜许由一筹:你许由不接受王位,隐遁起来不吭声则罢了,还大谈洗耳原由,是另一种沽名钓誉。我下游饮牛,你上游洗耳,岂不有意脏我的牛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观庄子骂孔丘
许由洗耳,巢父饮牛
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辩论
死也不当官——许由洗耳
洗耳,人文精神之源头
【许由洗耳与洗耳河】赵晚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