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色魔鬼”的可怕传说——记皇家海军“海上主权”号战舰

在风帆时代的历史上,英国人所建造的帆船曾多次创下纪录。例如十五世纪初在全欧范围内最大的帆船、亨利五世的御用座舰“格雷斯-丢”号;最早拥有侧舷齐射火力的“玛丽罗斯”号;第一艘拥有双层火炮甲板的“大哈利”号以及第一艘三层甲板战舰“皇家王子”号……如此多的记录,完全无愧于这个国家在风帆时代称霸海洋的地位。接下来,著名风帆战舰研究者、历史作家张恩东要给大家讲讲第一艘火炮过百的三层甲板战舰——“海上主权”号。

 

故事要从1625年说起,查理一世在登基之后便一直计划着建造一艘新舰,但受限于经费拮据和议院的阻挠,这一计划迟迟未能实施。而到1634年8月,查理一世在海军上将约翰-彭宁顿的支持下,终于突破重重阻挠下令建造这艘巨舰。该舰的设计师则由造船业名宿菲尼亚斯-佩特的天才儿子彼得-佩特来担任。

 

海军上将约翰-彭宁顿爵士Sir John Penington,1584?-1646的肖像。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海上主权”号终于得到建造的可能

 

1635年5月,“海上主权”号正式开工。年仅25岁的彼得-佩特在父亲的协助下以“皇家王子”号为蓝本改进设计出了这艘巨舰,与“皇家王子”号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是,“海上主权”号采用了当时刚开始流行的以三根桅杆驱动船体的布局;而这一布局也成为皇家海军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风帆时代结束。

 

从外观来看,“海上主权”号是一艘拥有流线型船身和修长火炮甲板的优美战舰。尽管该舰的尾部背负着交错复杂的雕刻,但在雕刻群中依然设置有火炮射击孔,并没有浪费这块区域。此外,“海上主权”号还可能是最早在船舷设置登舰门的三层甲板战舰之一。这个登舰门位于第二层甲板,用于迎接舰队司令等高规格军官,通常只有舰队旗舰才会有这个设置。有意思的是,英国人也将这一设置延续到了风帆时代末期——例如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舰队旗舰“胜利”号便有登舰门的设置。


一幅描绘“海上主权”号舰体细节的作品,可能作于十七世纪。该舰位于侧舷中央的登舰门十分醒目,甚至还延伸下来一条长长的登舰梯

 

“海上主权”号的船首与“皇家王子”号类似,呈扁平修长之态,与后来风帆时代标准战列舰的船首有很大不同。这种船首在十七世纪晚期无疑是“跨时代”的先进设计,直到十七世纪中期才被更为先进的鸟喙式船首所取代。

 

在外观上,除了较为先进的设计,“海上主权”号最引人注目的恐怕便是其几乎遍布全身的金碧辉煌的装饰了。据记载,“海上主权”号单单是舰体雕塑便耗费6691英镑,足够组建一支军队了。而整艘船的造舰更是高达65585英镑,在当时可以建造数艘与之相当的皇家战舰!放眼整个风帆时代,“海上主权”号的华贵程度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是首屈一指的。该舰从船首至船尾都被覆盖以黑色背景的镀金装饰,并且雕刻有圣徒约翰和圣徒马蒂亚斯的肖像。所有这些雕饰都出自南尼德兰著名艺术家安东尼-范戴克之手。

 

南尼德兰艺术家安东尼-范戴克,他为“海上主权”号贡献了大量精美的艺术品

 

除了价值不菲的装饰,“海上主权”号上搭载的武器同样是一笔令其他军舰望尘莫及的巨大开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查理一世明令“海上主权”号必须全部搭载造价高昂的铜制加农炮。有趣的是,该舰在设计之初仅能搭载90门火炮,但在完工之后全舰的火炮射击孔总共达到118个。由于铜制加农炮自重较大,为了安全起见,查理一世经过妥协,同意搭载的火炮数量为102门。这些火炮均由皇家御用火炮铸造师约翰-布朗亲手所制,每门大炮的炮尾均雕刻有皇室纹章。这些火炮的磅数由9磅至42磅不等,在每层甲板的具体分配情况如下所列:

 

20门42磅重型加农炮布置在下层火炮甲板;

 

2门32磅重型加农炮布置在下层火炮甲板靠近船首位置(一般不被作为齐射火力使用,下同),4门布置在靠近船尾位置,另有2门位于船舵两侧(作为艉炮使用);

 

22门18磅加农炮和2门9磅轻型加农炮布置在中层火炮甲板;

 

2门18磅加农炮布置在中层火炮甲板靠近船首位置,4门布置在靠近船尾位置;

 

22门9磅轻型加农炮布置在上层火炮甲板;

 

2门9磅轻型加农炮布置在上层火炮甲板靠近船首位置,2门布置在靠近船尾位置;

 

6门9磅轻型加农炮布置在艉楼,2门布置在艉楼露天甲板上;

 

8门9磅轻型加农炮布置在艏楼,另有2门18磅加农炮位于艏楼正前方(作为艏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总计102门火炮仅为该舰所实际搭载的,其舰身上仍有16个没有火炮的空炮位。因此在各种画作中出现的“海上主权”号会使人们产生“火炮数量更多一些”的错觉。

 

保存至今的一幅关于“海上主权”号船尾部细节手稿。该舰的船尾雕刻处设有多个炮位,但实际上只搭载了2门作为艉炮使用的火炮

 

由于船首形状扁而宽,“海上主权”号的主锚只能挂在靠近船首的侧壁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侧舷位于前段的火炮的射击。当然,对于这样一艘威力十足的巨舰来说,缺少几门火炮似乎称不上是致命的弱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计算出“海上主权”号在火力全开的情况下侧舷齐射火力为39门——这对于一艘设计拥有118个火炮射击孔的巨舰来说很明显有些效率低下。

 

事实上早在十六世纪,单舰搭载上百门火炮的帆船就已经不占少数。传说“大哈利”号的火炮总数达到141门;“吕贝克之鹰”号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86门。不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帆船搭载的“火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火铳与小型火器,发射的弹丸质量很小,甚至有的发射石弹等原始弹丸。与之相比,“海上主权”号上的102门火炮则全部为9磅至42磅的“货真价实的舰炮”。这也使得这艘金碧辉煌的巨舰不仅在外观上绝对吸引人的目光,并且荣登了“第一艘火炮过百的三层甲板战舰”的宝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上主权”号都是英国乃至欧洲最大的战舰。在和平岁月里,这艘巨舰被视为英国皇室无上的荣耀。在查理一世下台、克伦威尔夺得政权后,它依然被维持原有舰名并被视为是海上力量的象征。带着这些光环,“海上主权”号迎来了作为军舰生涯的第一个考验,这就是英荷战争。

 

一幅描绘“海上主权”号航行在大洋中的画作。该画可能就创作于其服役之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海上主权”号都堪称是同时代的最强者,无船能出其右

 

荷兰人眼中的“金色魔鬼”

 

在“海上主权”号服役十年后,英国发生内战,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斩首。新政府上台后,对查理一世的庞大舰队进行精简,去掉不必要的开支以用来重建刚遭受战争创伤的家园,而奢华至极的“海上主权”号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不过,克伦威尔感兴趣的似乎只是该船上层建筑的雕塑——要知道,把这些镀金的雕塑拆下来,可以卖一大笔钱!除此之外,把船身高度降低以后,克伦威尔放过了这艘船。

 

就这样,在1650年,“海上主权”号被“砍”为一艘“精简版”战舰。不过因祸得福的是,该舰不再像建造之初那般“臃肿”,变得“苗条”起来。1651年,“海上主权”号被第二次削减上层高度,对此,十九世纪初曾担任海军测量员一职的威廉-西蒙斯爵士如是描述道:“这是一艘优美的护卫舰,世界上不可能再有第二艘和她一样的船了”。

 

曾担任海军测量员的英国海军少将威廉-西蒙斯爵士Sir William Symonds,1782-1856的肖像。在研究了“海上主权”号的图纸和参数后,他对前辈建造的这艘巨舰赞不绝口

 

在削减了冗余的上层建筑后,“海上主权”号变得“精干”了许多,从而显著提升了适航性。事实证明,这次改造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没过多久,第一次英荷战争在1652年爆发,“海上主权”号得到了一展身手的绝佳机会。

 

战争中,“海上主权”号的出勤率相当之高,几乎参加了随后英国舰队的全部作战行动。而一经出现,它那金碧辉煌的伟岸身躯以及凶狠无比的舰载火力便给荷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色魔鬼”的称号由此而来。

 

一幅由电脑合成的反映“海上主权”号侧舷齐射时壮观场面的画作。很难想象它的敌人在面对这样一艘“金色魔鬼”时会不产生畏惧;而在战场上,畏惧就意味着死亡

 

与之相比,当时荷兰战船的体积普遍较小,海上马车夫们还没有建造出80炮级别的战舰。因此,当面对像“海上主权”与“皇家王子”号这样的三层甲板巨兽时,他们几乎手足无措。根据荷兰人的回忆,“‘金色魔鬼’的一次齐射足以将一艘荷兰帆船掀翻”。尽管现实中这样的场面并未出现,但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海上主权”号给它的敌人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多么大。

 

“海上主权”号的初次实战是在1652年9月28日的肯特角海战。此役该舰搭载了106门火炮,担任英国舰队司令布雷克的旗舰。在战斗中,“海上主权”号给荷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记载,在这场战斗中,“海上主权”号曾因为吃水太深不慎在肯特角搁浅,荷兰船只蜂拥而上试图俘获它,然而,“海上主权”号的船舷接连喷吐出猛烈的火力,荷兰船只被完全震慑住,根本无法靠近!最后,荷兰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救援船只将其救回。

 

这一事件深深刺激了荷兰人的神经,他们十分后悔在围攻中没有用纵火船去攻击这艘难以战胜的巨兽。此役结束后,荷兰人甚至通过一次秘密会议设定了用于使用纵火船攻击英国大型舰只的奖励办法。在荷兰人列出的英国舰船名单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海上主权”号!会议决定,凡是使用纵火船焚毁“海上主权”号的勇士除了规定得到的奖金外,还能获得3000荷兰盾的额外奖赏。

 

纵火船古已有之。图为中国古代的“火船”,是攻克敌方大型战船和扰乱舰队的绝佳利器

 

然而,直到战争结束荷兰人也没有再次找到可以火攻“海上主权”号的机会。机会本身便是如此,一旦错过便不会再拥有。就这样,“海上主权”号顶着“金色魔鬼”的“赞誉”走向了下一场战争。

 

“老当益壮”与“离奇而亡”

 

1658年,克伦威尔死去,经过短暂的国内局势动荡后,英国历史上短暂的共和时期就此结束。查理二世于1660年戴上了英格兰王位的皇冠,而国王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象征着父亲查理一世荣耀的“海上主权”号进行重建;这也是该舰服役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建。

 

重建工作在1660年年内便告完成。这次的重建工作主要包括:

 

1 - 修改船首形状;

 

2 - 重新定义火炮数量,炮门数量由118具减少为100具。看似火力被削弱,但实际上去除的是无关紧要位置的炮门,侧舷火力反而得到加强;

 

3 - 侧舷的绝大部分雕饰都被拆除、甚至连船尾部分都得到简化。

 

这一举措不仅为海军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而且再次提升了该舰的稳定性,增强了实战能力。重建后的该舰被重命名为“皇家主权”号。为保持阅读连贯性,在下文中我们仍称其为“海上主权”号。

 

完成第一次重建后的“海上主权”号的船尾样式图,有荷兰著名画家范德维德所绘。依稀可见该舰的上层火炮甲板炮门已经采用了英国海军舰船在十七世纪后期盛行一时的“圆形装饰圈”

 

时至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海上主权”号已经不再是海军里独树一帜的“巨舰”了。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良性的竞争让我们看到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海军的不断进步。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的“海上主权”号理应被更优秀的后辈所超越。

 

1666年7月25日,“海上主权”号在圣詹姆斯节这天发生的海战中再度披挂上阵,担任英国舰队的旗舰。由于英国舰队炮火十分凶猛,荷军统帅德鲁伊特尔只能选择撤退。英军统帅鲁珀特亲王和乔治-蒙克则紧追不舍,致使对方蒙受了重大损失。十天后,英军将领霍姆斯在弗利制造了一场焚毁150艘荷兰商船的大篝火,史称“霍姆斯篝火”。这接连两次大捷使查理二世产生了本国已夺回制海权的假象,遂放松了警惕,没有继续增涨海军军备。

 

然而仅仅不到一年之后,查理二世的错误判断就受到了报应。在1667年6月,德鲁伊特尔完全出乎英国人意料地指挥荷兰舰队深入英国腹地、通过梅德韦河后对英舰聚集地查塔姆锚地发动突然袭击,致使其锚地内的军舰——尤其是18艘三层甲板战舰遭受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荷兰人安然返回时,甚至将英军旗舰“皇家查理”号掳走,这也是英国在风帆时代历史上所遭受的最大的屈辱。所幸的是,“海上主权”号并未在此次袭击事件中被毁,它的故事还没就此结束。

 

一幅描绘被俘获的“皇家查理”号正缓缓驶回荷兰本土的油画。后来,该舰船艉部的纹章被荷兰人取下收藏在博物馆直至今日

 

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后,查理二世于1670年与法王路易十四秘密结盟共同对付荷兰,第三次英荷战争拉开序幕。“海上主权”号参加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的双方发生的全部四次重要海战。其中,“海上主权”号仅仅是在索尔湾海战中担任前卫分队指挥官约瑟夫-乔丹中将的旗舰;其余3次海战均以普通舰只的身份参战,这也体现出其在英国海军内陆位的衰败。

 

1685年,英国人决定对堪称老爷舰的“海上主权”号进行第二次重建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完成重建的该舰火炮数量仍旧维持在100门,由于此时英国已经拥有多艘装备100门左右火炮的巨舰,“海上主权”号已经显得不再那么吸引人了。

 

不过,年过半百的“金色魔鬼”仍旧在发挥着余热。1688年,持续九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爆发,面对强大的路易十四的舰队,“海上主权”号再次成为海军的选择。在1690年7月的比奇角海战中,“海上主权”号成为舰队司令托林顿伯爵的座舰——时隔38年后再次成为英国舰队的总旗舰。两年后,“海上主权”号还作为海军中将拉尔夫-德拉瓦尔爵士的旗舰参加了拉乌格海战,这也是该舰的最后一次出战记录。

 

拉乌格海战结束后,由于舰龄实在过老再加上海上战事的结束,“海上主权”号被闲置在查塔姆锚地。1697年1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结束了它的生命。据民间流传的说法,这是一起由一根蜡烛引燃舱室导致的悲剧……

 

曾在海上叱咤风云的“金色魔鬼”,竟以如此方式告别了我们,令人唏嘘不已。

 

一部1685年最后一次重建后的“海上主权”号的全肋骨模型。此时该舰的外观与最初建成时已很大不同

 

后世的影响

 

“海上主权”号在设计之初,便是以炫耀国威、赞誉国王为目的,因此其在建造时考虑的是如何将奢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非适应海军战术和军事需要。而至于该舰的名字“海上主权”,也许正预示着查理一世想要向世人重振英国是“海洋君主”的决心。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查理一世甚至要求其他国家船只在碰见英国船只后应该鸣炮升旗致敬,甚至包括在国外的港口也是如此。可以说,“海上主权”号开启了英国在风帆时代走向霸权的大门——就像它所取的名字那样。从这一角度来看,这是一艘魅力非凡的军舰,甚至早已凌驾了其本身仅仅作为一副武器的价值。

 

当然,尽管不是以作战为根本目的来设计和建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海上主权”号就只不过是一只“花瓶”了。有学者认为,“海上主权”号为后续海上强国的三层甲板主力舰树立了标榜。其先进的流线型船身和舰上所搭载的100多门舰炮令它所处时代的任何一个敌人胆寒。前文已经介绍过,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荷兰人曾称其为“金色魔鬼”,这足以说明它的威力。

 

一张由电脑合成的“海上主权”号的侧视图。其船身上金碧辉煌的雕饰搭配着一排排能够置敌人于死地精良火炮,无愧于其“金色魔鬼”的称号

 

一幅描绘在唐斯海战中正与敌舰激烈战斗的西班牙巨舰“圣特列莎”号的油画。该舰建造于葡萄牙,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为数不多的能在大小上与“海上主权”号比肩的军舰之一。但受限于只有两层火炮甲板,其在火力上仍旧明显逊色于后者

 

整体而言,“海上主权”意义绝非仅仅限于扬英国国威、颂查理一世功德这么简单。它不仅在设计上为后面近200年的顶级风帆战舰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更是在实战中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对于一艘风帆战舰来说,我们已经不可能再要求更多了,而这正体现了“海上主权”号在海战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幅描绘“皇家主权”号停泊在锚地的油画。此“皇家主权”非彼“皇家主权”——是一艘建造于1701年的全新战舰,继承了老前辈光荣的舰名和传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军舰的头与尾
转个帖子: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帆船
走进“哥德堡”号系列专题
19世纪的风帆战舰
一些较大的风帆战舰
美国“奥林匹亚”号(USS Olympi)防护巡洋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