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语:“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也是一个泛道德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如果在盛德之世,人皆有仁义,仁 义就看不出来,也就没有倡导仁义的必要。所以,一个崇尚道德品行的社会,同时也必然是一个风气颓废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濒现危机的社会。老子所言:失道 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在老子看来,社会偏离了大道,才有了提倡道德的必要,但这时的已不是上德,而只能是下德。因为上德不德,其德在内而不在外,完全是出于内心之自然,而非自恃有德而表露于外。下德产生的仁已不是无心的自然流 露,而是有心如此,是人为的结果,这就是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上德的进一步丧失,仁与义相比,前者重在内在观念,后者重在外在行为。仁义忠信虽然已经背离了自然道德的基本精神,但他们毕竟还是一些道德原则和观念,礼则不同,它是一些已经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当人们自觉的道德观念不足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时,统治者便制定出一系列客观具体的行为标 准——故曰失义而后礼。而礼的出现,则标志着仁义忠信等道德观念的失败,故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即不足、衰竭之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5.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失去道德 才讲仁义(第三十八章)
老子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和孔子的礼有没有冲突矛盾?
《老子》心理学拾偶 三十四
讲德行要符合道的本性,那么道的本性是什么呢?四个字可以概括
普通人与上层人最核心区别到底在哪里?看看道德经是怎么说的!
《道德经解》上德3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