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利涛:四诊心法要诀注释(白话解)8、五色所主及传乘诊法
userphoto

2023.05.15 湖南

关注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注:感谢张利涛老师授权,我们继续连载老师的书稿,希望给大家的中医之路带来助力。开启原创为保护版权,如需转载可联系,赞赏随缘。

善色不病,于义诚当,恶色不病,必主凶殃,

五官陷弱,庭阙不张,蕃蔽卑小,不病神强。

【注】

此明见其色不见其病之诊法也。

善色者,气色并至之好色也,其人于理当不病也。恶色者,沉深滞晦之色也,其人即不病,亦必主凶殃也。

凶殃者,即相家所谓红主焦劳口舌,白主刑罚孝服,黑主非灾凶死,青主忧讼暴亡之类也。

五官陷弱者,谓五官骨陷肉薄也。庭阙不张者,谓天庭、阙中不丰隆张显也。

蕃蔽卑小者,谓颊侧耳门卑低不广也。此皆无病而有不寿之形,若加恶色,岂能堪哉!其有不病者,必其人神气强旺素称其形也。

【张注】

《脉要稍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此善色、恶色辩分之大要。

如白裹朱、如鹅羽、如苍壁、如罗裹雄黄、如重漆色,此皆善色;

如赭、如盐、如蓝、如黄土、如地苍,此皆恶色。

善色者,气血充足,精血旺胜,脏腑厚盛,故其多寿少病。

病者色恶,其内之气血精已伤,经络闭塞,五脏失衡,六腑不通,虽无病痛,亦皆主卒死者,盖一色之见甚,必有一脏之受克,一色之见甚,必有气血之大伤,故猝然而死者多矣。

又《五阅五使篇》、《五色篇》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

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所谓五岳均停,鼻准丰隆,颧、额、下颌、耳门、面颊等要平直方大,且端正清晰,则其人气血旺盛,根基未亏,长寿少病之像。

又曰:“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以气血不足或脏气秉弱,难以发出,故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又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言五官歪小不均,难以辨别明晰,额不宽广,五岳小,面颊塌陷,耳垂小,下颌内收,可见其人脏腑不盛,气血不充,多体弱易病。

若其人五官虽卑下,然双目有神,言语洪亮清晰,此气血充盛,高寿不病之像。此从面部五官高低、广狭、陷弱分别其人强弱病夭之法。

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

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注】

此以五色随其所在五官、五部、内部、外部、上部、下部主病之诊法也。

黄赤为阳色,故为病亦阳,所以主风也,热也。

青白黑为阴色,故为病亦阴,所以主寒也,痛也。

若黑甚,在脉则麻痹,在筋则拘挛。

恍白者,浅淡白色也,主大吐衄、下血、脱血也;

若无衄吐下血,则为心不生血,不荣于色也。

微黑者,浅淡黑色也,主肾病水寒也。

痿黄者,浅淡黄色也,主诸虚病也。

两颧深红赤色者,主阴火上乘,虚损劳疾也。

【张注】

《五色篇》曰:“黄赤为风”,盖风病,或热或寒,皆邪气郁结之像,正邪相搏,郁而难发,故热现于面端,面现黄赤,其色多赤者发热,多黄者邪郁;

又曰:“青黑为痛”者,邪气郁闭,诸般不通,心肺之气不到,中宫之气不行其处,自现肝肾之色而青黑。其筋骨不养,肌肉失荣,自痛;

又曰:“白为寒”,盖寒邪郁闭阳气,其处自不温,其色自惨白;

又曰:“黄而膏润为脓”,其处黄而软濡如按脂膏之相,病处肤色红润泽,盖脓成故软,其处气血淤积成热化脓,气血齐聚而驱脓,故润泽;

又曰:“赤甚者为血”,色红甚则为棕色,其血为病,多瘀滞之相;

又曰:“痛甚为挛”,不论寒热之痛,若痛多经脉牵引,筋骨失养,痹症及痉、搐等筋脉拘挛性疾病多见;

又曰:“寒甚为皮不仁”,盖寒甚则气血不能周流,阳气不能温,阴血不能濡,荣卫不通,自麻木不仁。

文中“恍白脱血”者,恍白之相,白而清冷无生气,其神惶惶无定,多血症大发,气血骤去,亦有大吐、大下、霍乱在内,津液阳气骤减,不能温养周身及元神魂魄;

“微黑水寒”者,微黑者,其色浅黑,色清冷而面目肌肤润泽,阳气不足,阴寒内盛,透发于外,一派阴寒之相;

“痿黄诸虚”,痿黄者,与黄疸不同,其色浅黄而枯,乃中焦不能生发,气血不足,脏气败露,故其色黄而萎。若虚甚而及余脏,则色更杂矣,见则多补少泄;

“颧赤劳缠”,颧者,肺、肝主之,二脏有热,颧自赤,赤红者,肝火,赤艳如稍深桃花色者,劳。一虚一实,皆难治。

附:

《千金》曰:“ 夫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色气,终为未尽要妙也。

故善为医者,必须明于五色,乃可以决死生,定狐疑。 凡病患面色入门户为凶,不入为吉。

白色见冲眉上者,肺有病,入阙庭者,夏死。黄色见鼻上者,脾有病,入口者春夏死。青色见人中者,肝有病,入目者秋死。

黑色见颧上者,肾有病,入耳者,六月死。赤色见颐者,心有病,入口者,冬死。

所谓门户∶阙庭,肺门户;目,肝门户;耳,肾门户;口,心脾门户。若有色气入者,皆死。

凡病患有赤白青黑四气,不问大小,在年上者,病甚也,惟黄色得愈。年上在鼻上两目间如下。”

视色之锐,所向部官。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注】此以五色传乘官部之诊法也。色之尖处为锐。

凡病相传相乘,当视其色之锐处所向何官、何部,则知起自何官、何部,传乘何部、何官,生克顺逆,自然明矣。

锐处向外,是内部走外部,则为脏传腑,腑传表,易治之病也。

锐处向内,是外部走内部,则为表传腑,腑传脏,难治之病也。

内走处走,固有难易,然更当以五部、五官、五色、五脉、五病交相推参,则又有微甚生死之别焉。

凡病色从下冲明堂而上额,则为水克火之贼邪,故逆也。

从上压明堂而下颏,则为火侮水之微邪,故顺也。反,相反也。阽,危也。

男子以左为主,女子以右为主。

男子之色,自左冲右为从,自右冲左为逆。

女子之色,自右冲左为从,自左冲右为逆。

逆者相反也,相反故危也。

前以内外部位分顺逆,后以上下、左右分顺逆,不可不知。

【张注】

《五色篇》曰:“五色各有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五色各有脏部”者,五色各有脏腑显现气色的部位,言脏而腑在其中矣。

外部者,六腑显色之部位,六腑挟五脏部位两侧也。

内部者,五脏之显现气色部位,居面之六腑部位之内。

凡病色先起外部,而后及内部者,其病自腑入脏,是外为本而内为标,当先治其外,后治其内。

若病色先起内部,而后及外部者,其病自脏出腑,是脏为本而腑为标,当先治其脏,后治其腑。

脏为阴,为里;腑为阳,为表;若反之者,皆为误治,病必转甚。

《五色篇》曰:“左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

色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日。其色上锐,首空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

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简言之:青、黑、赤、白、黄五色,需端正充盈。其色或聚或散而不端正,察面部病色所在部,可知发病之脏腑。

病色在面之左侧,乃左侧有病;病色在面之右侧,乃右侧有病。

不在其位者,如心主赤色,而显于鼻准之上,大如榆荚,数日必病。

若其色形状为上锐者,乃上部正虚,邪将上进;色之形为下锐,乃邪将向下进;色形左右锐,乃邪向左右而进。

然更当以五部之左右上下中、五官之眼耳口鼻舌、五色之青赤黑白黄、五脉之浮沉迟数缓、五病之虚实贼微正交相推参,则其间又有微甚生死之别焉。

其“上逆下顺,左右反阽”者,若病色从下上冲明堂而上额,则为水克火之贼邪,故逆也。

从上明堂而下颏,则为火侮水之微邪,故顺也。反,相反也。阽,危也。

男子以左为主,女子以右为主。男子之色,自左冲右为从,自右冲左为逆;

女子之色,自右冲左为从,自左冲右为逆。

逆者相反也,相反故危也。前以内外部位分顺逆,后以上下、左右分顺逆,不可不知。

所谓“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此所谓上为逆,下为从也”。

端满者,谓人之生也,本有五色之分,其正色满面者,不为病也,有邪则独见其邪色,或聚或散而不能端满矣,则邪色所起之部,与所指之部矣,所谓别乡也。

文章摘自:《四诊心法要诀》注释 张利涛著 感谢张利涛老师授权,我们连载老师的书稿,希望能给大家的中医之路带来助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四诊之首
《医宗金鉴》20
四诊心法
张利涛:四诊心法要诀注释(白话解)25、脉诊,辨别寸关尺
《黄帝内经》五色望诊汇编
内经临床精要 (诊法)6.2.3.【面部望诊部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