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讲伤寒论5--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

第263条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就是半表半里的一种阳性证。阳热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间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热邪只能顺孔道往上涌,往上来,所以口苦咽干都是孔窍的地方发生热象。目眩就是头眩晕。也就是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充斥热邪,口苦咽干目眩,是一个必然的反应。可以肯定是少阳病证。这是辨少阳病的特征。

第264条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就是由太阳中风证而转属少阳病叫少阳中风。一般是口苦咽干目眩,甚者耳聋目赤,所以柴胡剂五官的证候常有用的机会,尤其耳聋目赤,大概这种应用柴胡加石膏的法子好。胸中满而烦,一个为胸胁苦满互词,而烦,柴胡证喜烦,也就是说热往上冲胸中也满,心也烦。

   总而言之,太阳中风而有耳聋、目赤,再有胸胁满而烦,也是柴胡汤证。

第265条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这段搁个“伤寒”,是太阳伤寒转属少阳。头痛发热,是太阳病的征候,但太阳伤寒应浮紧,病在外脉浮,在里则脉沉,此脉弦细,不浮不沉。浮以候表,沉以候里,弦则中以取之,不浮不沉,不轻不重时感觉脉比较直,浮取则感觉不出来。这个弦就是少阳脉。

  脉弦有多种多样的,不是脉弦就是少阳脉,浮弦与浮紧差不多,为表实的一种证候,沉弦为里,肚子痛也沉弦,弦也应拘急的现象,如少阴急痛,脉沉弦。中间的,不浮不沉的弦,为少阳脉。细就是气虚血少的脉,就是津液虚。

  胃和则愈,如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看证候。如果胃不和,就不只是谵语,更要烦燥不宁,而且心有悸动。

  临床上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就有这个情形,就象乙脑那样的痛,如果这种情况现柴胡证,用小柴胡加石膏是极有验的。如果现大柴胡汤证,舌苔也黄了,就大柴胡加石膏。这一节告诉我们,柴胡剂治头痛。有一个脑肿瘤病人,开刀后发现是骨质的,不能动手术,后来找我看,也是用此方,用的大柴胡、桂枝茯苓丸加石膏,现在还很好的。所以头痛,柴胡证很多,各种各样,但是必发热,还是有热。

第266条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不管是中风还是伤寒,本来就是太阳病,而在太阳病的阶段不解,转入少阳之后,首先要发作小柴胡汤证,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这都是小柴胡汤证,沉紧是里实的证候,仍然用小柴胡汤。

  上面四段对少阳病的治法,只提到小柴胡汤,如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姜汤,都是的,如果在半表半里的地方,靠近外则偏于有证,如柴胡桂枝汤,既有小柴胡汤证又有桂枝汤证,就是太阳与少阳并病,近于表,即表证未罢,也即太阳少阳并病。如果已经传里,但柴胡证还存在,即少阳阳明并病。所以全要掌握,要在一个方剂里面同时解表里或者解少阳阳明。如果不用柴胡剂,而单独用解表剂或祛下剂是不行的。所以柴胡桂枝汤治太阳病没解而少阳病发生了,这是表里双解的法子了,但是可不可以用其它的麻黄剂呢?当然可以,尤其葛根汤。与小柴胡汤是常并发的。尤其是小孩子的感冒,一来了,表证很轻,同时有半表半里证,胸胁满,呕吐,有时甚至有下利,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把表,半表半里的方了一起用,这个我常用,我有一个屯常,就用小柴胡与葛根汤合方。也可以引伸。既有柴胡桂枝的合方,也可以用柴胡、麻杏石甘汤合,或小柴胡与葛根汤合方,都可以。根据证候,这个在临床上常用。

  把小柴胡搁在这里,就可以联想到小柴胡加芒硝、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柴胡桂枝汤。

第267条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如果发汗和吐下,柴胡证不罢呢,还可以用柴胡汤。若已经误吐,误下,误发汗,误用温针,病人已经谵语了,柴胡证罢了,再用柴胡汤不行。是什么证就用什么方法治疗。是调胃承气汤证,谵语嘛,已经入里了,还是白虎汤证,还是小承气汤证等。

第268条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三阳同时发作,有太阳病则发热怕冷,阳明病大便干等,再有少阳病口苦咽干等情况合在一起,叫三阳合病。就脉上来说,是三阳合病,脉浮是太阳脉,脉大为阳明脉,上关上,靠关上一点,叫上关上。上关上以候心下之疾,我们讲少阳病在胸胁,主要在胁下,胁下与心下,在上下的部位上说是相当的,因此上关上以候少阳之邪。

  阳性症是亢奋的热性的,这里三阳都是一个热,表里内外全热了,就是壮火了,伤人气者,所以但欲眠睡,目合则盗汗。就是热蒸的一个现象,内外具热,人昏昏欲睡,而盗汗出。

第269条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六七日是由表传里的时候。热结于里,外无大热,表热不解人就烦,热在里更烦,所以燥烦,燥是惊燥,即燥扰不宁。这段不应当放在这里,伤寒直接传里,这与少阳病无关了。

第270条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这段肯定是王叔和搞的,这里是说三阳已传遍了,四天应传太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说明没传太阴。

第271条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伤寒三日,理应转属少阳,脉不但小而且不弦,只小而不弦是邪已微,那此病是要好的。

第272条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把三阳篇总结温习一下,在中医辨证上主要是阴阳,太过或不及致使病的发生,阴阳是矛盾的二个方面,把积极的一面叫阳,把消极一面叫阴。兴奋的、发阳的、热的叫阳证。抑制的、陈衰的、消极等为阴证,所以一有病生理机能要改变,首先改变就是代谢机能,亢进的方面发生阳性症,如痛呼叫等,脉也是大、浮、实等为太过的情形,这叫阳。有的病发作消沉的样子,如昏睡不醒,身凉,脉沉微细涩为不及,为阴。病的万变不是阳就是阴,不阴不阳就没病。

  病症反应在表,表即体表,即躯壳,身痛、头痛、关节痛,都在体表,就是反应在表上的阳证,就叫表阳证,即太阳病。这种阳性证反应到里,就是指消化道里面,就叫里证,也不在体表,也不在消化里面,叫半表半里证,就在胸腹前边,一切脏器都属于半表半里的方面。这就是头前说的三阳证。本来太阳就是表阳证,阳明就是里阳证,少阳就是半表半里的阳证,古人给它起个名,叫太阳,阳明病,少阳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第四章 疟病脉证并治第1条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辩少阳病脉证并治20210303
热厥的转归?
:料度脏腑,独见若神。(徐汝奇老师广东省中医院讲座) 云海
肝病中医治疗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