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

      原载于2017.2.9《徐州日报》07版  

      2月7日的《人民日报》解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还是第一次。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亦是我们媒体人的时代担当。

  ——是为写作初衷。

  从春节前红红火火的徐州书法家进社区、车站写春联、送福字,到春节期间地方专业剧院的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再到各景点、商场里徐州香包、剪纸、面塑售卖点的人头攒动,传统文化装点下的传统节日,让丁酉年的春节比往年更美丽。 
  春节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割不断的根脉。从腊月末到正月初,徐州市政府及各文化部门组织开展了文化惠民活动,举办了年俗文化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是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民俗不是僵朽的古董,而是鲜活的生活文化现象。弘扬民俗中的美好,摒弃传统中的不合时宜,对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继承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春节前的本地新闻,一百挂鞭炮燃放后一分钟内使PM2.5测试瞬间爆表的试验,震惊和警醒了读者。响应市环保局的倡议,少放或不放鞭炮、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过个欢乐健康年,成为许多市民捍卫“徐州蓝”的自觉。
  民俗学家段宝林教授曾说:“民俗的本质就是一种生活美”。当燃放烟花鞭炮成为污染大害而不美时,克制和放弃便是时代趋势。市民俗学会副会长戚云龙老师说,民俗的传承是一直变化发展的,从本质上看,变化只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当良俗成为陋俗,这个习俗要么废除,要么改良。今年春节徐州的鞭炮声不能说没有,但是今年的春节比往年安静了许多,静谧的感觉让人舒心踏实。
  传统节日体现出的共享性,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文化带来的快乐和魅力,祥和的节日气氛给人文化的美感和人性的关怀。上月刚刚创建成功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和荣获2016年度“江苏省十大新景区”的户部山古民居(徐州民俗博物馆),徐州市第五届年俗文化节的举办,让古老的户部山充满生机。云龙书院春节期间的三场文化讲座,尤其是初五的古琴讲座,为书院增添了几多古意与优雅。在市区的人民舞台和一些社区,簇拥台下的老年戏迷们在久违的曲调中又寻找到老徐州的味道。
  《有仪式感的过年有多重要》是春节期间流传甚广的一条微信。贴对联、窗花也好,听讲座、看大戏也好,亦或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拍一张快快乐乐的全家福,之于我们的生活都是一种仪式,它让我们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朝气蓬勃、富有生机。
  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重点任务: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传统文化与民俗节俗,有着天然的联系,以春节的名义拥抱传统,传承文化,弘扬新风,丰富内容,涵养民众的审美情趣,传统节日终将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附言


      2月2日初六那天下午从人民舞台看完惠民演出的第一个节目,匆匆回到家,赶写下上篇文章。

  “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这句话还是半年前在去沛县寻访古籍时听到的。身为省民俗学会理事,俺其实对民俗只会看热闹,看不懂门道。那天我说起徐州人结婚前夜放礼花扰民的事,用了“新民俗”一词,惹得同去的教授给俺上了一路的课。

  他说没有“新民俗”一说,学界比较认可的民俗的时限是80年以上。我说就像没有“打造文化”一说吧,历史的存在,咋能说打造就打造涅?他说是,又说,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这是民俗的精髓,是民俗学家段宝林先生的定义。俺抬扛:如果不美呢?他说:美不美,是这个民俗群体自己的认识,他们认某种生活方式是美好的、快乐的,才会一代代执着地传承。

  从此记下这句话,“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一句抵一万句:民俗中有美好,有期待,有对祖先的敬重,有对仪式的执着,还有成长。

      美学是伦理学之母。这是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在受奖演说中说过的名言。在俺看来,美也是本能,与食、色一样不可或缺,是人类终极一生的追求。

       

       (再啰嗦两句,有人说见报小言论比春节那个微信同题絮语写得好。冤哉,那个不是文章好不好,一个是台前的端庄,一个是台后的琐碎,和演大戏一个道理。需说明的是,送戏也好,惠民演出也好,全是义演没收入。俺期待一切美好的劳动创造,不但有价值,还有价格,需要人们心怀感激地,一边心疼着钱,一边恭恭敬敬、心甘情愿地奉上银子去仰视。惟如此,才是一个健康美好的生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放 | 我们需要既传统又现代的端午节
荐书 | 萧放老师:《岁时记与岁时观念:以<荆楚岁时记>为中心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活动巡礼
刘魁立,汉族,1934年9月4日生,民间文艺理论家。河北静海(今属天津)人
国风民情 节日传承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端午节的本质是家人团圆的节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