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转载』《周易》的历史
                               作者:背后有高人

                               时间:2012-02-07

   有人会说,这八角星看起来确实跟八方有点联系,可是你怎么肯定八方跟八卦有关系呢?有什么证据啊?
  砖家说:什么都要讲证据的人最可恨,这就是为什么律师这个行当最招人嫌——你想啊,事情都过去几千
年了,证据也都烂得七七八八了,上哪找去啊?幸好咱们还留了一手,那就是老祖宗给咱们留下来的九宫图。
  众所周知,九宫图有一个口诀,叫做“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也就是
说,这个图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着自己固定的方位,轻易改变不得。
  于是,我们确定,九宫图将数字和方位联系在了一起。而八卦原本就是数字。
  又有人说了“八卦全是三位数字,而九宫图都是九个独立的数字,怎么能一样呢?”
  砖家哈哈一笑:“传说中,九宫图就是洛书,又叫做龟书(这就难免让我们联想到上述的那只玉龟和那片
玉版),而八卦就是伏羲大神受了龟壳上的洛书启发而创造的!这个传说虽然听着有点不靠谱,但还是有那么点影子的: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了一个“太一九宫占盘”,上面就是一幅标准的九宫图,除了
中央的数字5没有标出外,其余八个数字分列八方,并分别对应着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和立冬八个节气。

       

   这个西汉时期的九宫图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第一、 它证明了九宫图与占卜有关,这个用处跟八卦是一样的;第二、它印证了《黄帝内经》中的部分篇章,其中之一就是《九宫八风篇》,单只篇名就可以看出,九宫
图与八风有关。
  接下来就要看看“八风”了。所谓八风,就是八方之风。这八方风都有各自的名字,说法并不统一,比如
《吕氏春秋有始览》就说:“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勋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日寒风。”《淮南子天文训》则说:“何谓八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修风至,修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风至四十五清明风至,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凉风至四十日阊阖风至,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漠风至。”
  而东汉时候的高诱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八风,八卦之风也。炎风,《艮》气所生,一曰融风。滔风,《
震》气所生,曰明遮风。勋风,《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离》气所生,一曰凯风。凄风,《坤》气所生,曰凉风。飂风,《兑》气所生,一曰阊阖风。厉风,《乾》气所生,一曰不周风。寒风,《坎》气所生,一曰广漠风。”
  按照高诱的说法,就是艮、震、巽、离、坤、兑、乾、坎这八卦之气产生了八风。而且这八个卦的排列顺
序,与《说卦传》相同:“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这八卦与八方的对应关系,就是传说中的后天八卦顺序,又称为文王八卦方位(有别于前面说到的伏羲先天八卦图)。

 

   有人会问:高诱毕竟已经是东汉时候的人了,他说的靠不靠谱呢?八卦真的与他说的那样跟八风有关系吗?八卦与八方的对应关系,真的是周文王他老人家排出来的吗?
  大师说:嗯,高诱的话还是靠谱的。正如他所言,八卦不仅与八风有关,还与八节有关。八卦不仅指示着
空间上的八个方向,同时还指向时间上的八个节气。时间和空间就是在八卦的架构下统一起来的……
  砖家说:又来满嘴神神道道的,废话百句不如好图一张,请看商代晚期的这片牛骨头上,刻出了与八卦有
关的八风之名。胡厚宣先生最先认出,这骨头上刻的内容与《尧典》和《山海经》里的四方神名相吻合,然后连劭名先生又进一步考证出,骨头上面的东南西北四方之名,含义与后天八卦中震、离、兑、坎四卦之象完全相同。最近更有人认为,甲骨上的四个风名和四个方名其实就是最早的八卦之名,且它们的方位与后天八卦完全吻合。

   


   总而言之,八卦与八风的对应关系,早在商代晚期前就已经存在了,由此也可以知道,所谓后天八卦是周
文王设定之说,是毫无根据的瞎说,要知道,含山玉版上的那个八角星周边,画着的那八根羽毛样的箭头,看起来已经像个原始的风字,这个时候还是5000多年前。

   而八角星的符号,在五、六千年前并不少见,据王先胜先生称,当时甚至已经有了与甲骨文中形状完全相同的“八”字(参见下图)。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五千年前,人们已经有了八方和八风的概念。而八方、八风、八节与八卦的对
应关系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究竟是哪一位牛人,想到了把数字跟空间和时间对应起来的呢?
   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也是很自然把它看成相向的圆弧形,但是发现把它看成相背的形状也完全可以,而
且这样看完全符合八角星的主题。后来发现王先胜先生也早就有此想法,并已发表在《大汶口文化遗存与远古天文历法试探》一文中。王先生对于易学的一些想法多发前人所未发,所以也是对此贴贡献颇多的高人之一。特此引用他的观点,只为证明“八方”的划分早已存在,而5000年前是否已有“八”字,可备一说。
  下图是引自王先胜文中的另一幅有类似八卦纹饰的古器物:


   既然说到了“八”字,再插一句,那就是,它的写法与三千多年前一模一样,据《说文》:八,别也,象
分別相背之形。说明“八”字原本就是有相别之意,而“分”字的意思,据《说文》:分,别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这个字的写法也是三千多年几乎没有变化,我们不禁要想,古人又不弹钢琴,为什么以刀分物之时,不多不少也是八刀呢?除了风俗习惯使然(至今如此),想不出别的可能。
    前面我们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哪一位牛人,第一个想到了把数字跟空间和时间对应起来的
呢?
  换句话说,是谁发明了那幅将数字赋予了时空含义的九宫图(洛书)?
  砖家们面面相觑,大挠其头。
  一位大师跳出来说:是伏羲大神发明的!……他立即遭到了同行的鄙视。
  要想把洛书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个人的头上确实不容易。但我们可以有九成把握说,这个人一定是生活在北
半球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砖家们大致可以猜测,洛书九宫图跟“卍”字符有关系,而与洛书密切相关的河图
,则跟“十”字架的符号有关系。(事实上,这两个符号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卍”和“十”这两个符号,跟用数字表示的河图和洛书有什么关系呢?
  砖家们认为,在数字还没有确定写法的时代,古人是用图形或实物来表示数字的。比如,一颗石子表示“
一”,两颗石子表示“二”。比如河南舞阳贾湖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曾出土多件6000多年前的龟壳,龟壳中有数量不一,颜色不同的石子。


   所以,古时候的河图和洛书,有可能是像下图所示,用黑白色的石子摆出来的:

 

   有人问:这个黑白石子摆成的阵形有什么玄妙之处呢?大名鼎鼎的河图和洛书,居然就是这么几颗小石头?它们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卍”,也不像“十”啊?
  大师微微一笑,将石子的数量用数字表示成了下图:

   


   大师说:你看,微妙就在分组上。把一和六、二和七、三和八、四和九这四组数,围绕着五这个数字一摆
,不同的摆法就形成了河图和洛书两种,这也就是“卍”和“十”字形的由来。
   历史上,“卍”字和“十”字的历史都极其古老,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仅以“卍”字符为
例,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早在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卍”字符字形的图案出现了,同样的符号也可以在古苏美尔、古印度河文明等古老文明中找到它的踪迹,它至今仍是宗教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下图中的彩陶“卍”字纹长颈壸,于1980年在青海民和县出土,属新石器时期。


   下图是古印度河谷文明(哈拉帕文明)遗址出土的带有“卍”字符的印章,距今五千多年。

 


   下图是伊拉克萨马拉文化遗址出土的带有“卍“字符的碗,年代约公元前4000年。


  “卍”字符究竟有什么奇妙呢?它又是如何跟洛书九宫图联系起来的?答案是:北斗七星。
  自远古以来,北斗就是人们夜间辨明方向的重要参考座标,同时北斗也是人们判断季节的重要指针。古籍
《鹖冠子》里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就是:“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通过北斗的指向和位置,古人可以轻松地判断出时间和方向。


   而我们可以看到,“卍”字符正可以看成是指向四方的北斗叠加而成。

   


   有人说了:“靠!这样看图也行啊?形状上倒是有那么一点点象,可是这跟洛书九宫图有什么关系吗”
  嗯。因为洛书九宫图,也是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的。正如前面所言,西汉时期的那个“太一九宫占盘”,
就是以“太一”为核心的。“太一”是什么呢?《史记天官书》载:“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简而言之,太一就是北极星的化身,也是中央天帝的象征。由于北斗围绕北极旋转的关系,古人常常将北斗视为天帝的车驾,《天官书》就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不仅在古代中国,古巴比伦人亦同样将北斗视为运转不息的车子。

  

   古代的六壬、奇门遁甲等术数中,北斗同样居于中心的位置。如下图就是与“太乙九宫占盘”同时出土于安徽汝阴侯墓的西汉时期式盘:

  

   而在战国时期,北斗也已经是星象图中居中心位置的图案。1978年,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挖掘出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随葬物品极其丰富精美,其中一个漆箱盖上,画有环绕着北斗的二十八宿和青龙、白虎。


   (注:漆箱盖中央那个怪模怪样的字,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化的“斗”字,后面还会继续讲到这个字。)
   前面说过了,北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天帝出游时乘坐的车子。但众所周知,北极星几乎是恒定不动
的(其实也在动,只是很缓慢),而北斗之车却一年到头指西指西的,天帝(太一神)他老人家岂不是也要被带着走动吗?有关太一神的动向,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是这么说的,“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异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而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於天一,太一之宫,而返于紫宫。”
  这段话听起来很玄妙,其实简而言之,太一神的行踪很好把握——它是按着九宫格上从一到九的数字顺序
走的,就如下图所示:

   


   不管太一神怎么跑,我们从以上图例中至少可以肯定,北斗和洛书九宫图有着不解之缘。而将北斗、“卍
”字符和八卦巧妙串联起来的物件,居然是一件现代制品。下图是我在网上搜索“卍”字图时找到的一张印第安人的幸运汤匙。汤匙的尾部是一个“卍”形,而汤匙本身就是北斗星的勺子状,而勺子中间的八个三角形图案又像极了八卦——虽然这是一件没有说服力的证物,但还是颇有意思。

   


   过去的说法认为,河图和洛书是北宋之后才正式跟周易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河图和洛书早在先秦时期就
已经和各种风水阴阳术数密切相关。比如《大戴礼明堂》中就已经记载了与洛书九宫图顺序完全相同的数字“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而《礼记月令》中已经将春夏秋冬四季与8、7、9、6四个数字对应(春…其数八;夏…其数七;秋…其数九;冬…其数六),其顺序也与河图完全相同。
  唯一要说明的就是,宋代以前的人们还没将这两张数字图明确统一地称为“河图”和“洛书”而已,甚至
直到宋代,还有人对这两张图哪张是洛书,哪张是河图表示不同看法。本人认为争辩这两张图究竟叫什么名字其实毫无意义,故沿用传统说法称之为河图和洛书。不管古时候是怎么称呼这两张图的,重要的事实是它们至少在西汉以前就已经存在并广泛用于占卜(比如汝阴侯墓的九宫式盘)。至于说这两张图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卍”和“十”字图案,并且与八卦之间关系密切的观点,目前并没有确凿的文字记载,只是本人根据现有材料做出的最有可能的猜测。严肃诚恳地说,种种证据表明,这两张图(尤其是洛书九宫图)与八卦的产生有直接关系,而且这种联系应该远在《周易》这本书编定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有人问了:“这洛书和河图,我怎么看都还是一堆随便乱摆的的黑白小石子啊,为什么古人对它这么崇拜
,当成神物一样看待呢?”
  砖家说: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说,但我们认为,这些石子当初可能也许大概是碰巧摆出来的,但那个能够
发现图中巧妙之处,并将它与北斗、八卦和八方联系起来的人,一定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这两张图(尤其是洛书)的诸多玄妙之处已经有无数人写了无数部专著,为避免过多的引述,在此我们只关心一下图中数字的奇偶问题。先看看洛书(九宫图):它的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角上,分别是四、二、六、八,全部都是偶数;它的东、南、西、北四个边上,分别是三、九、七、一,全部都是奇数。这一点让我们知道,摆出这个图的人肯定已经注意到了奇数和偶数的区别(是不是古人已经有了把偶数摆在角落上的做法,然后才在造“隅”字和“偶”字时使用了相同的部首?)

   而在河图上,奇数和偶数则呈现出更有规律性的变化,外围的一、三、七、九这四个总和为20的奇数,与二、四、六、八这四个总和为20的偶数,摆出了一个类似双鱼太极的图案!

 

 

   砖家眉飞色舞地说:“这个图就是最原始的太极图啦!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黑白鱼太极图也是宋代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类似带有阴阳太极意味的图案早已存在,只是具体的形态上有所不同而已”
   有人又问了“河图和洛书的数字排列确实又简单又神奇,可是你能不能解释一下,洛书里面为什么偏偏要
把1摆在北方,把9摆在南方呢?而河图里面为什么又偏偏把8放在东方,把9放在了西方?有什么科学根据吗?
  砖家耸了耸肩膀说:“天知道,地知道,我不知道。”又扭头一指大师“问问他知道不?”
  大师挠着头说:“啊哈,这个嘛……神物之所以称作神物,哪是凡人能够理解的呢?反正自古以来就是这
么规定的,何必问那么多为什么——反正它就是很神奇就对了!”
  有人又问:“那么,这两张神奇的图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大师说:原则上说,这两张图原本是一张图,可以互相转换的,而且谁离了谁都活不了,所以它们应该是
同时出现的……传说中,洛书是刻在一只从洛水里浮出来的乌龟背上,因此,我们不妨把安徽含山出土的那只五千年前的玉龟那片玉版看作洛书的前身。大家细看这只龟和玉版,龟身上和玉版上都钻有数量不一的圆孔。

   


   具体的钻孔数量虽然与洛书不符,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孔的数量必然是有一定含义的,而且这个
数量与八角星纹应该有着内在关联。如果大家觉得把洛书的年代放在五千年前有点扯蛋的话,我们不妨把时间延后两千年,看看商代晚期的一片甲骨。下面这张图片来自于《殷墟文字缀合》的第199片摹本,上面刻有一系列数字和两条卜辞。

 


    从卜甲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数字对称地分列在两边,完全可以看出商代时人已经把用数字摆阵的游戏玩
得很熟练了。而从这个数字阵中,我们注意到左上角的那组数字,从一至九排成了三行。这个九字阵离洛书已经只差一步之遥了,根据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杨辉总结的规律:“九子斜排,四维挺出,左右相更,上下对易”,我们只需要将两组对角线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就可以得到传说中的洛书图了。如下图所示:

   我们认为,虽然规律是南宋时候的杨辉总结出来的,但这并不表示商代的人就不会这么排。事实上,看他们在这些数字旁边刻的卜问辞就知道,他们相信这些数字能够告诉他们天意。而如果没有发现洛书这样神奇的幻方,估计数字的魔力在他们的心目中会大打折扣吧?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这么猜测:河图与洛书,最晚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果再大胆一点
,可以认为它们出现的时间是五千年前古人还在玩石子的阶段,甚至更早的“卍”字符出现的时候。
  我们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来讨论这两张图,是因为它们的产生是《周易》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它标志着在《周易》成型的一千年前,“象”和“数”的结合已经到达了相当的高度。
  有人会问:“不过是了八角星和九宫格配上了简单的几个数字而已,有什么高度可言呢?”
  的确,这两张图看起来非常简单。然而正因为太简单,所以才具有了最大的包容性,蕴含了无数的可能性
,(似乎所有的哲理都是越简单越朴素越好的,君不见,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已经引得两千多年来注释纷纷。)
  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古人围绕着这两张结合了“象”与“数”的图案做足了文章,不论八卦、五行、或
是六壬、九星……等等一系列内容,统统都跟这两张图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回到正题,看看八卦跟洛书九宫图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周易》里有六十四卦,而这六十四卦的基
本组成单位,就是八卦。如前所述,八卦其实是八组三位数。
  我们不知道,是先有了八卦才有了洛书河图,还是先有了后者才有了八卦。但这两者似乎天生就是一对,
可谓是干柴烈火,一拍即合,如胶似漆,难解难分……
  它们俩结合的这一天,发生在至少三千多年前。让我们还原一下当初的场景,假设我们就是那个把八卦与
九宫图配对的人。
  我们手上有八组数,假定它们是“八八八”、“一一一”、“八一八”、“一八一”、“八一一”、“一
一八”、“八八一”和“一八八”。我们面前还摆着一个空白的九宫格。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八组数摆到九宫格的外圈八个格里。
  摆法有不少种,而至少在三千年以前,有一个人是这么摆的,而且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大家称这种摆
法为“文王卦序”,又叫做“后天八卦次序”。
    有人问:这么摆,有什么科学道理没有呀?难道因为它是文王摆的,大家就得买他的账吗?
  砖家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文王跟这种摆法有关(而据前面的推断,这种摆法在周文王没有出生的时候就
已经存在了)。而且,这种摆法也似乎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一旁的大师跳起来说:科学有没有还不知道,但道理是有的!你看这八卦,其实是24个数字,可以象征二
十四节气,其中有12个“一”字,12个“八”字,它们的总和是108(12X9=108),正好是梁山好汉的数目!大家再看,从东南到西北之间斜划一道线,正好将八卦分成两组,一组是震(长男)、艮(少男)、坎(中男)、乾(老父),全是公的;一组是巽(长女)、离(中女)、坤(老母)、兑(少女),全是母的!为什么要在东南和西北间划线呢?岂不闻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吗?照此推理,东北和西南角之间也可以画条线,这样一来八个卦就平均分成了四组。


   大师指着图说:两两相对的四个卦是由相同的数字组成的,比如“震”和“艮”这一组卦共有四个“八”
字,两个“一”字,而与之相对的“坤”和“兑”亦是如此,“巽”和“离”共有四个“一”字和两个“八”字,与之相对的“乾”和“坎”亦是如此。这四组卦的奇偶数量之比,全部都是一比二!

  砖家认为,大师说的不无道理,但我们不能肯定古人是不是真的这样想的,或者又只是碰巧而已。因为目前我们还看不出这么排有什么必然性。前面不是有同学提出,洛书上的数字,任意横斜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均是十五么?让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把图上所有的一字换成九,八字换成六看看有什么效果。这么换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前面说过,一和八只不过是奇数和偶数的代表而已,换成九和六完全不犯规,再则,九和六之和正好是符合洛书九宫图的十五之数,再则,《周易》中的前两卦就有“用九”和“用六”的话,说明九和六也可以做为是奇偶数的典型代表。
  转化后如下图所示,八卦数之和变成了180。同卦相叠成六画卦之后,卦的名字没变,但数字总和变成了
360的周天度数!

  


   事实上,把八卦配入八方,还有一种更加规律的排法,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单独从名字
上,它就比所谓的文王后天八卦牛叉很多。伏羲VS文王,先天VS后天,前者全方位压倒了后者。
  有人会说,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不是宋代的时候才由邵雍提出来的吗?怎么胆敢对文王八卦如此不敬呢?
  砖家认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的年纪,虽然不敢说比所谓的文王后天八卦的早,但绝对不会晚于它。至于
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有人提出,原因与河图洛书一样,就是它原本不叫这个名字。而之所以取了这么一个牛叉的名字,主要为了与当时流传较广的文王八卦方位区别开来。(更多原因后面还会讲到)
  汉代以前的《说卦传》中已经提到了这种八卦方位的排列法,叫做:“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有人说了:“怎么感觉‘水火不相射’这句话有点不合群啊?而且提到八卦的顺序跟先天八卦图也有点不一样。”
  这个感觉是对的,但是自唐代以来的官方版本上就是这么写的(直到今天,通行本上还是印着“水火不相
射”这句话),于是大家也就无条件接受了。只有宋代的时候,邵雍却在诗里说“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
  邵雍敢公开跟官方的教科书叫板,必然是有原因的。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看到的《周易》本子是一个更古
老的版本。比如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易学书籍,其中就有这么一段明明白白地写道:“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搏?)!”
  这段话与邵雍所说的一样,都比官方的教科书少了一个“不”字,读起来更加合理,而且它的后两句顺序
也跟官方的不同,却更加地吻合邵雍的伏羲先天八卦图的顺序!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的起源很可能非常古老,从下图可以看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
的外层三圈,就是一个标准的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图与河图的相似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都被视为阴阳鱼太极图的变形,而且还因
为它们都更象是图案而非数字,更接近“象”而不是“数”。(相比之下,后天八卦方位和洛书九宫图中,“数”的因素则比“象”明显一些。)

   总而言之,伏羲先天八卦方位未必是伏羲所作,文王后天八卦方位也非文王所排,但它们同是两种最经典最古老的八卦排列方式。(为方便起见,以下皆简称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它们与八方的对应方式分别如下图所示:

   有人会问:既然八卦配八方有这样两种方式,到底以哪一种为标准呢?
  嗯……砖家认为,两种方位的排列原则并不相同,先天八卦可能接近于河图的排列法,而后天八卦则可能
与洛书相似——当然,这只是猜测而已。针对不同的用途,古代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八卦排列方位,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上也应该有所不同(如马王堆帛书《周易》中,八宫的顺序分别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与先天八卦方位类似而有差异。)
  历来八卦图是一种重要的器物纹饰,在唐代以前的实物上出现的多为后天八卦方位,而先天八卦方位则在
宋代以后才流行起来。




   大师跳出来说:这种把卦画当作一种吉祥符号的做法,可以远溯至五千年前。下图这把大汶口文化时期的
象牙梳子上,就画着好多个“三”字形的乾卦,组成了一个阴阳鱼形的太极图。

   


   我们认为,照大师这样说的话,梳子上那个“8”字的腰上那两组三字排得比较密实,还可以看成是标准的
由三个“――”组成的“坤”卦,整个图案完全体现出了乾坤定位的思想,这说明五千年前就已经有八卦了……当然,这种说法即使不能说对,也不好说它全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门遁甲(八):河图洛书
洛书与九宫格
奇门遁甲|洛书
中国古代七大神秘图文!风水算命的玄机尽在其中
什么是河图洛书
河图和洛书是否是中国流传下来最古老、最神秘的两幅图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