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腹痛证治的探讨
金匮要略》腹痛证治探讨
2014-10-10 黄仰模 悦读中医

作者:黄仰模  主编:刘观涛
编者按:
“我的梦想:从21天开始”。
邀“知己”见证梦想的开始,和“好友”分享梦想的实现。
我的中医梦,实现在当下……
下面是“悦读中医”的精彩文章,如果您觉得很棒的话,请您向最好的朋友“分享喜悦”。
《金匮要略》腹痛证治的探讨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仰模教授
各位同道,今天下午我们一起讨论《金匮要略》腹痛的证治,《金匮要略》原名《金匮要略方论》,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伤寒、金匮这两本书原为一本书,就是《伤寒杂病论》。这里面的方是很多的,伤寒论有113条方,金匮在1~22篇有205首方,除了一些有方名没有药名的,这样还是有两百多条方,所以它的临床价值很高,将近一千八百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原来我想从整个脾胃方面讨论,后来觉得内容太多太丰富了,题目太大,现在我是从一个病,就是从腹痛来进行讨论。

一、腹痛
阴阳两虚,脾胃虚弱型
《金匮要略》第六篇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阳虚生寒就出现里急腹痛这些临床症状,治疗的话就要先治中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执中央以运四旁,调节中气,中气建立后腹痛病就好了。方用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黄芪建中汤就是小建中汤加上黄芪一两半,偏于益气。
小建中汤在虚劳病篇里是治疗虚劳病寒热错杂的主要方剂,现在我们临床用来治疗脾胃虚弱的各种腹痛,如慢性、虚弱性的胃肠疾病、过敏性结肠综合征、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非溃疡型消化不良等等。这些都是西医学的病名,凡中医辨证有小建中汤证型的我们都可以使用。黄芪建中汤主要也是用于小建中汤所主治的病证,适用于偏气虚者。
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案。患者,女,40岁,2002年来诊,有胃病史10年。刻诊见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嘈杂似饥不欲食,食后作胀,口干无酸水,心烦失眠,便溏畏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胃镜检查提示:萎缩性胃炎。辨证属胃病日久,脾胃失健,阴阳两虚。治疗宜建中补虚,缓急止痛。处方:炙黄芪12g,桂枝6g,白芍12g,白术10g,枳壳10g,陈皮5g,大枣5枚,生姜2片,饴糖20g和服。服药5剂后胃脘部隐痛缓解,嘈杂感减轻,食欲也增加。守方调理1月余,诸症皆愈。[孙光祥.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举隅.江苏中医药,2004,25(6):50]。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病程长,表现比较复杂,常表现为运化无权,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便溏畏寒,胃阴不足,虚热内扰,如嘈杂似饥不欲食,心烦失眠等等。病理符合中焦脾胃虚弱,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这是一个案例。
我在临床上也经常使用小建中汤跟黄芪建中汤适当的加味,如加佛手、木香、砂仁,如果有胃酸的还可加乌贼骨,治疗胃脘痛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效果是很好的。胃痛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风湿病人长年吃药,有些药对胃有损伤。生活紧张,生活节奏很快,木乘土,生理上是木克土,病理上是乘土,这也会造成脾胃病增多。还有很多老年人每天服药很多,像高血压糖尿病想不吃药都不行,吃药也会影响脾胃,因此脾胃病的患病率很高,所以我们要发挥专长,当病人吃药损伤脾胃我们就应该治疗脾胃。

二、胃痛
(一)胃阴虚型
《金匮要略》第七篇原文“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这是养胃阴,清胃热的治法,用麦门冬汤。这个方是重用麦门冬作为君药,润养肺胃,并清虚火;人参、甘草、大枣、粳米作臣药,养胃气而生津,津充则虚火自敛,培土生金;半夏降逆化痰为佐药。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胃阴虚者。我们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这个地方湿热特别重,阴虚也特别多,我们很多老师都是养阴派,他们对于麦门冬汤也是很喜欢用的。我自己临床上遇到这些病人也很喜欢用麦门冬汤,其中除了原方的药物以外还可以加石斛,有热的还可以加一些清热的药物。脾胃研究所是我们中医药大学的一个重点学科,他们在脾胃病方面的很有研究,治疗胃病也是适当的养胃阴,还有清热,喜欢用蒲公英、黄连等药,这是对我们临床思维的一个启发。

(二)寒饮气逆型
《金匮要略》第九篇原文“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主症是有心中痞闷不通并向上牵引疼痛,气逆抢心,干呕气塞,或兼胸满、呕吐、嗳气等症,舌淡苔白、脉沉弦。治法为通阳化饮,降逆消痞。方用桂枝生姜枳实汤。那么对于这个“痞”字,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应注意理解,我认为就是气堵塞不通,胀满感。后来梅国强教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梅教授的湖北省科研课题:“痞症”——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患胃炎的病人主诉都是胃胀、感觉不适,很少说自己腹部疼痛是很严重的,所以梅教授的课题给我很好的启发。此方就是用桂枝通阳平冲降逆,生姜和胃降逆,枳实消痞除满。对于姜的使用卢崇汉教授有专篇,就是姜乌附的使用。这个方主要用于寒饮气逆之心胃痛,可以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等,具有本方证病机者都可以使用。

(三)阴寒痼结症
《金匮要略》第九篇原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主症除了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外,还有形寒畏冷、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沉紧等。其疼痛特点就是心窝部与背部相互牵引作痛,痛势剧烈而无休止。治法为温阳散寒,峻逐阴邪。方用乌头赤石脂丸。方中乌、附、椒、姜逐寒止痛,前面几位教授都说了乌、附、姜三者的使用;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阳气。乌头、附子同用容易出现中毒,故改成汤剂时还要先煎、久煎。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胃脘痛、腹痛、疝痛、腹泻等属阴寒内盛者。
在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提到一个心痛病,有些人认为是真心痛,但在相当部分病人中可能指的是胃痛,民间有心气痛这样的讲法。还有个证据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个美人西施,浙江省人,被越王勾践派送到吴国。西施病心,每天都皱眉头,十多岁病心不应该是冠心病、真心痛,她的病就是胃痛。她越痛越皱眉,越显示她的冷峻美,吴王越喜欢她而无心办公,最后吴国灭亡了。我们凡是读《伤寒论》、《金匮要略》,读到“心”就应该注意,可能指心血管的“心”,也可能指大脑皮层的“心”。心为君主之官而主神明,这个主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中国的作家描述人物想事情,不是写脑里想而写心里想,就是例证。所以我们读书要知道,作者写的心是指什么心。

三、腹满
(一)实热证
1、里实兼表证
这是第十篇的内容,我们在座的都是同道,都学习过这些原文,我在这里复习一下也是一种启发。“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主症有腹部胀满、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伴见大便秘结、或腹部胀痛、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等症。治法应表里双解,即行气除满,通腑泄热,兼疏表散寒,方用厚朴七物汤。厚朴七物汤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痢疾初起、肠梗阻等属表里同病、腹满发热并见者;或治疗胃肠型感冒、感冒夹伤食有汗者;以及其他热性病初起,凡大便不通,气滞热结者。
治感冒夹伤食案。潘某,男,43岁。先因劳动汗出受凉,又以晚餐过饱伤食,致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脘闷恶心,单位卫生科给以藿香正气丸3包,不应,又给保和丸3包,亦无效;仍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腹满而痛,大便3日未解,舌苔黄腻,脉浮而滑。此表邪未尽,里实已成。治以表里双解为法,用厚朴七物汤:厚朴10g,枳实6g,大黄10g,桂枝10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加白芍10g,嘱服2剂,得畅下后即止后服,糜粥自养,上症悉除。[谭日强.金匮要略浅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59]。这个病就是由于汗出受凉和过饱伤食,既有发热头痛、汗出恶风之表证,又有腹满而痛、不大便之里证;再观其舌苔黄腻,这个腻就是厚,好象敷了一层豆腐渣那样,脉浮而滑。所以这是表邪未尽,而里已化热成实,与厚朴七物汤证之主症、病机相吻合,故仅服该方2剂而愈。

2、里实胀重于积证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条文中张仲景对这个临床症状的描述很精练,一个字一个症状。我经常对学生说,现代汉语没有张仲景时代那么精练,因为那时是秦汉文字,所以我们背背原文有好处。本条主症除腹胀满疼痛以外,还有大便不通、无矢气。矢气是指放屁,外科医生最注重这个东西,做完手术问病人有没有放屁,病人说有放屁就表示这个手术成功。舌红苔黄、脉沉实或滑数有力。治法为行气泄满,去积通便,方用厚朴三物汤。本方与厚朴七物汤都重用厚朴行气泄满为君,枳实破气消痞作为臣药,大黄去积通便,说明两方证都有气机壅滞较甚、腹满里实、大便不通等热结里实之特点。但厚朴七物汤方证为表里同病,兼见脉浮数、发热等表证症状,以治里实为主兼以解表,故方中又有桂枝汤去芍药以解表和营;而本方证不兼表证,属单纯治里,大黄用量较前方多一两以加强通下之力。厚朴三物汤可用于治疗肠梗阻、腹膜炎、肠功能紊乱、外伤性腹胀等具有本方证病机的情况。
治肠梗阻案例。某男,57岁,4天前突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2天后寒热渐平,但腹痛胀满,呈阵发性加剧,呕吐频作,每因进食或饮水而诱发,呕吐物初为食物和黏液,后为黄绿色液体,经X线腹部透视,发现肠腔内有大量气体和液平面。诊断: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建议立即手术治疗,病人惧怕手术,邀赵广安教授看。症见:患者烦躁不安,腹胀、疼痛,自觉有气体在腹内冲动,达右上腹时疼痛剧烈,大便2天未解,亦无矢气,小便量少色赤,色赤是指深黄色,切诊腹痛拒按,舌质略赤,苔黄燥,脉沉滑。辨证:初为寒邪袭表,入里化热,与胃肠郁热搏结,致使肠道燥屎内结而腑气不通。急用厚朴三物汤通腑下气,泻热导滞。处方:厚朴100g,这是大用量,枳实30g,大黄15g(后下),水煎分2次服。服1剂后腹中矢气频频,就是放屁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建华:《仲景方治疗脾胃病经验》
胃病专题
董建华脾胃病
经典方剂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8胃络痛.胃痞.胃胀.胃缓
脾胃系病证——5.胃痞(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