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程门山水中的“筱园”风格书画

程门山水中的“筱园”风格书画

李 俨

 

 

   程门的传世作品,现存最早的为同治4年,最晚的则是光绪15年。他的山水画,在50岁以后是一个大转变。在50岁以前,所绘山水,笔势雄浑挺秀。在50岁以后,除了以前苍劲浑厚的画风以外,格调转为温润柔和,出现了笔墨或苍茫淋漓,或清润秀逸的多种风貌,与从前所作,大异其趣。其中一种风格的山水,由于有几件底款带有“筱园珍藏”的作品传世,因而藏家称之为“筱园”风格(图1)。这一类“筱园”风格的山水,是程门50岁以后最为常见的山水风格。其中特别是一套署有年龄款的作品,颇具史料价值。

   此套作品为江南春夏秋冬四景,笔势蓊郁苍茫,所绘山水一如北宋画家郭熙所言,“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其题款如下:

1)“松翠檐前滴,晴云岭上重。茅斋僧院近,闻打午时钟。仿石田翁笔法,愧未肖之,程门并志。”朱文印:“门”。

2)“雨势忽倾盆,云容如泼墨。高眠定有人,应作庄周蝶。雪笠程门。”朱文印:“程”。(3)“江上杨柳风,习习吹人面。登楼望故乡,千里何由见。雪笠写,时年五十有六。白文印:“程”。

4)“川原皆一色,雪片晚来多。借问骑驴客,诗情更若何。丁丑(光绪3年)仲春月,笠道人写于珠山官舍。”朱文印:“松生”。

    这套属于“筱园”风格的山水瓷板画的出现,改正了程门生于1833年之说,可见程门的生年,应在1822年才对。(见拙作《关于程门生卒年岁》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第03期)

    殊为可惜的是,另一套精美的“筱园”风格的山水瓷板(图2),据说十多年前曾出现于云南文物店拍卖会上,拍后流去英国了。此外,还有一件雪景瓷板(图3),也流传在英国。

   程门的书法,也有和烈之辨。在画风大转变的作品中,同样改变最大最明显的还有书法,跟以前比起来,笔迹简直判若两人了。此时书法已趋平淡,笔意益见平和、随意、轻松、自然,已排脱下笔传统经典的格调,正如民国黟县志所说:“(程门)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

   这种样式的书法,不仅出现于上面的作品里,还出现于“付氏珍藏”的作品里。如付氏珍藏的程门墨彩山水瓷板(图4),就是这种书法,上署丙子(光绪2年)年款,右下角有一“付氏珍藏”印。

   此外,筱园定制的另一套山水圆瓷板(图5),也是这种书法。这套山水瓷板作于“珠山官廨”,署年为己丑(光绪15年)秋,上款是“筱园司马大人法家指正”,画风逸丽而清新,与所见笔墨苍茫淋漓的“筱园”风格不同。可见,这种书画在程门及鉴赏家的眼里,占着很重的分量。

   另外,程门还有两种十分罕见的浅绛山水笔筒:一是底款为“付氏珍藏”的山水笔筒(图6),一是另一风格的山水笔筒(图7)。这两件别有风味的山水作品,都作于“丁丑(光绪3年)秋”,题款都是罕见的小楷。

   以上这些画风转变之后的书画作品,更能映现程门的率意书写和自然随性的笔墨意趣。尤其是“筱园”风格的山水作品,艺术水平很高,达到此前更高的境界。至于书法,做到了熟后回生,这是许多书家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深度与新意。因此,笔者认为,这是程门50岁以后的一个大转变,即程门笔墨精进,不断创新自我的表现。

   然而,不少藏家对于程门书画之转变,太不清楚,以为“筱园”风格的山水并非程门手笔,也可见其不了解程门,失之不深考而已。

   有人还以一件潘陶宇的扇形山水瓷板(图8,据说也刊于《瑞景轩陶瓷艺术赏识》一书中)为由,证明“筱园”风格的山水为潘氏所仿。笔者认为,这是一件现代仿品。理由是:其一,题款书法虽近似潘氏楷书,但书画印都不及程门和潘陶宇。其二,题款出现语法病句,如“时在甲寅(1914年)春初,鼎钧作于鄱湖陶学”中的“陶学”一词,显然用词搭配不当。潘陶宇曾在鄱阳甲种工业窑业学校任教,理应“窑业学校”或“陶校”才是。而“陶学”是一门学科的简称,这类毛病显示了造假者的无知。

   另外,潘陶宇以花鸟、人物见长,并不善于山水。何况至今还未发现传世的潘陶宇山水画,其作品中,也未见“筱园”风格的书法。同时,也未发现他人画过“筱园”风格山水以及书法。再者,潘氏(1887-1926英年早逝,绝不可能仿出如此许多的“筱园”风格的作品。更不可思议的是,公然能未卜先知地仿程门年龄款作品!(此外,还见有一件程门署有“时年五十有六”的山水瓷板(9),也是“筱园”风格,但未写干支纪年)

   艺术是很复杂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无定法。无定法,就是艺术的规律。只有大师,才会做到“无法之法,是为至法。”对于一代宗师程门而言,仅在表面上是分辨不出书画真相的,必须以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彼此印证的二重证据法来检验。

   从以上所言的实物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程门书画不但有很高的造诣,在鉴赏家的眼里,也占着重要的地位。这些变法之后的作品,足以印证古代文书中记载程门“画尤精妙绝伦”,“(程门)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以及由“筱园珍藏”、“付氏珍藏”来判断,可知当时的鉴赏家“有得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视之”,等等,都是不虚之言。

 

2011-1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典藏拍讯浅绛之——再论程门山水中的“筱园”风格
书史钩沉(8)徐悲鸿题款书法欣赏
文征明书法作品欣赏
一品雅集五周年庆典专场|浅绛三大家
方从义醉后神来之笔《高高亭图》
程奚亭书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