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小人斗法,不如与天地争巧——儒臣萧望之的职场斗争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诗《客中行》写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故乡。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出门人在异乡醉酒思归的心绪,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告诉大家,这世上有一种美酒连酒仙李白喝了都醉倒异乡不思归,这种酒就是兰陵美酒!好吧,兰陵美酒是哪的好酒呢?实际上是山东兰陵县的兰陵美酒。据传说就是萧望之家的酒。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故乡就在东海兰陵,也就是今天山东省兰陵县。萧家的酒那叫一个香一个好,所以有后人认为兰陵美酒实际上就是萧氏佳酿,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由此也可以看出萧家在当时是多么的声名显赫!

大儒萧望之

西汉大儒萧望之

汉元帝刘奭(读“是”)的儒学造诣那可不是天生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培养。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师傅如果把门带错了,这学生的修行自然也就走偏了。培养他的老师就是萧望之老师。姓萧的,在汉朝那也就是那个人的后代了。没错,就是萧何。其实萧望之在当初汉宣帝时代已经向汉宣帝说很多关于儒家的东西了,但是汉宣帝实在是受不了他满嘴的之乎者也,仁义礼教之类的东西,得了,你说你的,但是你别烦我,打发你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好好自个研究,我也算把你养起来了,也眼不见心不烦了,直接就打发他到刘奭那当了老师了。

这位萧望之老师干别的不出色,教太子却是一把好手,愣是把这未来的汉元帝当时的太子刘奭调教成了一个儒家思想的忠实拥护者和一个造诣颇深的儒家知识分子。就在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大约是公元前54年左右,匈奴内部发生巨变,一片大乱,呼啦啦一下子冒出了五个单于,都号称自己是对草原的最终统治者。当然互相不服气,你干我,我干你,打得不亦乐乎。这一内乱,匈奴整体的实力就大幅度下滑了。消息传到汉朝,汉朝的中央干部都觉得应该趁着敌人内讧的时候,一举出兵,把他们彻底吃得干干净净,消除汉朝的心腹之患。这个时候萧老师不同意了,他站出来说,我们去打匈奴,匈奴人是会跑地,西边的盘子大的很,他们一跑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我们追又是追不上地。与其扁他们,不如以仁义感动他们,这才是我们儒家的精髓,我们可以派些人带些礼物去慰问慰问,救济点物资,该帮的帮一把,该扶的扶一把,说不定他们一感动就臣服于我,以后再也不闹事了。

这件事说明了萧望之以情动人,也充分体现了儒家对人对己的态度。那么他这种做法好不好?当时来说,特别是到了汉元帝时期,除了赫赫有名的昭君出塞,这个事在当时看起来办得很妥当,但是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匈奴人内乱已经乱的不行了,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对汉朝使坏。换句话来说,如果当时匈奴人并不是如此软弱不堪,那么不管你嫁过去的是王昭君还是李昭君,匈奴人压根就不会把你当回事的。换而言之,这种以儒家思想作为前提的外交政策,它其实就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对方。对方如果没条件或者心情好,这种方法可行。但对方如果是个政治流氓,以这种方法就叫自讨苦吃。可惜的是,萧望之的这种以儒家作为外交政策前提的想法,在中国传了几千年,动不动就用自己的牺牲去讨好自己的对手,结果不断的在外交上吃亏,别人赚了你的便宜,还觉得你是个大傻X。好了,扯远了,我们继续回头说,萧望之老师调教的太子刘奭,反正元帝登基以后是没有忘记肖老师的栽培之恩的,直接把他拉进了自己的权力核心,萧望之高兴啊,这个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辛苦一辈子,终于盼到头了。于是心底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政坛上继续发光发热,为了汉朝的伟大复兴,流尽最后一滴血,烧尽最后一滴蜡,一定要把大汉打造成自己心目当中的儒家大国。

萧望之

兢兢业业理政,懵懵懂懂躺枪!

萧老师这一边正兴奋地谋划着治国的方略,还联合了一大堆有同样志向的朋友圈子,准备大干一场。谁知道这种做法有人看不顺眼了,私下里就说了,一个读死书的人也能上位。这汉朝没希望了,你不过就是教皇帝读过几天书,就因为这一点国家大事都由你说了算,我们的吃喝拉撒你都要插手?偏偏是钻研学问的人容易犯一个糊涂,就是钻到死胡同里拔不出来了,对身边的事情是完全没有意识到,实际上自己在非常兴奋的做自己事业的时候,已经为自己于无形当中树立了政敌,这当中就有同样和他位列辅政大臣之列的史高。

不过史高的政治智慧显然比萧老师要高出很多,他不会亲自出手的,而是在他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有走狗。最典型的代表那就是宦官石显。石显,区区一个太监,皇帝怎么会信任他呢?说起石显,汉元帝和他的关系,那可不普通了,甚至萧望之和他之间的师生之情都比不上。汉元帝的妈妈,当年汉宣帝最宠爱的女人许平君死的早,年纪轻轻就被霍家人毒死了,所以在刘奭幼年的时候,汉宣帝对儿子那是百般宠爱,娇生惯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爱情的结晶给弄化了。所以可以想象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又得到了皇帝老儿的百般宠爱,这个刘奭就是典型的皇二代,脾气秉性不用说了,那是臭得不行,就没几个人爱和他一起玩的。就在这个时候,石显太监顺势而入了。作为一个太监,本身的职责就是迎来奉往的,再加上在后宫一个不小心可能连脑袋都会掉,所以太监本身就是很会看脸色行事的。特别是石显,来到刘奭身边没多久,就把这小刘摸了个门清,对他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对他的生活起居摸得是清清楚楚的。



这样一来这刘奭作为一个孩子,那就舒坦很多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真有另外一个人,比自己还要了解自己,所以慢慢的对石显就产生依赖感了。这一下石显可赚大发了,因为皇帝的依赖感可以做自己的大靠山,他俨然就是皇帝的代言人了。所以和平日里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的萧老师,自然就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这皇帝看见石显想笑,看见萧老师想尿,这区别可大了去了。想想也是,一个当太监的,怎么可能走出后宫当上朝中的官员,不就是因为他把皇帝弄的很舒服吗?

石显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幕后推手,就是辅政大臣史高,他们俩做了合伙人了。史家是汉元帝妈妈的外家,所以这史高和汉元帝从小就有交情的,汉元帝对他也是十分信任的。生活上的信任和情感上的信任一交手,萧老师就受不了了,跑去和汉元帝告状了。陛下,现在局势很不妥,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再这个样子下去的话,这国家就有危险了。汉元帝一听,就知道他说谁了,就问他爱卿有什么解决的方法没有?萧老师就说了,我觉得就用儒家出身的官员就好,其他的外戚、宦官啥的能开的就统统开了。汉元帝这一下,算是听出门道来了!萧老师,你够狠,你这是让我把史高、石显这些可信度最高的亲戚、宦官通通赶走啊,想到这儿,汉元帝很不开心,把萧望之的建议就摆在一边,置之不理了。宦官石显那边一看,萧望之有动作了,好,我不惹你,你居然来拔我的草?得,你要先告状,我就后发制人。所以石显干脆也跑到汉元帝面前嚼舌根了。陛下,那萧望之,在朝中接党营私,意欲独揽大权。陛下,为实现我大汉红旗永固,恳请谒者招致廷尉。说到这儿,我估计您和当时的汉元帝一样,听得一头雾水的。

什么叫请谒者招致廷尉呢?好吧,虽然一时搞不清楚,但是汉元帝并没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况且这个时候问,不显的自己也太没学问,太没面儿了么,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就随意摆了摆手,这个意思就是得你自己看着办,随便吧。但是问题是随便的结果你满不满意,这后面玄妙的东西可多着暗藏危机呢!

师父懵懂徒更甚,挣脱桎梏放归山!

过了没几天,汉元帝突然发现身边好像有点不对劲,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就问了,萧爱卿一向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不迟到不早退,这几天朝会都不来了,怎么回事啊?这个时候官员队伍里闪出石显了,在下面大声回应,回禀陛下,萧大人现在正在天牢吃早饭,恐怕一时半会儿来不了。汉元帝当时就给吓傻了,好端端的,怎么跑到天牢里去喝体验式早茶了。石显在下面不急不缓的说,陛下,您忘了,前几天臣向您请示,请谒者招致廷尉,您不是开金口答应了吗?

这请谒者招致廷尉,那不就是说要把他抓进天牢吗?此言一出,汉元帝当场给噎得说不出话来,好吗?你在说相声哪,你当时说的一溜嘴,我还以为你说什么谒者不谒者,敢情你说的是这意思,说到这儿,可能您也觉得疑惑了,什么叫请谒者招致廷尉,谒这个字做动词的时候是指拜见的意思,比如拜谒,如果用在谒者,这里就成了一个名词,指的是皇帝身边经常伺候的那些人,相当于现在的文书、小秘书这样一个概念。

请谒者招致廷尉,意思就是说请您身边的人把萧老师直接抓到审判官那里去。这个意思不就是扔到牢里去吗?您瞧瞧当个皇帝可真不容易,还真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微听差了一点点,德高望重的萧老师就被扔到牢里去了。如果下一回再听差多一点,可能萧老师的脑袋都会被端上来的。现在汉元帝莫名其妙的把自己老师关到监狱里了,真想把他放出来,好像又找不到好理由了,因为确实是自己点的头,这个时候石显又来事儿了。之所以这个太监能够成为掌握大权的宦官,那就是因为他是皇帝肚子里的小蛔虫,石显,当然很了解此时此刻这个汉元帝心里的小九九了,不想抓却抓了,想放却放不了,于是石显就赶紧地献殷勤拍马屁了,脸上嗖的一下就泛起了一片讨好的笑容,说,臣下早就知道,陛下您不忍心,要不这么地,陛下对外宣称要从宽处理,饶萧大人一命,只需以罢免官职相抵,即可服众。

汉元帝一想,这确实也是个办法。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好吧,你说了算,依计行事就对了。表面上看这回萧望之能够出狱,还是靠这石显的好意,但是真正知道内幕的人都清楚,这就是石显在弄权之前把他弄到监狱里去,不也就是他在皇帝面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一巴掌把你萧望之拍倒在地上,踩上一只脚,等你受够了,再把你扶起来,拍拍你屁股上的灰尘,让你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你可能要孤孤单单走一程,你啥也别管了,回家洗洗澡养老去吧。够阴吧!就这么一招,就把自己政敌的权力解除得干干净净,而且不留痕迹,更牛的是还留下了好名声。

汉元帝

身处高位引小人,一招不慎沟翻船!

萧望之那可是名门之后,又是皇帝的老师,那背景不用多说了,但是你背景硬有什么用,照样被石显太监玩得团团转,含冤入狱。这个事情还有个由头,之前有一个会稽人叫郑鹏,他听说萧望之声名显赫,所以想过来跟他混,但自己是个无名小卒,怎么能引起萧大人的注意呢?想来想去,这位郑鹏就动了歪心思量,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说别人坏话,挑拨离间。所以他就给萧望之上书揭发史高,还有事中许章,还有许章的儿子的过错。书信传到了另外一个辅政大臣周堪的手里,看到奏疏就觉得这个人可能有点想法,就把他叫到金马门来,让他在那等着面试一下。

后来郑鹏真的就见到萧望之了,当面大力拍马屁,拼命吹捧萧望之,而且拍马屁拍的很有技巧!他说,如果萧老师您能够学习当年的周公,兴周少之业(周公辅成王),我郑鹏是非常愿意追随您,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萧望之他是一个大儒,一听这小伙子好,说到当年周少共和的事了,这不是把我萧郎比作当年的周公嘛,这种奉承他是非常乐意听的,所以当时也就把他留下了。可是没过多久,这位郑鹏就露出他的真面目了,很多次在萧望之面前歌功颂德,但是同时诋毁史高,史高就是当时辅政大臣排行第一位的,和萧望之在政见上有所不同的那一位。郑鹏 拼命说史高有过失,他的手下许章也有过失。萧 老师您要小心。这是一种典型的不正之风,萧望之再迂腐 也不可能看不出来的,很快萧望之就和他断绝来往了。而且当年收到奏疏的周堪,也不推荐使用这个人。郑鹏这一下从天堂掉到谷底了,心里就开始怨恨了。老人家那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到萧望之这挑拨离间不行了,他居然倒过去,跑到史高和许章那去说了,说有人诋毁你们两家,但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周堪和萧望之。 想想看哪,我本来是个乡下人,我哪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他们叫我,我怎么懂呢?

好,这一下矛盾被挑起来了。郑鹏很快被关起来了,大家要审一审到底是谁在官场里面挑拨离间,这个时候石显才站出来。他就利用了郑鹏这个案子,到皇帝那里告黑状,说萧望之结党营私,又趁着汉元帝不知道什么叫谒者招致廷尉,一顺手就把萧望之给掳进天牢了。

重见天日意欲欢,出师未捷走西天!

还好,没过多久,这汉元帝还是发现了,这才把萧望之给放出来了。出狱以后这萧望之对石显那就更恨得咬牙切齿了,发誓一定要打倒石显,用他残缺的躯体,祭祀正义的灵魂。过了没几个月,汉元帝开始想萧老师了,这萧老师被削职为民了,不成,这事不妥,于是这汉元帝又耐不住寂寞,下了一道诏书说,萧老师是个很牛很牛的人,立了很多的功劳,现在赋闲在家,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可惜啊!所以就把他赐爵为关内侯,任为给事中,这算是又把自己的老师拉回到官场当中了。而且汉元帝还动了心思,打算依靠萧望之,把他用为丞相,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就在这个时候,汉朝有一个地方闹地震了,我们以前也说过,古人对天灾了解的不多,天灾发生以后分析能力也不够,所以一旦发生了天灾,很容易就会觉得这是人祸。萧望之趁这节骨眼上书汉元帝说,陛下,国家多灾多难,都是因为世风日下。朝中奸佞当道,只有惩恶扬善,上天才会眷顾我大汉。这奏疏送上去没多久,萧望之的儿子也不甘寂寞,一看老爸出场了,自己也给皇上上了一封奏疏,想趁机把老爸前段时间被冤枉入狱的事情给挖出来,向皇上讨个说法,石显一看,不妥,对方这一次是要发大招了,下狠手了,我说你们萧家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这不是没要你们的命吗?你怎么倒过来要我的命,我太监的命不是命?不用说了,马上施以还手!

不把你给摁倒了,我怎么好意思出去说我是大太监,石显就先悄悄的去找到右司。这右司就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吧。吩咐右司里边的人说,你这事受理,但是你要跟皇上说,其实是萧望之本来有罪,而不是他人诬告的。现在蒙皇上恩宠把他给放出来了,他还不知好歹,还怂恿自己的儿子向皇帝上书,这是不顾全局、有失大体的行为,实际上是犯了不敬之罪,得逮捕。等把这事安排妥当了,这石显拍拍屁股,摸摸嘴,起身跑到汉元帝开始告黑状。石显跑到汉元帝那里对汉元帝说,陛下,现在国家有难,萧大人那儿不主动请缨,赈灾救济,反而天天在家里妖言惑众,陛下圣明,当然能看出其中的不妥之处,而且前段时间他被捕入狱,本来这事儿就他有罪在先,并非无中生有,是陛下皇恩浩荡,饶他一命。现在他倒教唆自己的儿子,向您来讨个说法,陛下以臣下愚见,萧大人现在满脑子记得的就是他曾经当过您的老师,已经忘了自己是您的臣下了。对付这种人,以臣下意见,他天灵盖以下就得截肢。汉元帝听了很犹豫,他还是比较了解萧望之萧老师的,迟迟疑疑的他就说了,朕这老师是最好面子了,天牢已经进去过一次了,现在怎么可能再把他抓进去第二次呢,如果他要不愿意,该不会做什么傻事吧?石显一看,好像这事儿能成,自己漫天要价,皇上就地还钱,我说要砍他脑袋,这皇帝老儿就退了一步,打算把他二次扔牢里去,成啊。石显就顺竿爬了,轻轻的笑了一声,陛下的龙颜 才是最重要的。臣子的面子只几个钱?再说了,这个面子又怎么地?萧大人总不至于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臣下就不相信他会以自己生命做代价去要个说法。汉元帝听了以后,想想也是,这萧老师有时候办事是迂腐点,你瞧瞧,把我这些爱卿搞的这么火大,这以后还怎么能愉快的在一起工作,行行,再给他一个教训。于是咬咬牙又让石显看着办了。好了,得了皇帝的命令,这石显高兴得屁颠屁颠的,立马一转头,领着一大帮的官兵,呼啦啦一下子就冲到萧望之家里了,隔开老远就开始让众人喊,萧望之犯了大罪,亲戚朋友,街坊邻居赶紧抓他,千万不能让他跑了,跑了就是连坐。石显 就命令手下的官兵穷喊,但就是不下令冲到萧家里抓人。

萧望之 在家里听到外面一片呼天喊地,震得瓦砾都要掉下来了, 喊得这么响,心里当然就慌,在家里哀叹一声说,前段时间我老萧就进过一次天牢了,已经把老脸都给丢光。现在不知道石显这贼子又给我按了什么罪,让我二进宫,我还哪有脸再活下去,说完,这老萧就开始寻死了。 他的太太看了,急了,一把拉住,老公,你怎么能说死就死?再说了,这未必就是皇上的意思。萧老师一听,也对,这不是还没有进来宣读圣旨吗?于是他就问自己手下的一个门生,朱云,问他该怎么办?你要说这朱云是个有头脑的人,那就该灵活一点,怎么地也得劝自己的主子冷静,偏偏这个周云又是一个同样迂腐的人,对节操这事看得特别重,但实际上也是一个没主意的人,只是说了一大堆丢命是小事,节操碎一地,那才是大事,萧老师,您就自己看着办吧,朱云也是迂腐的,够可以的,在这种节骨眼上说这种话,你就是想逼死萧老师的节奏啊,你还不如拿一壶开水直接给萧老师兜头淋去呢,这个猪队友的一番话,把萧望之说的连连叹气。行了,你别说了,你别说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办了。吾尝被谓将相,年逾60矣,老路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这番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萧望之已经六十好几,那是享受将相待遇的国家干部,现在被莫须有的罪名再次被捕入狱,光想想就没脸活了,说完,迂腐的萧老头居然找来毒酒,一饮而尽!就这么自杀了。

好吧,到了现在您知道了吧?为什么石显光在门外穷嚷嚷就是不冲进来的?因为他对萧望之这种儒家书生了解的太透彻了,就知道这种人太酸,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稍微一用力,结果就会很满意。果不其然就在他家门口大呼小叫几声,这萧老师还真就自杀了。这是石显再满意不过的结果了,而且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结果。萧望之 服毒自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宫里去了。元帝一听服,大叫一声,我的妈诶,我早就知道这家伙心理承受能力差,我就应该三思而后行,现在好了,一个不小心,老师也给我逼死了!说完汉元帝痛哭流涕,开始绝食,要追随老师而去。那场景把身边的近侍人员也给感动了,眼泪鼻涕一起流,大家伙纷纷来劝,得想开点,这萧老师不就是因为想不开才驾鹤西去的吗?而这个时候,石显又非常准时的来到皇帝身边,摆姿态了,来到皇帝面前,摘下自己的官帽,跪地认错,请皇上惩罚。

但到最后石显等人还是被汉元帝罢审不问,汉元帝也只是借着这个台阶,算是给自己的萧老师纪念了一把,也就作罢了。继续是各走各路,各找各妈,该干嘛干嘛。不过他对萧望之还是念念不忘的,让他的儿子接替萧望之成为关内侯,每年派使者到萧老师的坟上去扫墓。而实际上萧望之对汉朝的贡献是很大的,所以他也被归入麒麟阁十一功臣。麒麟阁是怎么回事?公元前51年,汉宣帝在他晚年的时候,从辅佐汉朝中心的功臣当中,以及过往汉朝历史当中,挑选出十一个人,画出画像,挂在麒麟阁这个地方,以表彰和纪念他们。这十一个人当中霍光排名第一,其他顺序下来分别是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到了后来后人们将他们与东汉云台28将,唐太宗凌烟阁24功臣相提并论,他们为人臣当中的荣耀之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帝师、名儒、国家大功臣萧望之,为什么最终死于非命?
中華歷史名人全錄:中华历史十大宦官 --- 刑余干政(二)
石显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三十三)西汉的拐点
史上最老实的皇帝:除了被忽悠放走昭君,他还拆过祖庙!
领导不懂制度,就算能坐稳位置,也会沦为老油条的玩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