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春乍暖还寒,防寒去湿是重点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3月10日 版次:A11 作者:陈映平、宋莉萍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宋莉萍


  广东地区近日迎来雨水节气,自此气温缓慢回升,雨水渐多,气候以多风多湿为主,加之此时冬寒尚未完全退尽,流感、过敏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多发。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杰辉提醒,此时中医养生当以避风防寒、温散寒湿为重点。

  避风御寒慎防病

  雨水时节正处初春,虽然气候从冬寒向春暖过渡,但仍处在调整阶段,冷空气仍较频繁。如果条件许可外出人少的地方散步踏青,要注意不要减衣过早,爱美的女士可围上一条薄丝巾,优雅大方又能保护颈部免受风寒。初春乍暖还寒,天气多变,老人家当慎防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尤其应该注意保暖。

  防潮除湿,关节病不发作

  随着天气转暖,室内逐渐开始出现回潮现象,湿气加重的问题让人甚是烦恼。潮湿天气时,腰膝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及时使用吸湿剂、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爽,或可利用空调或专门除湿器抽湿,以免家具霉变、衣物湿冷致病。家中食品防潮也不容忽视,食物尽量放入冰箱,干货注意密封保存,家中药品除密封外也可考虑加入安全的干燥剂。

  少沾肥甘厚腻,饮茶为胃肠减负

  雨水时节湿气渐重,若肥甘厚腻摄入过多,湿气内外交困容易滞伤脾胃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容易发生。注意多吃蔬菜减少油腻,饭后零食不宜贪嘴,饱餐后可适当饮用大麦茶、橘普、花茶等消滞醒脾。次餐或次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让消化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而恢复活力。

  “艾”护阳气可祛风寒湿

  雨水时节“风、寒、湿”当道,所谓“寒从足下生”、“湿性重浊”,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于此时用于防病保健最适合不过。可取艾叶50克加水3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放凉至40℃-50℃泡脚,对容易外感、有关节疼痛的朋友非常合适。家中也可常备艾条,艾灸大椎、涌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位,有健脾益气、护阳强身的功效。糖尿病患者注意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或慎泡,艾灸时掌握好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经常摩腹可调脾助运化

  雨水时节宅居家中,活动减少,食欲不佳,人们容易出现胃肠不适,简单的摩腹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症状,男女老少都适合。

  具体方法如下: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以脐为中心,用掌心沿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按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按摩36周,卧、立均可。建议饭后半小时、晨起或临睡前进行。摩腹动作简便易行,有助于防治胃肠疾病,可用于日常保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水养生:重在祛寒湿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 衣食住行全面护健康
节气丨雨水:养肝护脾,做好“三防四要”
艾灸是祛湿最舒服最有效的办法,快来试试,中医都说好!
雨水到了,这三种疾病要当心
清明||乍暖还寒,咳嗽相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