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道德经》(54)——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家好,本期我们接着来读《道德经》的第四十五章。

本章一连用了五个“大”,即“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因此我们要读懂老子本章在说什么,就必须先要弄明白,“大”在这里究竟具有怎样的内在含义。

大,往往是相对于小而言,因此它处于随时变化之中,随着参照物的不同,小可以变大,大也可以变小,也就是说,只要落入有形或有相之中,就逃脱不了成、住、坏、空的大道之造化规则,所以佛家告诉我们说诸行无常

而老子这里所言之“大”,并非指上述无常之大,而是言常道之大,即无形无相,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大。

因此,“大”后面的“成”、“盈”、“直”、“巧”、“辩”是站在道的角度而言,是超越有形有相的,而非字面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而紧跟后面的“缺”、“冲”、“屈”、“拙”、“讷”,则是“成”、“盈”、“直”、“巧”、“辩”在一定时空下所呈现的相,因此老子以“若”来言其无常的本质。

弄明白了“大”与“若”的内在含义,再来读本章,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老子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了。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成”,成就,“大成”,即超越时空的成就。什么是超越时空的成就?大道之生生不息的造化,生天、生地、生万物,让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这就是能超越一切时空的真正“大成”。

“若缺”,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是怎样实现的呢?一阴一阳的变动来实现。可是我们众生呢,总是习惯将阴与阳相互对立起来,要么要阳不要阴,要么要阴不要阳。

比如春夏的生之长之,秋冬的萧之杀之,本来是大道生生不息之造化的必然,可在我们众生的眼里却以为是“缺”,如果只有生长而没有萧杀那该多好啊。

再比如,这个世界为何总是有好人和坏人呢,要是没有坏人那该多好啊。为什么这个世界总是会有那么多的天灾人祸,总是有生老病死,总是有烦恼和忧愁等等,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

殊不知我们以为的这些不如意,原来是大道之“大成”的必然历程,所以老子言“大成若缺”,这个“若”字,表明不是真正意义的“缺”,而是在我们众生的眼里,即在这个时空之下所呈现出来的“缺”。

“其用不弊”,“弊”,有害称为弊。大道的功用就是让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因此站在大道的角度,所有的这些“缺”,不过是大道用来帮助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助力,因为“反者道之动”,有“反”,才有“动”,才有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所以,我们以为的“缺”,对大道的造化而言,只有利而没有害,所以叫“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盈”,盈满,“大盈”,即超越时空的圆满与俱足。大道生天、生地、生万物,俱足一切天地万物之所需,如此的俱足与圆满,就是“大盈”所要表达的意思。

“若冲”,“冲”,空虚的意思。大道圆满俱足之造化,没办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所以称为“冲”。而正因为其不落入形与相,故而得以永恒,所以老子说“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大道的功用就是长养天地万物,拿什么来长养万物呢?拿一阴一阳之气来长养天地万物,而这个气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天地万物都靠祂生长,而祂却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东西而存在,且永不停息,即“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以老子称其为“其用不穷”。

就比如我们古代中医所讲的经络,西医无论怎样对人体进行解剖,始终没办法证实经络的存在,因为“大盈若冲”。而我们古代的中医却可以通过在经络上取不同的穴位以按摩、刮痧、针刺、艾灸等方法来治疗各种疾病,这算是“其用无穷”的例证之一了吧。

当然,老子所讲的大道的用其实根本没办法用语言来述说,因为天地万物的所有呈现,皆是道之用,无穷无尽,所以叫“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道,也就是那股气,祂至大至刚,所以称其为“大直”。“若屈”,那股气遍及宇宙天地及万物一切处,随方就圆而不执着于“直”,所以叫“大直若屈”。

因此,“直”是道之根本,而“屈”则是道之权变。所以“大直若屈”是在告诉我们,外在有形有相的东西只是大道为了达成生生不息这一根本的功用,因而对任何有形有相的执着,都是在舍本逐末,最终只会让内在的那股浩然之气越来越消亡,越来越不“直”。

大巧若拙

道,造就了宇宙星际,造就山川河流,造就了各种生物、植物等等,所以称其为“大巧”。“若拙”,道一切的造就,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循规蹈矩,不像我们众生那样随心所欲,要这不要那,要好的不要不好的,在众生的眼里,这种循规蹈矩其实就是笨,所以叫“大巧若拙”。

因此,真正的“巧”,是自然,是没有任何的人为造作,但凡有一丁点人为造作,那都不是老子所说的“大巧”。所以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放下所有的人为造作,让我们内在的本性去自然造化,最终我们才能见证到本性造化之“大巧”。

大辩若讷

道,成就天地万物,而在人类看来却有那么多的“缺”,对此“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没有任何的是非对错之分,没有任何的好与不好之分,道有什么可言的呢?没什么可言,所以老子说“大辩若讷”。

人之所以习惯于争辩,是源于内在的好恶分别,对是非对错,对好与不好等的好恶分别。而站在大道的角度,所有的是非对错,好与不好都只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过程,而非永恒,而且“反者道之动”,所有的对立面不过都是朝相反方向变化的助力,因此有什么需要争辩的呢?所以“若讷”不是难言或迟钝,而是内在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言,也就是内在没有任何的好恶分别。

躁胜寒,静胜热

“躁”,内在的躁动,内在的躁动往往能抵挡外面的寒气。而内在的静,往往能抵挡外面的热气。

这段话是告诉我们说,无论外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内在都有可以抵挡、应对的东西——我们俱足圆满的本性。

我们的本性可动可静,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该动,不是以我们的好恶说了算,而是以外面的“寒”“热”说了算。当然这里的寒热是比喻,比喻我们所遭遇的人事物的阴阳两面。

因此,该动的时候就让祂动,该静的时候就让祂静,不以自己的好恶去干扰祂,障碍祂,所以老子接着说:

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我们的本性,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没有任何的人为干扰,就叫“清静”。

“天下正”,天下正与不正的关键在哪里?在人心!人心正则天下正,因为前面已说过“大成若缺”,如此哪里还有什么不正呢,有的只是如何应对进退而已。

正如《中庸》所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因此,放下对所有的“缺”、“冲”、“屈”、“拙”、“讷”的有为,让本性回归本来的清静,本性的造化将自然呈现本有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之用,这就是本章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笔记:42.43.44.4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道德经圣解(五十九)
胡说《老子》50 —— 清静为正
陈嘉珉:站桩偈(246-247)——读《道德经》第45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家老子经典语录,值得收藏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