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森:MBTI真的万劫不复了吗?

作者:北森产品副总裁 周丹


曾经,在测评圈里,MBTI这个国际上最流行的人格评估工具,似乎一夜之间被打落神坛,变得一无是处。

MBTI诞生于70多年前,因直观易懂而广受青睐,成为很多测评工具的基础,并在超过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得到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因为心理学应用的迅猛进展,人们对测评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经典的理论、模型被重新检视不足为奇,但MBTI真的如人们批判的那样,万劫不复了吗?

让我们透过这些口水争论回到测评的本质,来谈一谈测评工具到底能做什么,该怎么用。

口水争论1:MBTI不可信(信度不高)?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用他的亲身经历,语出惊人地指出:MBTI测验的信度有问题,进而推知其结果不可靠。文中甚至提到:“有的研究”声称75%的人在前后测的过程中,类型发生了变化,笔者表示难以苟同。

对所有的测验来说,谈及信效度的前提是:测试的时候务必诚实、独立地作答,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所以,“有的研究”是什么研究,在没有文献来源的前提下,无法考证到底有没有、研究是否严谨、数据是否真实。

但既然谈到数据,那么我们就用数据说话。无论是MBTI的官方数据、大量的学者研究,还是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MBTI类型稳定的重测信度都超过70%(采用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的独立测试,有效样本超过5000)。

口水争论2:MBTI无法有效预测绩效?

在MBTI的争论中,最被诟病的当属它无法预测绩效,和工作表现无关。但此项指责,恐怕是MBTI测验不该承载之痛。

确然,在众多的人才测评工具中,人格测验与绩效的相关度最低(大约在0.3-0.4之间),低于能力测验、结构化面试和评价中心等方式。问题在于,MBTI的测验开发者,很早就宣布:任何一种类型的人都有可能胜任任何一种职业。

这是因为,MBTI属于类型学测验,通常更多用于个人的探索,并不直接用于职业的绩效预测,尤其是招聘领域。即使用于招聘环节,MBTI也通常与职位安置的类型有关,与是否雇佣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所以,非要强加这个罪名给MBTI,未免有些牵强,就如指责火车不能飞一样。

口水争论3:MBTI测量得不全面,结果无意义

这个批评,应该是心理测评特质论支持者的角度。其实,我们在做测评研发的过程中,也会更倾向于大五、大七等特质类理论,其优势就在于可以更加全面地“扫描”人的全部,可以将人的个性特点剖析得更加细腻,因此在职业测评领域应用得更加广泛。

但这并不能说明MBTI的结果是无意义的。经典的MBTI测验可以更加直观地阐述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差异存在的原因。相较于特质论的“高低之分”,MBTI更加体现了性格的公平性,即每种性格都有其局限之处,性格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更重要的是,除了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没有几个可以背诵出16pf或者大五的全部维度,但MBTI如果用得熟练,可以很快知道一个人的性格,爱好,价值观,行事风格等以前死都发现不了的特质,这也是心理测评普及的重要使命。


综上,人是复杂的,任何一种测评工具都无法一劳永逸地测度人的全部特点。那些高呼想要和MBTI测验“拜拜”的人,如果一心想要找到“全能”测验,恐怕只有失望了。也正因为每一种测评工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因此是否用对则成为体现测评工具价值的关键。


测评工具包罗万象,你用对了吗?

人才管理软件云服务领导者北森(beisen.com)公司内部的企业研究院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通过对中国3000多家企业测评应用实践的研究发现,若想成功使用测评需要遵循3R原则:


1、正确的测验(Right Assessment)

测评的商业化发展早已不仅是MBTI和大五之争,他们不过是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两朵浪花而已。除了个性测验之外,对绩效预测效度更高的还包括能力测验(对管理者而言,商业推理能力更加精准)、管理技能、评价中心等。即便在职业规划领域,除了个性测验,工作动机、职业兴趣、价值观等也与人格特质一同发挥作用。

在目前的测评领域,测验的针对性变得越来越细分,例如针对销售人员的潜质测验,管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测验等,选择正确的测验用在不同的人群和方向上,尤为重要。

2、正确的流程(Right Process)

除了选择正确的测验,在正确的流程下使用测验也极为重要。例如在大批量招聘的流程中,测评常用于“劣汰”环节,内容上通常选择匹配能力、胜任力、心理健康等测评。这类测评要求结果必须有很强的“区分度”,能够快速区分出哪些人员更加适合企业。

而在高管测评中,测评往往更加侧重于风险控制,因此360评估、综合类测评工具往往得到更大范围的使用。从流程上看,组织内部坦诚的“测评启动会”往往能够更加保证结果的真实性。

3、正确的解读(Right Interpretation)

测评结果是一种参考,而非定性,如果把测评结果作为“标准”,就真的失去它本身的价值了。心理测评报告就如同“体验报告”,即便你可以看懂那些“高高低低”的数字,但究竟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代表了哪些含义,还是需要小心解读的。笔者曾经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帮高管做完解读后,得到了与初始完全不同的反馈。测评的“准确”与否,也在于正确的解读。


其实,很多人都质疑MBTI或心理测评本身,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事物往往是在质疑中才会取得质的发展。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测评只是一个科学工具,对它的价值,我们需要更理性地期待。同时,这个工具如何能够发挥最大价值,关键要看我们如何运用。 正如一把手术刀,医生可以用之救人,罪犯也可以用之害人。


>>>更多淘金地图信息,请查阅微信号导航栏



———————— CMKT社群 ————————

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

致力于打造管理咨询领域顶级俱乐部


版权声明:我们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邮箱:cmkt_service@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职业相关的心理测评工具简介(上)
没用对场景的人才测评,就是瞎折腾
使用性格测试进行招聘的问题
纯干货 | 自我探索的工具都在这里了
职场最流行的15个测评工作-HR必知!
人才评鉴之误(第1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