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愿被开除公职,也要守护这方热土!平遥这座城,欠他一座碑!


平遥古城

致敬古城卫士李有华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晨起,雪舞素裹,受挚友所嘱,为其追思祖父--李有华先生一文做序。

友之交,此日今时业已满30年华,其祖父李有华先生,一直驻于心间,初闻其名、初识其人,都源于家里门楣匾额,九十年代初,家里翻修旧宅,家严与有华先生相交甚厚,有华老先生路经陋室,信笔而题“德居”二字。

又时隔近十年,吾之同窗馈赠其祖父真迹一副,甚为感念,近日,知其在平遥古城申遗20年之际,特撰文一篇以追忆那千千万万个为古城申遗而奔走疾呼,挥泪洒汗的有识之士,追忆在这片热土上曾经奋战不息的人们。

笔者,作为有华先生之嫡亲家人,用真挚的情感带我们重温了那段爷孙相处、相知的温情岁月,让时光轴把我们重新拉回到了为古城申遗各条战线在竭力奋进的热情岁月,让我们在徜徉古城时,对于曾经的那段时光、那批人、那份情有了更加丰满的认知,让我们不得不对每位坚守古城的卫士肃然起敬!

在此,在这个薄凉的世界,让我们重燃薪火,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去呵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共同为古城明天的更加美好奋斗不息!

——友:麓泉堂主

丁酉年冬月

泪洒相思话祖父 毕生奉献为古城

平遥申遗成功20年有感

清晨起床,推开窗户,凉风夹杂细碎的雪已经洒满了整个世界,洁白中透着一股子清新,就这样静静的看着漫天的雪花,恍惚间忽然不知怎么就特别想我的爷爷,想起了他笔挺的穿着映衬出的那个消瘦的身姿,想起了爷爷离开我们也已18个春秋,想起了他曾经是如此深爱这方热土!

我的爷爷--李有华。一位总是怀揣着热情、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生于1936年的那个金秋,童年是北依涧村的水土养育了他,一生曾在平遥县文化馆馆长、平遥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等多个岗位工作,直到99年的那个悲秋他与世长辞,年仅64岁。我的爷爷,伴其一生的就是那张三尺办公桌、一支五彩笔。

爷爷一生与书画、古建结缘,30年坚守,30年痴情只为平遥古城保护,只为他终身钟爱的事业孜孜不倦,只为有朝一日平遥古城成为世界遗产中的那颗璀璨明珠奔走疾行!

在申遗的那段岁月,古城墙上的一砖一瓦洒遍了他的汗水;日升昌票号、清虚观博物馆那深夜的灯光拉长了他已经略显佝偻的身躯;明清古街、双林、镇国古刹,那笔走龙蛇的匾额,是他才华横溢的见证。他书法:正草隶篆、四体皆能、章法别致、构思精巧;他绘画:中西合璧、形式多样,国画工笔写意皆工,西画素描功底扎实,色彩明快;他通古今,有胆识,爱平遥护文物,做事一丝不苟,为事业殚精竭虑,生前被公认为 “古城保护之功臣”“平遥十大才子之首”。 

当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正式宣布:决定将平遥古城“一城两寺”(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那个深夜,爷爷知悉这个全城轰动的消息后含泪挥毫疾书—“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那饱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漏着他那澎湃的心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时至今日,古城申遗成功已经20个年华,平遥古城也在以更加傲然雄姿屹立于世人之前,每每迈步这座千年古城,每每划过那斑驳的墙影,每每品味这晋商晋味,就会想起爷爷,想起那个下学的夜晚,我背着书包从学校回家,路经南大街,看见个腾跃矫捷的、在高高的夹板上挥舞画笔的身姿,想起了爷爷让我赶紧回家吃饭的叮咛。如今,南大街已经成为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如今那走马板、普柏坊上的人物还栩栩如生,而我的爷爷呢?他也许正在天堂微笑的默默注视着、注视着生他、养他并为之奋斗的这一方热土。

回忆总是充满了眷恋,充满了喜怒哀乐,爷爷和我,我和爷爷,从小好像印象总是模糊的,只是逾随年龄的增长,逾是还能偶尔听到别人对爷爷的谈论,才更让我觉得我是那么的思念这个老人,我的亲人。

遗的点滴:

记得在2012年,我还曾写过一篇关于爷爷的文章《毕生奉献为古城》,值此平遥申遗成功20周年之际,伴着这场纷纷扬扬的瑞雪就有一种特别想和爷爷说说话的感觉,就有一种特别想再写点什么的情愫,以此深情缅怀这位可歌可敬的老人,也谨以此文尽述我们全家对爷爷的追思之情!


保护文物 精益求精


爷爷是个小人物,但在我的眼中是一位伟大的小人物。平遥申遗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等中国当代重量级的古建筑专家的“刀下留城”,其中也凝聚了无数像爷爷一样甘于奉献的小人物的辛劳和汗水,若没有他们誓与古城共存亡的决心,平遥古城不会保存的如此完整,也不会有今日的辉煌.......


01

古城墙保护

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国家总计拨款投入1000多万元,历时12年集中维修保护文物建筑13处(一城、三寺、四殿、一桥、一楼、一号、二路),为平遥申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手绘平遥凤仪门瓮城复原图

70年代初,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溥、私拆乱建现象尤为严重。在县革委的正确领导下,爷爷组织有关同志制止了城内个别单位和社员偷拆私用城墙砖、拆用城墙砖修建宿舍等现象;两派斗争中,坚决制止了在城墙的中、下部凿若干射击孔,和城墙垛口共同构成上、中、下立体火力防御体系的“馊主意”,他的呵护预防了城墙的数次灾难。特别是1977年8月一场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城墙坍塌14处,三个时期的防空洞进水,局部地基下沉。

平遥当政者趁势请人规划,欲辟四条大街,打开八个缺口,并在西门口拆了100多米的民居。爷爷闻讯赶到,躺在城门洞里阻住拆城的人流。因为担心附近的老百姓偷搬城墙砖,安排人白天黑夜在坍塌的城墙附近巡逻;自己跳入洪水淤泥中记录坍塌之处,当时的一架120相机拍出了许多城墙坍塌的珍贵照片。他就这样白天环城查看实情,晚上加班列表整理破坏情况,精心按照古代结构方式描绘出修复设计图,作出合理的经费预算,周密细致地制定出古迹修复上报方案,使修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手绘北城楼瓮城图纸

1984年,当政者又打算利用瓮城地下排水,爷爷面对震怒的官员,宁摘乌纱也不同意:“大不了不当这个所长!”。爷爷的确是幸运的,在山西古建筑学家柴泽俊等穿针引线下,他不仅得到本省官员的支持,还得到梁思成弟子罗哲文、郑孝燮及阮仪三等强烈呼应。直到1992年8月,爷爷为赶制平遥古城的实体模型,连续两三个月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确诊为鱼鳞状食道癌。父亲经过多方周折,最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手术只是生命的延续,而不可能治本,必须每天16小时以上休息,简单活动不能超出4至6小时”,但回到家后,他就把医生的叮嘱抛到脑后,一如继往地拼命工作。

1993年4月,他在《平遥城墙游的构想》一文中提出建设城外东、西、南、北环城路,游人可达东门、西门,沿墙护城河应逐步形成;下步与惠济桥公园连成一个绿色地带——自然公园;北门、西门可复建吊桥各一座;新建接待室、出租车管理处、导游服务处,西、北、东门外各设停车场一处,并建外宾厕所一个,这是爷爷描绘的平遥“九五”旅游事业发展蓝图,而今值得欣慰的是他当时绘就的宏伟蓝图基本都已实现,而且日趋完善,如果他老人家泉下有知,该是多么地开心!

手绘民居鸟瞰图

1994年,修筑下西门城楼、瓮城,他亲自绘图设计,一砖一瓦进行了精密编号,泥木活高一分低一分都难以过关,仿古砖上“平遥城墙”四个字是他精心设计的,他不容忍精心的泥瓦匠把一块砖的方向按错,当时的匠人都说“李有华实在是难侍候!”他亲自绘制图纸、撰写可行性报告、跑省城争取资金更是数不胜数,设计的图纸报上级单位都能顺利通过,逐渐在国家和省建设、文物部门有了信誉度,凡“李有华”设计或签名的图纸,免审!且基本按预算拨款。这不正是我们如今所要继承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02

双林寺开发

1979年,他带领临时组建的队伍率先开发、维修了当时还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双林寺,使这座千年蒙垢的东方彩塑艺术宝库走出了杂草丛生的时代,迎来了第一批法国友人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唤醒了领导阶层和老百姓对文物的最初意识。

有华先生和我们在一起

手绘平遥双林寺平面图

第一批外国友人来访双林寺

经过翻阅整理大量资料和照片,古城平遥的第一本公开发行的画册《双林寺》于1984年顺利面世,他撰写的《双林寺彩塑艺术》《平遥双林寺明代雕塑》的文章相继发表,使得双林寺的声誉日益提高。爷爷为双林寺写的对联“宝殿巍峨上接天竺胜境,天香缥缈似见观音如来”,将其书写功底与古建筑完美融合,吸引游客驻足欣赏。在爷爷一帮人的共同努力下,1988年1月13日平遥城墙、镇国寺和双林寺3处一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日升昌票号开发

1994年日升昌票号旧址(解放后至1994年一直为县供销社使用)公布为县级文物后,县委政府及文物部门筹办中国票号博物馆,决定由爷爷担任总指挥、总策划。他接到任务后,连续三天加班加点,拿出了总纲方案,之后,他又边设计、边施工,认真审核一篇篇文章、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表,一幅幅字画,以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实物生动地演绎了一个多世纪的票号文化。

留香日升昌

仅仅2个月,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整体复原工程顺利完工。1996年1月12日,平遥清虚观、金庄文庙、市楼和日升昌票号旧址4处顺利升格为省级文物。


04

南大街修复

1995年4月,县委政府决定对鸡市口至大十字440米的明清古店铺进行修复整改,工程技术总策划由爷爷担任。他每天亲自到南大街挨家挨户对铺面进行测量,60多岁的老人敏捷地上架板那是常有的事,还不忘传授自己的学生相关知识——普柏坊、荷叶墩、插飞、随柃坊、歇山顶、桐油…我那时上初中在花园街,上学放学的时段经常会看到爷爷“飞檐走壁”的身影,“爷爷!爷爷!”他每次听到我的叫声也只是亲切地回一句:“哎,赶快回家吧!”经过半年的修复,一条修旧如旧、展示明清风貌的南大街展现在人们面前。

手绘平遥南大街开发图

从前期测量到设计绘图,从油漆彩画到后期制作的牌匾、幌子,每项工作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南大街作为一条典型的历史街巷,也成为了平遥旅游的“金”字招牌。


05

县衙修复

1998年冬,为了平遥县衙的修复,他瞒着家人长途跋涉去河南内乡县进行工程考察,24小时只吃一个面包,就是这样忘我的工作制定出了县衙复建方案,设计与复建了衙门,完成了大堂复建工程的设计图纸。

手绘县衙平面图并主持大堂修复图

取经路上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爷爷带领文物管理所一帮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到90年代末,古城修复后的文物景点已象一张网一样覆盖了平遥城;双林寺、城墙、镇国寺、清虚观、市楼、日升昌、县衙、南大街等一大批文物景点相继修复开放,文庙大成殿、惠济桥、城隍庙、尹吉甫庙、金庄文庙、兹相寺、白云寺、清凉寺、民宅民居等等一大批文古迹得到及时的维修保护。


生命不息  工作不止


爷爷生前为保护平遥古城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的突出贡献尽人皆知,而他退休后拖着病体为编写1999年《平遥县志》所倾注的大量心血却鲜为人知。1997年9月至1999年9月,爷爷担任《平遥县志》特约编辑,绘制国画《古陶万里春》、在“文物编”和 “城乡建设编”中绘制典型古民居鸟瞰图及商业店铺示意图、“商业编”中绘制平遥解放前夕古城内“干”字形商业街店铺分布示意图,在此期间,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临终前几个月,在太原化疗期间租赁了一间民房,每天在医院电疗完后,争分夺秒赶着绘制。父亲知悉后想要制止他,他却总是说:没事,很快就画完了!1999年7月,当爷爷托人把绘制好的还透着暖意的画稿送到编写组的时候,泪水早已噙满了每个人的眼眶……

国画《古陶万里春》

8月份,在爷爷生命垂危之际,他还非要坚持坐着人力三轮车到城隍庙工地指导工程,因为他知道自己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爷爷一直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出版《平遥古建筑》一书,因为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耗用了他大半生的精力,也是他倾其所有毕生奉献的事业,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心以翔实可信的资料向世人展示平遥古建筑的一本专著。晚年期间,爷爷经常俯于案头,挑灯夜战,共10章77节,外出治病期间,也一直带在身边,一有时间有写几页或改几笔,生前已形成10万字的初稿,配套的804张照片已按章节全部拍摄。

1999年9月7日凌晨,爷爷已经再也不能起床,对于他睁眼看这个世界都成了一种奢求,那财神庙的规划、灶君庙的修复还在等着他去完成;那张三尺书桌上还摊着未完的笔记和半截的图纸;《平遥古建筑》一书还在默默地等待着他去完善;9月8日,从厦门空运回来还带着油墨芳香的第一批《平遥县志》爷爷还想看上一眼,可是无情的病魔再也不给他时间了,我还想让爷爷手把手教我那朵莲花该怎么去画,孙女的画作还没有涂好颜色呢,还有那行题字,爷爷您不是说,好点了要亲自给我题吗?爷爷,您老……

平遥党政办公大楼浮雕设计图样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爷爷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活的有价值,活的精彩!他对待同事不留情面是出了名的,对待朋友坦荡热情是所公认的,对待家人心怀愧疚是难弥补的,但他对待自己忠爱的事业精益求精、任劳任怨那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书画造诣在三晋大地也是响当当的!


分作品:

连环画《红石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中外两种版本发行;油画《伏击》、国画《东方红》、《喜讯》等参加省以上美展获奖;版画《打簾》,参加国际版画展获奖并收入《中国现代书画家精品润格(珍藏本)》;99年国画《古陶万里香》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被世界权威机构命名为“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爷爷带着他未尽的事业就这样抛下了我们,但他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永远激励着我前行!写到这里,本应该给弥漫的思绪画个句号了,但收集材料的这些天我的心情却总是无法平静,当我要把我的情拉回到现实的时刻,突然就想起了艾青先生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很遗憾今生未能继承爷爷未完的事业,很遗憾在爷爷有生的日子和他相处时间甚短,很遗憾我的笔不能尽诉对他老人家的无限思念,在此,要感谢父亲纪念爷爷诞辰七十周年时煞费苦心,多方奔走收集整理了《柏泉山人李有华——上下册》一书,为爷爷的一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爷爷能在我的心中永远活着,在平遥永远活着,让我在今后的岁月能有机会慢慢的读懂爷爷......

2017年12月14日

李有华之孙女 李薇薇

后记

如今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更加理解了“责任”二字的深刻含义,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都要努力尽到应尽的责任。上周很偶然看到平遥古城管理委会举办纪念平遥申遗成功20周年征文活动,心里便已蠢蠢欲动想要写点什么,爷爷生前为申遗付出了他毕生的心血,我有责任和义务在此时此刻将其工作的点滴重现,因此近二周的时间我一直在收集爷爷生前的相关资料。恰逢12月14日初冬的第一场瑞雪如约而至,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一个18年前的梦境突然在我脑海中闪现:1999年9月5日,也就是爷爷去世的前夜,我梦到他老人家穿着笔挺的蓝色中山装,推着一辆崭新的加重自行车在厚厚的雪地里前行,边走边和我说他要准备回北依涧(我的老家)了,谁都不用送,自己回去就行。我一个人呆坐了许久后,拨通了好友麓泉堂主的电话,商量当天一定要把这篇文章修改成形,带着这份特殊的情愫我们坐在一起修改了文章的开头部分,且他爽快应允当即给文章写序,最后定稿几位好友通读时我们数度哽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能更多的是对爷爷的思念,而他们更多的是对文物工作那份不解的情缘。在好友们的帮助下,各大媒体平台相继发表此文后,也引起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共鸣,谨以此篇缅怀无数像爷爷一样为平遥申遗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辈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 | 平遥古城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中国古镇】山西平遥镇
平遥日记不过一场相遇与分离|平遥古城|双林寺|文庙|古城墙
千年古城宛若初见
平遥特色理解与保护
山西(三)平遥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