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碛口风景名胜区的看点在这

  碛口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临县南端50公里处,面临黄河水,背倚吕梁山,是一处集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


  景区人文景观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村、李家山村等古村落及义居寺古刹为代表,主要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碛口古建筑群、黄河码头、明清商贸遗存、民居院落、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及古商道等。自然景观以晋陕黄河大峡谷碛口至克虎段为代表,包括大同碛、黄河天然水蚀浮雕、奇石群、沙滩湿地、黄土地质地貌、土柱林、十万亩红枣林带等,形成从碛口古镇到克虎杏林庄70公里黄河文化走廊,从碛口古镇到离石结绳墕20公里黄土文化走廊。集中代表了古镇商贸文化、黄河峡谷文化、黄土高原文化、红色革命教育文化和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联合确认具有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潜力。

  1999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位于临县城南50公里处,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凭借黄河水运成为北方商贾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并、京、津、冀,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西北盛产的粮、油、盐、碱、药材、皮毛由河运至碛口,因大同碛惊险而转陆运,由骡马、骆驼远销华北、中原各地。并将东路的丝绸、茶叶、布匹、煤油等“洋板货”经碛口转销到西北。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而享誉全国。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码头、民居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碛口古镇及其周边相关古村落作为黄河中游清代至民国年间重要的水旱码头,是黄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文化典型。

西湾村

  西湾村,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碛口古镇北1公里处。西湾民居为碛口景区古村镇体系的重要人文景点。


西湾村

  西湾是碛口商贸经济辐射产生的生活和仓储型村落,是当时碛口巨商陈氏家族的生活区。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选址极为讲究,座西北向东南,背山面水,避风向阳,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

  村落内40余处宅院由2米多高的村墙全部封闭起来,形成城堡式空间。村内横有三条村街,竖有五条巷道,把全村的院落有序地串联起来。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进入一院,就可通过院与院之间的小门游遍全村,既保持了各家各户各自生活的独立单元,又加强了整个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筑群整体依山而建,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计布局严谨合理,防洪排水畅通无阻。村落处处流淌着文化,尤其是大门、垂花门、照壁、厅堂上的木雕、砖雕、石雕更独具匠心,做工精细,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令人叹服。沿街沿巷的石匾、门额比比皆是,书法艺术造诣很深,各具神韵,犹如看到一个大型书法展览。全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为西湾村题写了村名。


西湾巷道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纺织厂建在西湾村,由晋绥边区直管,所产“双狮”牌土布,为当时的名牌产品。

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三大发现之一,中国优秀景观村落。


李家山窑洞大厦奇观

  李家山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村落远望如展翅的凤凰,又名凤凰山。这里风格鲜明的“明柱厦檐高圪台”建筑风格极具特色,砖雕木刻做工精细,外表装修十分讲究,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桥、庙、房、厅、堂、厦、窑、照壁应有尽有。主体建筑以明清时期窑洞为主,依约七十度的山坡而建,从山底一直建到山顶,叠置十一层,一气呵成,形成了“立体村落”。因为黄土高原的土层结构是垂直肌理,易崩塌,因雨水冲刷而导致的山体滑坡是常有的事故,所以李家山村修有大小石质排水沟,最高的落差有30—40米。村内道路也不强调整齐划一,该绕就绕,该转就转,整体构思既宽松又严密,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意境。

  李家山民居是黄土高原上人类为中国民居文化重彩一笔的又一奇葩。其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水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寨子山村

  寨子山村,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落坐东向西,依山傍河,位于碛口古镇东1公里处,距临县县城49公里。

  寨子山村历史悠久,古称大同镇,碛口大同碛即由此而得名。寨子山不仅是百里湫川南端孔道的“瓶颈”,而且在碛口未兴之前一直是碛口地区最早的商贸集镇,所以历来为兵家之扼要。寨子山村所保存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重修关帝庙碑记》载:寨子山村

  即古大同镇,传言外藩建城于兹……

  在碛口商业大规模兴起之后,寨子山也受碛口经济力辐射,成为碛口巨商的生活区。特别是陈懋勇、陈晋之兄弟,在民国年间经商达到顶峰,成为显赫一时的“晋西首富”。其所建庄院建筑豪华,尽显奢侈,且建筑坚固,院落宽阔,上、中、下三院连为一体,下院大门两侧还各有偏院,全宅共有窑洞、房子50余间,另有马棚一处,四周围墙全部为砌石构筑,易于防守。从1945年12月起,晋绥边区政府在这里成立离石工读学校,有大型织布机两架,学生边纺织边读书,既接受了教育,又解决了军、工、烈属和穷苦农民子女的生活的问题。

  1948年3月23日,寨子山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伟大领袖毛主席东渡黄河后夜宿于寨子山村陈懋勇庄院,并在当夜与当地干部、群众代表促膝长谈。第二天,主席离开寨子山村北上双塔。

  今天的寨子山村保存有毛主席路居处,并已成为共产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黄河浮雕画廊

  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黄河浮雕画廊,它是在黄河沿岸的崖壁上呈现出被黄河水千百年冲刷、风蚀形成的一幅巧夺天工、妙趣横生的自然画卷,其造型气势恢弘,惟妙惟肖。抬头望去,整个石壁上的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黄河画室

  “天下黄河浇河套”,黄河进入晋陕峡谷后,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多的是灾难。他们祖祖辈辈开荒种地,世世代代都遭受洪水之灾。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黄河起大蛟,沿岸一水漂”。据说,蛟是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性情古怪,遇到不随心的事就起一次蛟。每起一次蛟,水量就增加几十倍。于是便有了千百年来的蛟龙在黄河东岸创

作的惊世之作——黄河画廊!

  据有关资料记载,黄河水蚀浮雕地质遗迹形成于三叠纪,即中生代,是由地下水溶蚀与河流冲蚀作用复合于三叠系厚层砂岩而形成的天然崖壁浮雕,除此之外,浮雕的形成还有风蚀与光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两岸的砂岩中就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石书等形状的天然浮雕。


水蚀浮雕

  除了浮雕,黄河晋陕峡谷境内石山、石阵和各种象形风化石也特别得神奇,被很多人称为是黄河奇石动物园。有时间的话大家不妨亲自去感受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景区地点: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县城南48公里处碛口镇

  景区门票:免票

  开放时间:全天

  联系方式:0358-4467001

  交通信息:

  1、从太原绕城高速转S50(太佳高速)向临县、佳县方向行驶,临县北口转G59(临离高速)至三交出口下高速,再沿S248省道向西南方向行驶可到达碛口景区。

  2、从太原绕城高速转G20(青银高速)向吕梁方向行驶,信义口转G59(临离高速)至三交出口下高速,再沿S248省道向西南方向行驶可到达碛口景区。

  住 宿:碛口住宿较为方便,均以古色古香的客栈为主。

  碛口客栈 13935804993

  福顺德客栈 13834358455

  祥元隆客栈 0358-4586666 13753362233

  过客酒吧 13753890823


山西省旅游局官方微信简单关注方法:

1、添加朋友→搜号码:sx12301,并查找关注

2、查找公众账号:山西省旅游局

3、通过“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关注

订阅山西省旅游局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旅游信息

解读山西旅游文化

扫一扫,添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恋上黄河的味道
航拍临县碛口古镇,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山西临县:碛口古镇
小众景点---碛口古镇、李家山村
临县|碛口的抉择:是要活的古镇,还是人造的古董?
碛口古镇【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