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林岭 金盒读习社 

观妙韩磊 - 道德经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min)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是看不见的,称为“夷”;听它是听不到的,称为“希”;摸它是摸不到的,称为“微”,从这三方面无法深入追究,所以要把三者合而为一。它高高在上时不特别明亮耀眼,它居于低处时也不会昏暗不清,渺茫幽深无边无际而不可言说,所以又回归于空(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象,就把它叫做“惚恍”。迎着正视它,却看不见它从起点在哪里,跟随它,也看不见它将去往何处。运用古已有之的“道”(无或空),来驾驭(处理)当今现实(有)存在的事情。如果能了解从古开始的道是如何起始的,这就称为“道纪”,也就是道的规律。

【解说】

这一章老子形象的讲述了,不可说的“道”。

所谓“道”,是看不见(夷)、听不到(希)和摸不到(微)的。

这是因为道是无形的,是不生不灭的状态,也就是夷。字,在成语中夷为平地,有灭的意思,这里表示为无形,不生不灭,既不生也不灭的状态,也就是佛学里的

道是听不见的,也就是“希”,可以解释为稀松,深一步理解就是是漫无边际的,也就是佛学里说的,是寂静的。

摸不到,是因为“道本身就无形无相,无处不在,如同无边无量的微尘,弥漫在整个空间。

道,不会因为放在高贵的地方就显得格外耀眼,放在低俗的地方就昏暗不清,无论在哪里,无论何时,就在那里,不因环境而改变,如如不动,万变归一。

道,是没有形状的,无法形容,也没有显现出任何像,但是它有始终在那里,不来不去,我们称“道”是“惚恍”,“道”如同光明出现,就在那里而已。

道,追溯过往,不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而展望未来,也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而只要我们遵循这个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明的“道”的规律,又可以很好的解决驾驭当下的许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的规律呢?我们如果能认真思索、判断和知晓,从远古开始,道是如何作用于宇宙,作用于现实世界,是如何开始在背后推动宇宙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的,就自然会明了道的运行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 |14章| 执用现实规则,治理当今天下
《道德经》第十四章@黄宇雄 读书分享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解读14:视之不见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今人怎么看?
《道德经》第十四章——古始道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