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7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字:                           

课后练习:

1.长城真有气势呀,我要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

2.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的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一、课题:长城

二、课型:精读课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长城。一起来读。

2、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相机板书)

远看   长龙

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奇迹  

血汗智慧   

3、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作者相同的感受。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品读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先来看“崇山峻岭”这四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语。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所以作者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

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播放录像)

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4)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对长城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

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

3)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

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随机学习理解“垛口、瞭望、屯兵、堡垒”等词语。

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出示长城近景图)

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样依靠长城来作战的?(播放城台场面录像,进一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

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

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领略了它的精心设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石砖,摸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3、品读第三自然段

1)指明读第3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2)品读体验: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凝结是什么意思?

凝结的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作者为什么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这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生汇报。

(课件出示第2句)仔细地品读这句话,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谈感受,体会重点词语。

A “没有……没有……”有的只是什么?(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这巨石压在了一双双肩膀上,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

B “一步一步”“陡峭”

八达岭有多高?相当于300层楼高!

C.“数不清”“两三千金重”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把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3)补充文言文《孟姜女寻夫》及故事。

想一想,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

齐读第三自然段。

4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课件出示)

长城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自豪的对全世界……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1、同学们,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然而强大国力的本身,就是一道令人望而生畏、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老师有这样一个想法:希望长城永不再发挥它的战斗作用,希望和平之花永远盛开,也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筑起新时代的长城。

2、作业:面对长城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它记录下来。

 

 

                              (该教师获市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公开课优质课精品教学案例附反思后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陆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城教学设计
17长城kejian
《长城》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四十八):《长城》片段
小学语文公开课《长城》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欣赏
阅读教学中批注的误区及其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