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变成“手机奴”咋办?巧用“阿伦森效应”,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

现在的我们总是离不了手机、电视、电脑、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但对孩子来说,很多父母还是会对电子产品敬而远之。

很多父母一方面害怕孩子会沉迷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又担心不让孩子玩电子产品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解更多真实状况,我们发起了一轮关于“你的孩子玩电子产品吗?”的征集。

结果如下——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其中最多的是爸爸会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孩子也会凑过去。

-90%以上的孩子都玩过手机,最小的孩子刚能抬起头

-85%的父母,都表示:当孩子大哭大闹,怎么安慰都不见效时,会掏出手机给孩子

-80%以上的父母会担心孩子太沉迷电子产品

下图是一位妈妈的吐槽▼

其实要想让孩子逃离网络游戏的魔爪,家长要注意避免使用'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从而激发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强烈兴致。

'阿伦森效应'的两面性,又酸又有甜

'阿伦森效应',也就是奖励的增加会让人逐渐变得积极,反之奖励的减少会让人逐渐变得消极。例如,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不看手机,那么就能得到一包糖,孩子一开始会很听话地不看手机,后来和孩子说只能得到半包糖了,孩子就会很不高兴,但也会勉强接受。最后孩子只能得到一颗糖,孩子就会非常不愉快,从而重新看手机。

'阿伦森效应'的定义也带来了两面性,也就是让人的兴趣日渐浓厚甚至沉迷的积极面,以及让人不断减少兴趣甚至抵触的消极面。

但家长往往使用的是'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使得孩子对网络游戏不断痴迷。

'阿伦森效应'是怎么形成的

人们往往偏爱于欲扬先抑的东西,这也就是'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而网络游戏通常也都利用了这样的积极面,随着关卡级数的提升,虽然越来越难,但是奖励也越来越大,对人的诱惑也越来越吸引,因此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自然容易沉迷。

而在孩子一开始玩游戏的时候,父母会觉得问题不大,一两个关卡尚能节制,殊不知孩子已经跌进了游戏的'奖励陷阱'中。

当父母发现孩子停不下来之时再强制不让孩子玩,这样的消极机遇无疑是增加了孩子的挫败感,更加凸显了网络游戏奖励的魅力,因此孩子就会更加沉迷。

甚至有些家长会以'玩一局游戏'作为孩子听话的奖励,奖励的增加也无疑是激发了'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一步步让孩子沉迷。

因此,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和家长的操作有一定的关系,而如果孩子已经沉溺其中,家长务必要帮助孩子戒网瘾,消除'阿伦森效应'的消极面。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消除'阿伦森效应'的消极面。

1、多陪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电子产品本身的特性只是让孩子迷恋的外因,而需要父母陪伴,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才是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的内在原因。

三年级的孩子说,“我比手机好玩一百倍”。

孩子需要你的陪伴,而如果你不陪他,他会无聊或者觉被忽视,那也就只好去手机或者电视里获得慰藉了。

2、告诉孩子手机的正确用途

如果孩子对手机很感兴趣的话,我们一定要及时地引导孩子,不要去打骂他们。首先告诉孩子手机的正确用途,可以用手机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查询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告诉孩子手机是最重要的用途是让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比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问了一些偏僻的知识,大家都答不出来,但是自己却回答出来了,那么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大的成就感,孩子以后就会更加地努力。

3、 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

在孩子对网络游戏尚未成瘾或消减兴致之时,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可以带着孩子出去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可以去郊游、旅行或者是骑车等,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能强健体魄。

相信家长只要用心地去帮助孩子改正,每一个孩子都能不再沉迷于手机,因为生活中的乐趣往往要比手机有意思得多。让孩子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也就不会执着于手机游戏了,比如阅读,绘画,下棋等等。

总结:

家长要注意在兴趣培养的初期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也可以利用'阿伦森效应'的积极方面发挥孩子对新兴趣的强烈兴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伦森效应
聊一聊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
因感情淡而分手,该怎么挽回?挽回攻略011期
孩子越长大越难带?“阿伦森效应”懂了,育儿轻松了
孩子偏执、不听话?了解“阿伦森效应”,孩子会逐渐理解你
每天学一点心理学‖阿伦森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