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天才:望子成龙与培养天才
中国现代教育的现状有目共睹,其中最典型的弊病就是教育的功利性。且不说教育机构的功利性发展方向,即便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这种功利性也极为明显。几乎从幼儿园开始,花钱寻找最好的教育机构,就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命运。从小学到大学,到出国留学,追逐名校,不惜代价地获得最好的教育,成为一场浩大的社会运动。人们的心愿似乎只有一个: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天才,以便在社会上占据有利的地位和资源。有人说,当前中国教育的这种状态源自于中国古代,事实上,即便在科举时代,教育也没有形成如今的疯狂。中国古代的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的教育畸形的确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造成当今教育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西方社会。
中国古代的确重视教育,但是,那时候教育的目的与当今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它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社会风气的教化,功利性是一个次要的因素。古代的孩子进私塾读书,有天分的孩子,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或者得到帮助,也许能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得比较远。最终的结果,用今天的话,大致可以称为一个功利性的结局,当官。但是,即便在这个功利性结局上,道德修养依然是首要的评价条件。中国古代的教育其实建立在一个非常真实而实际的基础上:每一个人的条件和状况是不同的,“因材施教”就是教育的双方都认可这种差别。当教育以品德为第一要务时,才能的差异并不很重要。才能的发挥和实现更多靠个人自己,而非学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知识分子,他们名垂千古,但是,他们一生所接受的教育,很多都与名校名师无关,有些人完全是自学。古代教育可以同今天相比的,大概只有考试有些类似。在古代教育过程中,我们几乎见不到今天的疯狂。
现代教育的疯狂和对教育的崇拜,建立在一个现代概念的基础上,这个概念叫做“民主”。民主理论流行于当今世界,有它的理论背景。如同“一人一票”的普选制,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相同的,都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那张选票才会是等效的,总统的选票与乞丐的选票是等价的。但是,在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平等的,抛开政治权利不说,即使在生理、心理、智力条件上,人与人的不平等,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民主理论又是如何解释的呢?由于民主理论假设了一个不存在的源头平等,现实的不平等只能从人的后天来解释。在卢梭哪里,现实的不平等是文化、文明污染的结果。另一些人不像卢梭那样对文明反感,便明确指出,现实的不平等是教育的结果。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很自然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即使在源头平等的条件下,依然出现某些社会成员高人一等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独占或享受了更多的教育。因此,社会平等的关键内容之一,便是教育的平等,这也成为国家主导义务教育的起源之一。在这种思路下,另一个结论也应运而生。由于民主理论假设源头平等,因此,每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平等的。英国学者洛克认为,每一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块白板。这个形象化的比喻,的确符合民主理论的源头平等主张。那么,后天形成的差异,就是在这块白板上留下印迹,而留下印迹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在否定了人的天生差异后,这种教育理论认为,天才都是教育的结果。深入贯彻民主、平等原则后,这个结论进一步发展为:任何人只要接受最好的教育,都可以成为天才。这个结论符合民主精神,因为,它从起源到结尾,给予每个人相同的许诺:一模一样的开始,一模一样的教育,一模一样的结局。正是因为民主理论在本质上要求实现这种个体的一致性,卢梭才会说:真正的民主就是抓阄或抽签。这是一幅民主的美好图画,事实上不可能。
这种美好图画的不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源头上一模一样的“白板说”就是为了民主理论而虚构的,它至少无视自然存在的遗传因素;其次,同样的教育能获得同样的结果,起码也无法解释痴呆、智障的现象,这些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被教育改变;第三,一模一样的教育结局更是一种虚幻,在现实中找不到任何一个证明,双胞胎都不行。然而,这种基于民主和平等的教育理论深入人心,人们都愿意相信这种无法证实的理论,这种理论像民主本身一样成为信仰,引发了现代人对教育的疯狂。这个疯狂的另一个巨大刺激在于,它把教育的目的变成了才能,而非品德。
于是,胎教是第一步灌输。从幼儿园开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最蛊惑人心的口号。一些家长下定决心要培养神童,一些学校也以神童为目标。中国古代有“童子举”、“童子试”,这是“神童”概念的来源。但是,古代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培养“神童”意义不大,因为神童长大后,并不比一般人更优秀。然而,中国古人的经验并没有被现代人吸取。在西方教育思想影响下,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中国的高等教育立即开始培养神童,将民主理论下的天才教育观推向高峰,大大助长了民主、平等观念带来的教育幻觉。从社会来说,即便国家统一主导标准化的义务教育,教育资源的不平均也是必然的,于是,争享最好的教育资源就成为天才教育观的必然。因为,这个理论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天才,关键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最好的教育。事实上相同的教育不可能,争抢教育资源就无法避免。这几乎成为一个民主的悖论:相信平等、追求平等的结果却是不平等。
民主理论抹杀了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让人们相信一个空洞而无法证实、无法实现的理论,
造成了现代社会对天才教育的畸形疯狂。也许有人说,美国没有中国这种对天才教育的疯狂。这个观察是对的。原因何在?因为,美国社会并非真正的民主,它以财富的不平等取代了过去的等级制度,以贫富差距固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因而,占有教育资源已不需要民主和平等的原则,只依据财富的差异。西方社会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天才教育观,是因为否认自然差异、武断认定虚妄的绝对平等的结果。这种理论移植到中国后,由于中国的特殊性,造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结局。这个结局说明,一,民主概念本身是有缺陷的;二,不顾现实地引入外来文化,结果往往令人失望。面对中国社会当前狂热的天才教育倾向,解决的方法说起来不难,承认差异,淡化竞争,注重品德。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因为,要让拜民主教反思一下民主的缺陷,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裔少年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新课改教师需要树立的教育观念(邓木辉)
黄润清 | 崇尚个性 享受成长
周洪宇:陶行知的当代价值
一本关于正义与民主的书: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教育智慧】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