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红楼:贾宝玉的这首诗导致了贾府灭亡

《紅楼梦》里的贾政,是个典型的孔孟信徒,他一心希望贾宝玉能委身经济,留意孔孟,从而光宗耀祖。但是,贾宝玉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眼看望子成龙无望的贾政忽然剑走偏锋,试图通过对过去一位"王妃"号称“姽婳将军”林四娘挂帅出征的赞扬,达到“邀功”而博取当今皇帝”恩宠”的目的。于是,命宝玉以“姽婳将军”为题作诗。孰料,画虎不成反类犬,贾宝玉酣畅淋漓的长诗成了整个贾府祸起萧墙的根苗,该诗极大讽刺了大臣们的畏敌怯战与贪生怕死,直接批判了”恒王“的无道与无能,歌颂了林四娘作为女性的美丽和勇敢,但同时对林四娘忠于“王上(同样是臭男人),"死于“王战”表示婉惜与不值。根据“红学家”推測,《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之“锦衣卫查抄大观园”就是因为元春失宠,宫廷斗争加剧,反对派以贾宝玉所写诗词有辱"皇威”为名,欲致贾府于死地而后快。

应该指出的是,当代翻拍的《红楼梦》,无论是戏剧,电影,电视剧,都忽略了贾宝玉这首诗,对该诗所涉及的有关情节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极大削弱了有关作品的批判意义。

那么,贾宝玉写的是一首什么样的诗从而导致宫廷内斗和”龙颜大怒"以致贾府合家被抄呢?

贾宝玉的思想中心有两点:一是女尊男卑。正如他自己所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所以,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二是对孔孟之道,立身扬名深恶痛绝。认为"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是“混帐话”。对封建大臣们宣扬的"文死谏,武死战”嗤之以鼻。因为黛玉从不劝他"立身扬名",所以深敬黛玉。对宝钗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说教,宝玉的回答是:"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怎么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贾宝玉的上述思想观念使他对林四娘既有敬爱之情又有惋惜批判之意。而对“恒王"及其文武大臣则充满了蔑视与嘲弄。以这样的指导思想写出的诗词怎么会成为贾政“博取圣意”的资本?皇帝看了又怎能“龙心大悦”?因此,“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就成为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恒王好武兼好色,

遂教美女习骑射。

侬歌艳舞不成欢,

列阵挽歌自为得。

眼前不见沙尘起,

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

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

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

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

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

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

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

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

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

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

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

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

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

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

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

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

马踏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

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

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

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太息,

歌成馀意尚徬徨!

读罢此诗,谁还敢说宝玉无才?他讨厌世道经济与时文八股,但他胸藏锦绣,提笔成诗,表现出了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者的担当与才能。同时,我们也为弄巧成拙的贾政发出了会心一笑,这样的诗在皇帝看来真是大逆不道,有辱满朝文武。“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这样的诗句如利剑,无情剥开了皇帝大臣这些”须眉浊物的臭男人们"华丽的伪装。同时,该诗也成为了压垮贾府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贾府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迅速走向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诗赞林四娘的寓意
一口气读完《姽婳词》,贾宝玉的愤怒,救不得被贾家抛弃的林黛玉
深度解析:红楼梦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究竟在隐喻什么?
《姽婳词》里藏着晴雯的影子!
红楼梦:姽婳词是贾宝玉胡扳乱扯,随口吟出,作者借此讽贾政?
题材与体式:贾家叔侄的姽婳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