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详情

凌叔华和陈源经过长达三年的恋爱,终于喜结良缘,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神仙眷属。

其实,在这三年时间里,凌叔华的内心是有过徨惑、犹豫、观望、决择的。

因为,与陈源交往的同时,另一个同样优秀的人,也闯进了她的芳心。

这个人就是被后人称为“情圣诗人”的徐志摩。

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一直侍奉在大诗人左右。

在凌家的那次聚会中,林徽因虽然也出席了,但彼时正是徐志摩苦苦追求林徽不得的痛苦失恋之时。

泰戈尔私下里曾对徐志摩说过,凌叔华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志摩也想通过新的恋爱来疗伤,就努力地想把注意力转移到凌叔华身上,主动而热烈地向凌叔华示好。

他满怀激情地赞美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殊菲尔”。

曼殊菲尔是被徐志摩惊为天人的外国女作家,说她的“眉目口鼻子清之秀之明净,我其实不能传神于万一”,把她奉为心中的女神。

为了追求凌叔华,现在,他把“中国的曼殊菲尔”这项桂冠慷慨地颁给了凌叔华。

当然,他也是欣赏凌叔华的文才的,评论其作品是“最怡静最耐寻味的幽雅,一种七弦琴的余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

才子佳人,年龄相仿,关系发展得很快,短短半年时间,写下的信件就有七八十封,差不多两天一封,再加上聚会,已经远超出了一般的友谊。

这里说的聚会,主要是指聚餐会。

当时,北京欧美留学生及部分文教人士每月会有一次聚餐会。

后来,徐志摩将自己圈子里的聚餐会扩大为固定的新月社,林徽因、凌叔华和陆小曼夫妇都是新月社的成员。

随着接触机会的增多,这些年轻人的交往越来越深入,凌叔华和徐志摩的关系更是越走越近。

徐志摩为凌叔华的第一部小说《花之寺》作序,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人作序。

而凌叔华也在他的处女诗集《徐志摩的诗》出版扉页上的亲笔题词“献给爸爸”。

他们互相酬答,互相欣赏。

可是,徐志摩的心里,似乎还被林徽因所占据着,凌叔华并没有真正住进去。

他们的交往,比朋友来得亲切,比恋人又略显还少些什么。

这是如何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的情感啊。

好在凌叔华豁达,她在与徐志摩暧昧着这一份情愫的的同时,也保持与陈源密切联系。

与凌叔华相比,新月社的另一位成员陆小曼的感情表现得炽烈、奔放。她让大才子徐志摩很快地融化,在她的心里。

也许,从内心上说,徐志摩是更愿意深陷在陆小曼那激荡的情怀里的,毕竟,那样能让他更快地忘掉被甩的痛苦。

偏偏,陆小曼却是个有夫之妇。

而且,她的丈夫王赓还是徐家父子的朋友。

与张幼仪离婚后,徐父一直希望徐志摩能尽快找到他的感情归属。

在徐父的心里,已经认定了未来的媳妇就是凌叔华。

徐志摩明白老父的心思,情感的天平虽然已经偏向了陆小曼,却无法割舍与凌叔华的交往。他脚踏两船,在两大美女间周旋,同时和她们书信来往。

一次无心的失误,终于让他无奈地做出了决择。

1924年8月,徐志摩名义上是送泰戈尔去日本,实则是陪林徽因经日赴美留学。

回国后,住在上海新新旅馆,双双收到了凌叔华、陆小曼的信。

第二日早晨,徐父与王赓一起前来看望。

父子久未见面,徐志摩看见父亲来了,就讨好地说:“叔华有信。”随手把放在枕边的一封信递给父亲。

徐父脸有喜色,展信细读,旁边的王赓也凑热闹跟着看,这一看不要紧,一看,气得肺都要炸了。

徐志摩一看不好,回看枕边,凌叔华的信还在,递给父亲的却是陆小曼的信!

尽管徐志摩赶紧取回陆小曼的信,但这已经不能挽救什么了。

陆小曼在信上那些火热的字句已经彻底地烫伤了王赓的心。

回到家后,两夫妻痛痛快快在大吵大闹了一场,痛痛快快地签字离婚,买书地结束了这段婚姻。

内疚无限的徐志摩再没有了退路,只好负起责任,娶了陆小曼。

虽然,凌叔华后来也曾公开澄清“拿错信”事件,她说:“说真话,我对徐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我的原因很简单,我已计划同陈西滢结婚,陆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但她所说的“真话”是值得怀疑的,这里面,更多的是替自己打圆场,毕竟,情场上的失败者,并不光彩,尤其对女孩子。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她和陈源结婚,也有一点点已经“没有了退路”的意思?

1926年6月凌叔华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以优异成绩获该校金钥匙奖,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绘画部门。

毕业后的第二个月,就和陈源走进了结婚礼堂。

女儿的文才书画已有大成,如今又觅得佳婿,凌老爷子心里高兴极了,给女儿备下了一份超级大嫁妆:拥有28间房舍的别墅花园。

婚礼盛极一时。

新婚燕尔,夫妇同往日本作短期旅行。

受日本学气的影响,回来后,凌叔华留京都一年,专门研读菊池宽、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夏目漱石的作品及日本艺术。

1928年10月,陈源受聘去武汉大学当文学院长,凌叔华一同前往任教。

夫妻俩一开始对武汉这个城市并没有太大的好感,认为这儿的天气太热,不宜久居。凌叔华说,她心中的居住圣地是法国巴黎,那儿,能使自己的绘画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法国巴黎,也不过只挂在嘴上说说,谁不知道,她心中抑或还牵挂着京师里的那一个人?

在武汉的凌叔华常有寂寞孤苦的感觉,她写信给北京的胡适,说:“自来武昌,一冬愔愔的白过了。”

事实上,徐志摩对她的思念应该也不能轻易地断绝。

早在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之际,他还专门盛请凌叔华书题一副报刊面头,凌叔华就用了自已新婚时候绘制的那一张有名的贺年片《海滩上种花》(卡上所画,是一个稚态可掬的孩子站海边的沙滩上种花)。徐志摩后来也专门以《海滩上种花》为题,在北师大附中做了一个演讲。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1931年六月,已为人母的凌叔华携夫带女从武汉回到北京避暑,徐志摩还频频登门拜访,一见面,就紧紧地抱着凌叔华的小女儿半天不肯放下。

回去后,徐志摩写信给远在上海的陆小曼,不无怅惘说道:“我们自家不知到哪天有那福气,做爸妈抱孩子的福气……”

事实证明,这样的福气他是不会有了。

因为这年年底,他乘坐的飞机失事了。

据说,他这样急冲冲地从上海飞北京,其实是赶去听一场林徽因的演讲!

噩耗传到武汉,凌叔华惊呆了。

她在《晨报 学园》上面,发表了一篇悼念徐志摩的文字,篇名叫作《 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的。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一朵红山棉(南方叫英雄花)辞了枝柯,在这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我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吧,志摩?…… 你真的不回来了吗?”

这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疼?

想当年,北伐军逼近北京,徐志摩就致信陆小曼说他要去没有男人的凌叔华家住几天,这是一种怎样的眷顾?

知子莫若父,徐父在徐志摩下葬后,郑重地请求凌叔华撰写徐志摩墓碑。

凌叔华答应了。

可是时间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

也许,凌叔华因为那锥心的痛,举不起笔了。

举不起笔的凌叔华,却不得不去面对一件另一件同样让她疼痛的事——那就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八宝箱”事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志摩拿错信“误”娶陆小曼
她被徐志摩称为唯一有益的真朋友,两人曾书信寄情、绯闻不断
1924年,徐志摩离婚2年,一直追不到林徽因 恰逢泰戈尔访华,他
品红颜 | 嫁个与徐志摩旗鼓相当的人,凌叔华体面的姻缘选
才子佳人——徐志摩与凌叔华
“多情渣男”徐志摩爱情往事,四个女子,他更爱谁多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