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皇五帝到底是谁?别想了,给你个靠谱答案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

前言

祖先崇拜,历来是华夏子孙的传统。《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上古之时,祭祀之事乃国之大典,其地位甚至在战争之上。然而在历史进程之中,出现了莫名的一幕。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众说纷纭,遵循祖先崇拜的我们,却发现三皇五帝的分类有好几个版本,甚至互相冲突,许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你说闹心不闹心?

不急,今天来个“拨乱反正”。拿些靠谱的资料,以及一套靠谱的逻辑来分析到底谁是靠谱的三皇五帝。


炎黄二帝像

第一,拨乱

要确定合理的三皇五帝,首先要找到一位古代权威的人物来佐证。何为权威?正史有载,历史留名,年代相近,且地位高、影响大、官方认证等等。这些条件列出来,如果有符合的人物,你会不会很认同?


  • 首先,权威人物秦始皇。

始皇帝绝对满足以上条件,相信大部分人也不会反对这位千古一帝的权威性。

为何要找秦始皇?“功盖三皇,德高五帝”这个不必多说吧。许多人知道“三皇五帝”都是通过史书之中秦始皇的作为这一途径。始皇帝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历数功绩,自认功盖“三皇五帝”,然后自称皇帝。追本求源,这件事上如果忽略秦始皇的作用明显是不够完善的。

以秦始皇作为标杆,有很大的好处。既然始皇帝是认可三皇五帝的,那么有些传说中的人物就可以去掉了。

谁呢?自然是秦始皇时代之后出现的神话人物。把秦始皇之后出现的,或者地位上升的神话人物,强行加到他的认知里,这是不合理的。

秦始皇雕像


  • 然后,删除不符条件“大神”。

想要去掉某位人物,就要有个大概范围。经常被认为是三皇五帝“备选人物”的有:盘古、女娲、伏羲(太昊),燧人、神农(炎帝、赤帝)、黄帝、祝融、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主流的人物基本就这么多了,还有非主流的就不再多说了。

这里肯定有人不乐意了,因为首先去掉的就是盘古和女娲。


  • 盘古

盘古固然是“创世大神”,但他需要被排除也是毫无疑问的。原因很简单,时间不对。上文所列的所有神话人物,全都可以在先秦典籍里找到(包括《山海经》和《楚辞》等),只有盘古在先秦时期是丝毫没有记载的,甚至汉朝都没有。这么一位“创世大神”若有传说,是不可能没有记载的。

说汉朝的《史记》偏向正史还有情可原,那么记载大量神话的《淮南子》(西汉所著)及其他两汉时期典籍,都丝毫未提盘古之名。由此可知,秦汉之际没有关于盘古的传说。

事实上,第一次出现盘古之名的记载是在三国时期吴国人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不少人认为盘古源于《山海经》烛龙这一形象,其理由是二者能力相似,经时间演变而成。

盘古开天地

《山海经》中记载的烛龙:钟山之神 ,名日烛阴 ,视为昼 ,瞑为夜 ,吹为冬 ,呼为夏。不饮 ,不食 ,不息 ,息为风。身长千里 ,在无启之东。

不管是真是假,盘古之名初现,与秦始皇相隔四百余年,明显秦始皇是不太可能知道盘古大神之名的。


  • 女娲

相比于盘古而言,无疑女娲是一位更加古老的女神。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但可惜的是,先秦时期女娲的地位并没有想象的高,多以母性崇拜的女神形象存在,也没有“女娲补天”的说法。

《山海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楚辞·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女娲

有记载,但却没有肯定其地位,其形象颇为含糊,此时的女娲也不太可能是“三皇”人选。《山海经》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神话体系,女神也不只女娲一位,至少记录了十位以上的女神,有西王母、精卫、女魃、羲和等等,她们或有神通,或有来历,而女娲是不算出彩的一位。

没有创世的记载,当然也不会有创世神的地位。《楚辞》之中也描述不多,一定程度表达了母性崇拜,无疑是“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传说,但同样没有补天之说。

女娲补天造人之说多来于汉朝及其之后的朝代,第一次记载是在《淮南子》(西汉)之中,其后还有《太平御览》《风俗通义》等。女娲属于秦朝之后提高地位的神话人物。因此,女娲虽然被后代认为是创世之神,却也不入始皇帝口中的“三皇五帝”之列。

女娲补天像


  • 燧人氏

这是位足以后人膜拜的大神,排除的心疼。但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有记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是秦始皇之臣,不论此书是否为韩非所作,起码是秦汉时期的作品,总是能表明态度的。“王天下”充分说明,推举的是“人王”而非“人皇”。

相反,若燧人氏是秦始皇认为的“三皇”,作为人臣的韩非应该不会称之为“王”,这不符情理。另外,燧人氏若为秦始皇口中的“皇”,还有一点不合理,这与其他人物有共性的问题,稍后再说。


  • 祝融

祝融为皇之说,也是经不住推敲的。先有三皇,后有五帝,古有秩序礼法。祝融之说来于《风俗通义》,这是记载民俗的体裁,时间上已在先秦之后。

此外,不论是《山海经》记载祝融为炎帝后裔,还是《史记》记载祝融为黄帝后裔,都不可能把子孙凌驾于先辈之上,若祝融可以为“皇”,“炎黄”反而为帝?祝融之功德大于炎黄?这也是难以理解的。同样还有其他不合理之处,稍后再说。

祝融图


第二,求源

如何求证三皇五帝的合理性?秦始皇啊!看他是如何跨越三皇五帝的,总是有说法的吧。还是那句话,“功盖三皇,德高五帝”。其实很明确了,三皇有“功”,五帝有“德”,这是他们称“皇”道“帝”的根源。若想求源,就不能绕开这两点,“功”不好说,先说“德”。

秦始皇之“德”,非儒家之“德”。别忘了,大秦乃以“法家”治天下,当时的儒家并没有“独尊儒术”的地位。


  • 五德终始说

说先秦之“德”,就要提到一个现在名声不显,但秦汉之际影响巨大的学派,“阴阳五行学”。其中的集大成者乃是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熟悉古版《寻秦记》的,必然记得里边有个“邹老夫子”,他便是邹衍。

邹衍剧照

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贯穿整个封建王朝,自黄帝时期就已“论资排辈”。黄帝属土德,之后还有夏木商金周火。哪怕到了后世明清时期也有,明朝自认火德,而水克火,所以清朝自认水德。袁世凯也爱凑热闹,自认火德,把紫禁城涂得红红火火,只是演了一场闹剧罢了。

邹衍的“五德”指的不是道德,而是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或性能,代指历史变迁或朝代更替的规律,其理论源于春秋时期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

秦始皇需要证明大秦一统天下的合理性,就沿用了这种传播广泛的学说,周为火,他就自认“水德”。在五行之中,水属黑,因此大秦尚黑。

五德终始说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史记》之中对秦朝“水德”的“官方认证”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记载,周为火德,秦必为水德才能克之。大秦一统天下,务必要对得国的正统性、合法性和神圣性进行论述,这充分表明秦始皇对“五德”之说认可。

司马迁

除此之外还有记载:

汉高祖东击项羽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他即命立黑帝祠,称为“北畤”,按时命人祭祀。

这些证明“五德”之说在当时是深入人心的,至少是传播广泛的。白青黄赤黑之说的“五色人帝”,也是根据五德属性才给予命名的。五行对应五色,白金,青木,黄土,赤火,黑水,这些词语哪怕现在人说起来,也毫无顿挫之感。

除了《史记》,《吕氏春秋》等史料也多有记载。汉高祖刘邦提问秦始皇之祭“四帝”。少了一帝,即黑帝,为何呢?简单,赢姓乃黑帝颛顼后代,祭祀黑帝应该在太庙,故不与四帝同祭。

秦始皇

由先秦典籍可以看出,五帝人选与五德之说是紧密相关的。先秦之人,原则性极强,推选五帝就要遵守“五德”原则,这也是秦始皇说所说“德高五帝”的来源。

也可以换个思路想,始皇说三皇五帝,是要证明其政权更替的合理性,假如他没有理由的胡乱选出一些三皇五帝,没有一套根据,众人都不认可,又怎么证明政权的合理性呢?因此,抛开“五德理论”选“五帝”是不合理的。


  • 五方上帝

在先秦典籍之中,符合“五德”之说的“五帝”早已确定,即为上古“五方上帝”。《吕氏春秋》记为:青帝太昊也称伏羲(木德)、炎帝神农(火德)、黄帝轩辕(土德)、白帝少昊(金德)、黑帝颛顼(水德)。这也是秦始皇祭祀的“五帝”,也是刘邦说的,有白、青、黄、赤帝,又立黑帝。

应该说,此“五帝”才是符合秦汉之际的“五帝说”。

“五德”排位涉及朝代更替,时间上定有先后。因此,没有时间次序的“五帝”,先天就不合理。这种符合先后次序的才可能是正确的排位。如祝融乃炎黄后裔,排于炎黄之前的说法,首先次序上就乱了。

黄帝像


第三,寻根

“五帝”已定,接下来就是“三皇”了,这反而有些难了。前文所列的“神仙大佬”,除了不符合被排除的,剩下的“神仙大佬”基本已经被“五帝”瓜分完了。尧舜禹?圣人也!但是没有理由把他们列在伏羲或炎黄之前,且文章开头就借用了一段古语,分明把尧舜禹列在“五帝”之外了,时间上也不符合啊。那岂不是没人了?

莫急,继续寻根探源。

那么在先秦时期还有比伏羲及炎黄地位还要高的存在吗?

当然,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先秦时代的国君是不称皇帝的,都称“大王”或“天子”,那么谁是天呢?


  • 昊天上帝

许多人对昊天上帝(也称皇天上帝)的认识都来于玉皇大帝,殊不知玉帝形象源于昊天,昊天上帝才是华夏自古以来祭祀的正神。这里说的祭祀是指历代正统朝廷认定的正神,基本未变过,直至明清都不例外。有必要用史籍来说明一下。

玉帝塑像

先秦,《尚书》:“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周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汉书》:“后莽又奏言曰:……今称天神曰皇天上帝。”

及至明清。

《明史》:洪武元年冬至,正坛第一成,昊天上帝南向。

《清史稿》:“大祀十有三:正月上辛祈穀,孟夏常雩,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

这么说吧,故宫天坛就是祭祀昊天上帝为首及一众天神的场所,不然为啥叫天坛呢?

天坛

此外,还涉及先秦一些用字的规则。在先秦时期及以前,对皇、帝、王、公、君,这五个字有着严格的规定。皇和帝是对天神的称谓,上古大贤如炎黄二帝,因为祖先崇拜的缘故,也能称得帝。活着统治者最高只能称王,在夏商周三朝都是如此,比如纣王,周天子也是“王”的等级。公,则是诸侯们的称呼,如秦穆公,晋文公,齐桓公。君,则指风评好,品行高的人,如战国四君子。


  • 人帝不得称天!

重点来了,据《隋书·礼仪》记载:“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太昊)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

五行人帝,即符合金木水火土五德的五方上帝(隋朝也是认可的嘛),前文已说过。下边这句话厉害了,人帝不得称天!

“皇”者:神灵也。其原始意义是神祇,也有天神的意思。

皇和天在先秦时期大多是一个等级的,都是神灵一类。

综合以上,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在“三皇”之中,去找上古人族大贤可能本就是错的!说白了,先秦古人要祭祀的“三皇”很可能是当时年代的神,而不是人。

还有一个事实可以佐证,先秦典籍能称“皇”或“天”,是找不到人族大贤的,哪怕是伏羲或是炎黄二帝。《山海经》之中的西王母,东王公在我们看来已属上神,但也未能称“天”道“皇”。这也是之前说“燧人氏”不被称“皇”的理由,燧人氏无疑也是华夏始祖,但他是人,而不是神。我们尊其为“燧皇”,但却不太可能是秦始皇口中“三皇”。

燧人氏神像

先秦时期,较多以“皇”或“天”出现的,所知两位,昊天上帝和东皇太一,你觉得这是“人”吗?显然不是吧。


  • 综上推断

《史记》中记载的“三皇”应该就是秦始皇口中三皇,分别为“天皇、地皇、人皇”。

因此作推断如下:在确立“五行人帝”为前提的基础上,史书记载的“天皇,地皇,人皇”,本来就具有“神灵”的属性或者定位。“天皇”即为“皇天上帝”,“人皇”即为“东皇太一”,也称“泰皇”,东皇太一是《楚辞》中的至高神,其“人皇”地位是最为明确的。地皇最难确定,史料极少,有称为天皇之子的,也有说可能是后土,但尚不太明确。

《楚辞》记载:“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相信皇天后土的成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既然能并列的,可想其地位相差不大。北魏时期曾有祭祀碑文:皇皇帝天,皇皇后土!同样是对应的。

后土,最初被认为是大地之神,经道家演化成了后土娘娘,居于四御之位,称“土皇地祇”。

伏羲居中,左右炎黄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泰”者,极也!两汉期间,东皇太一也都是作为朝廷祭祀的至高神存在的(王莽时期例外)。

很多人认为《史记》说的“天皇、地皇、人皇”,过于虚无缥缈,很难说明他们的身份,是虚幻的崇拜。但个人认为这恰恰有一定的合理性。“三皇时代”远在五帝之前,必然属于无文字时代,这一点《后汉书》亦有说明:三皇无文,结绳而治。所谓“结绳而治”应该就是三皇治世之功,但无文字记载,只有口口相传了,先秦人可能听过传说,我们肯定没有了。

甲骨文也才是在商朝时期发现的,如果“三皇”有确切身份反而不正常。这不是几百年,而可能是数千年,数万年时间的口口相传,其身份早已幻灭,只留下泛指的代称,这是情有可原的,也是符合情理的。

华夏民族自古就有对天地的崇拜,如果没有一位代表天地的神,这很不正常。可能“三皇”就是天地的泛指,当然也可能是无法记载的远古人物,被演化成了天神一类。

伏羲画像


第四,结语

三皇五帝之说过于久远,若说完全肯定其定位,未免不太现实。依照相关资料,做出一番相对符合逻辑的推测,纯属一家之言。

本文所言,尽可能的选接近秦汉之际的素材。其他各种说法,一来时间相对靠后,资料认可度也不够;二来很多资料的“三皇”多与“五帝”冲突,或有三皇无五帝,或有五帝而无三皇,难以自圆其说。

三皇五帝标准不同,结论不同,且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如“伏羲、神农、燧皇”等就是增补的三皇,因而五帝也随之改变,可能这也是造成分类不清的原因之一吧。本文以先秦为主,应该是上三皇之类。最大的原因就是,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所言的三皇五帝,以此为前提,推测相对认为符合逻辑的结果。水平所限,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参考资料:《山海经》、《楚辞》、《尚书》、《周礼》、《吕氏春秋》、《韩非子》、《史记》、《汉书》,《后汉书》、《风俗通义》、《三五历纪》、《隋书·礼仪》、《明史》、《清史稿》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义,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皇五帝
伏羲女娲形象的历史变迁
(小说)吉安列传0A(天地人溯源)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详解
秦始皇自称功过三皇五帝,三皇是谁?五帝呢?
上古三皇五帝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