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育儿真理:孩子的攻击性,都是爱的悲剧性表达

01

微博上有个话题,叫#收拾熊孩子最狠的那一次#。

话题下,有很多父母都在倾诉自家孩子各种打人、骂人、摔东西等各种恼人行为,而自己不得不做出惩罚举动。

有妈妈称自己孩子生气时会反复说,“妈妈我要杀了你!”愤怒至极的她终于忍无可忍狠狠抽了孩子一顿。

妈妈的愤怒与心酸,做父母的都非常能够理解:

一方面觉得自己的教育如此失败,含辛茹苦抚养的孩子,居然如此恶毒的攻击自己;

一方面又对孩子的行为难以接受,这些恶习如果不严加管教,以后恐怕会成为祸害。

究竟是为什么,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

02

马歇尔·卢森堡曾说: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我们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于是他拼命哭闹、在地上打滚,甚至当着老师的面大喊“我要把幼儿园烧掉”。

你以为他只是“分离焦虑”,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好。

而他其实是想告诉你:

别的小朋友都会交朋友,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妈妈我需要你来帮帮我!

孩子最近不仅对人爱理不理,还学会了顶嘴,甚至把你们给他买的生日礼物丢进垃圾桶。

你认为他不懂珍惜,缺乏管教。

而他其实是想告诉你:

我希望你们不要一边唱生日歌一边看手机,爸爸接电话、妈妈回微信,留我一个人在吃蛋糕……我希望能得到你们全心全意的爱!

遗憾的是,孩子并不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的呼唤。

他们只会用最直接的哭泣、抗拒、吵闹、甚至粗暴的语言,来唤起我们的注意。

“注意”是被唤起了,但我们往往会给孩子安上“不懂礼貌”、“自私”、“脾气大”的标签,然后使用惩罚的方式,以图让孩子深刻认识错误,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知道孩子拳打脚踢的背后是呼唤你的陪伴,冷漠抗拒的背后是奢求你的关注,你还会对他扬起巴掌吗?

孩子的攻击性,都是爱的悲剧性表达。

03

如果孩子不会表达爱的真实需求,那我们该怎么学会去看见他?

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最容易做出的第一反应,如果不是惩罚,那就是讲道理。

但是,越讲道理,孩子就会越听话吗?

电影《传奇的诞生》,曾展现了球王贝利打架、撒谎的混乱童年。

富家子弟在街头嘲笑他只会补鞋子和擦地板,甚至当众喊他外号以示侮辱(贝利并非其本名,而是一个外号),于是他狠狠和对方干了一架。

回到家里,他却和妈妈撒谎脸上的伤是被老师打的。

贝利认为自己肯定会被狠狠惩罚。

但洞悉一切的父亲,并没有谴责贝利。

父亲告诉他: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经常打架,特别是大孩子叫我外号的时候(分享同样感受);

可是长大后我明白了,打架是出于不安全感(平和表达观点);

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球员,就不能羞于承认你自己(用同理心,回应孩子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种沟通方式叫“同理沟通”,它主张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识别孩子的需求,在彼此放松下来以后,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纳情绪,并不代表接纳行为和态度,我们依旧可以平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比起严厉惩罚,同理心的沟通方式更能走进孩子的真实内心。

这时孩子才会愿意告诉我们:

他经历了什么,

他感受到什么,

他又渴望得到什么。

04

我们常对孩子生气,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暴力情绪让我们愤怒。

更因为是我们对无法掌控孩子情绪的沮丧——孩子的吵闹,老板的呵斥、生活的压力,我们是将自己对生活失控的愤怒,投射到了幼小的孩子身上。

往往我们自己都是一座孤岛,自身的疲惫、空乏,何来力量去施展我们的爱与慈悲,去关照孩子的真实需求?

不如带着孩子一起,来做一次家庭绘画疗愈。

大家一起画一个“爱的小屋”,然后轮流表达在这个爱之家里,自己最想得到家人怎样的关照。

爸爸说,我经常加班,吃饭时还要接电话,是希望能多赚点,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原来爸爸需要的是理解。

妈妈说,我经常在拖地和洗碗的时候发脾气,是希望你们能帮助我,让我得到休息。——妈妈需要的是帮助。

孩子说,我有时候对你们大喊大叫,是因为我说话常被你们不耐烦地打断,我希望你们能安静的听我说话!——孩子需要的是倾听。

然后,把这个记载着家人需求关键词的画,张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家人在一起,每天就做一个行为来满足彼此的需求:

爸爸主动帮妈妈洗碗;

妈妈和孩子一起打电话给加班的爸爸,感谢爸爸为家人的付出;

开一个家庭会议,在父母不能打断的要求下,给孩子专属时间发表建议。

心理学上曾有一段描述,曾告诉我们“被看见”的真实意义:

站在你面前的那个人,如果你只看见他的行为,你并没有看见他。

如果你能够关心到他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开始看到这个人。

如果你还能听到他内心的渴望与需要,这时,他才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被你看见。

越是爱发脾气的孩子,越是需要你来爱他。

但要记得爱始于看见,看见别人的前提是你先看见了自己。

撰稿:贝帅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有些坏习惯,多是家人不经意间纵容而成,不得不防哦
宝宝坏习惯全攻略
孩子总打人、攻击性太强?五大根源妈妈要了解,八招搞定“熊孩子”
8个要诀,帮助宝宝克服“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是孩子原始生命力的表达
?孩子最期待的父母,到底什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