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家长们都要知道!

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拼妈”。考试,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所有家长都要知道。

父母陪伴的五个“坑”,正在毁掉孩子的潜力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1、太过敷衍,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2、没有控制好情绪。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大骂吼叫。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3、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4、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5、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

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优秀孩子都是“陪”出来的,最需要这五种高质量的陪伴

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1、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3、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4、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5、共同成长的陪伴。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耶鲁大学对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曾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研究。

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比如:

3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年,可以多鼓励孩子绘画、编故事、玩彩泥、做手工;5岁是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孩子格外喜欢父母的陪伴与赞美;6岁是孩子内心开始出现矛盾,开始叛逆的一年,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

父母如果能抓住每个重要的时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将来一定,非常优秀。

陪伴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父母今天的陪伴,是为了有一天不再陪伴,这也许就是陪伴教育的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被动”,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本原因
致家长:父母陪伴有方,胜过孩子十年寒窗!
情商教育(1)帮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绪
静等花开,谈谈家长与孩子的那些事
三分教育,七分耐心,十分信任,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伴随孩子的成长,需要三分教育、七分耐心、十分信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