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倭英雄草席裹身下葬,300多年后坟被挖开,竟发现价值数亿珍宝

明朝有一位抗倭英雄,他是一代清官,死后仅以草席裹身,但300多年后,后人挖开他的墓,却发现了里面有100多件价值连城的珍宝。这是怎么回事呢?

1956年4月,临海张家渡农业社的村民在给家中添建猪圈时,意外挖出好几件没见过的稀奇宝贝。

当地文物局得知后,立刻派出一队考古人员奔赴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性开采。

最后,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座古墓,墓中藏有107件金银器物,其中包括了束发金冠、金带板等文物,不仅如此,墓中还有22件可以被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各式各样的古玩饰品,这林林总总的文物总价值约在十亿左右。

该古墓未经破坏,文物也很完整,鲜少发现损坏的情况,然而,在场的考古人员却不怎么高兴,反倒被笼罩在了疑云之中。原来,他们发现墓主人的尸体上未穿戴一件宝物,明显是用草席裹着下葬的,这和他身边的宝物显得太格格不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根据史学资料,鉴定组专家最终确认,这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王士琦的墓。一代清官王士琦的墓中出现价值连城的宝物的缘由,还得往前追溯一番。

嘉靖三十年(1551年),王士琦出生,其父亲是有名的大儒士王宗沫,王氏家族是浙江临海的四大望族之一。

在廉正清明的家风的熏陶下,王士琦立志报效祖国。在32岁时,他考中进士,先后在工部和兵部任职。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王士琦升任为重庆太守。其间,恰逢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谋反,为保安稳,王士琦临危受命,只身单骑前往敌营,成功以一人之力招抚杨应龙。朝廷得知此事后,为嘉奖他的勇气,再次升任他为四川按察副使。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向朝鲜出兵15万。见情况不妙,朝鲜紧急向明朝请求支援。明军一到,战局便被扭转,日军不敌,被迫接受明朝的附属国册封。

过了几年,日军再次对朝鲜用兵,明朝廷依然派遣军队援助,而王士琦就是其中一员,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人们记住了他。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王士琦被调配至山东任参政,和刘綎一起受经略邢介指挥,准备与日本倭敌决战。

初至朝鲜,刘綎情绪不高,影响了军心,王士琦见了,很是着急。《明史·刘綎传》中有这样一幕:“监军参政王士琦怒,缚其中军,綎惧,力战破之。”也就是说,在王士琦的威慑下,刘綎反倒被激励,在下一场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军中士气也变得高涨。

而后在栗林,王士琦和刘綎合力将日军围困了十几天。王士琦认为,被围困的日军在粮食逐渐告缺的情况下,一定会想办法向其他军队请求突围。所以,他早早便安排了陈璘在海上伏击日军。

果不其然,被围困的日军确实派了使者引来了海上日军。王士琦一声令下,陆海两地的明军大败日倭。

在这场战争中,王士琦身先士卒。当时南原失守,当地百姓争相逃离,就连军中下属也劝王士琦逃走。王士琦思索良久,认为不如现在就自断退路,誓死报国,才能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安抚乱如一锅粥的朝鲜百姓。

尽管史书上对王士琦在战争中的表现着墨不多,但他的所作所为被当地百姓和明朝廷看在眼里。王士琦启程返回时,朝鲜百姓夹道相送,甚至在全州专门为他立了一块“去思碑”以纪念。

由于多年在外征战,王士琦落了一身的病,最后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病逝。王士琦一生为官清廉,走前甚至要求家人不能给他厚葬,仅以草席裹身足矣。

在他去世后,崇祯皇帝念及此事,为他追授战功,并下令采取“赐祭葬”,把许多价值连城的珍宝放在了这位民族英雄的身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倭英雄草席裹身下葬,300年后坟被挖开,竟发现价值10亿珍宝
清官死后用草席下葬,300年后挖出10亿珍宝3
清官去世后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后坟墓被打开,挖出10亿珍宝
明代一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被发掘,出土价值5亿的黄金!
明朝一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后坟墓被打开,挖出10亿珍宝
一代传奇清官,死后用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出土,发现10亿黄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