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以礼让为国乎?| “礼让”,成就这个民族独有的谦和大气之象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人与人之间相争是本能,但是竟而不争,内部团结礼让,又能向外开拓,岂不更好?

争利不需要提倡,大家都争利,最后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或者叫相互制衡状态,这是很自然能形成的一种状态。顺人性之私,用人智之巧,各个民族都会自然地生长出生存之道。

让,是一种违背人的本能的,这是属于人的文明属性。把礼让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核心,这是很难得的。

个人与族群

对于个人来讲,没有什么让不让的,重要的是竞争,努力活下去,活得更好。但是人不能独自生存,必然依托于族群,站在族群角度,最重要的是团结,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生存,扩大。

小组群,靠着血缘关系,尚可以维持一定的团结,但是随着族群越来越大,族群之间的碰撞、融合,形成多族群的国家后,如何凝聚这个国家呢?

暴力,军队,这是一种。

契约,违约后的暴力惩罚,这也是一种。

在周朝,周公制礼作乐,以人文之礼和天道之乐凝聚天下人心,这也是一种,也是影响我们这个民族最深的一种。

礼维持群体之有序,乐,让群体和美,整体达到和美有序。快的拉一拉慢点的,慢的,努努力,争取跟上快的,这里就有“让”之德。

把容易的让给别人,把难的留给自己。这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里也是让。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就是周朝,在古公亶父时代,就体现了周族不同寻常的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君王之位的传递最关键,也最为危险,不知道多少国家就因此这个传位问题,导致国家内乱,衰败,乃至于王国,看二十四史,真是数不胜数。如果诸王子们能依礼而行,不妄作争位,即便遇到意外情况,能让则让,那么这个国家就能传承有度,尽可能地减少内乱、内耗。

礼,可以说最大的一个效用就体现在这里,少一些内乱。

道德仁义礼,礼是德治的最后依托,礼不得行,那就落入法治,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天下稳定的底线了。过了这个底线,那就是战乱,这是重新洗牌,重定秩序,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而痛苦,民不聊生。

让一步,海阔天空。

《诫子弟》

明代 林翰

何事纷争一角墙,

让他几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争是本能,让是德行,让之有度,发而皆中节,保持双赢,互惠互利是最好的。一味地让,那就是懦弱了。让之有节,合情合理,刚柔相济,这是真正的让德。

我们这个民族,几次大的转变,就在于这个让字。唐尧让天下于虞舜,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禅让制。舜,背负冷酷的父亲,恶毒的后母,狡诈的弟弟,但依然行“让”之道,持守孝悌之义,成当时之大孝。后世之儒门诸生,对此一直是倡导之,歌颂之。泰伯三以天下让,成周之八百年国祚。张良让黄石老人的“不讲道理”,获得智慧的跃迁。刘邦让项羽,得大汉天下。周与汉,是给我们这个文明奠基的,这个基础打的好,这个民族因此也传承得久远。

好,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里仁篇第四》4.13: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融奕論語新解】做如何事情都有讲理
再读《论语》:里仁第四.13
4.13 “能以礼让为国乎?”之“为”
《读论语》之正确的管理思想
李里《论语讲义·里仁第四·13》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