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52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有始,“道”为天下始。在第一章,有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出于道。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道为天下之母,万物为天下之子。“得其母”,明道也,循道而行。所以能明了万物的运行规律。明了万物的运行规律,就更知道遵循道,这就是守道,如此,没身不殆。终身不会遭受厄运,也就是可以得以终其天年。
 
道德经和内经的上古天真论,可以有很好的对话关系,相互参照。
 
那么,上古天真论是如何“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的呢?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这是我们经常重复的一段话。也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在道德经里,也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以及“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兑,洞穴,这里指孔窍,表征身体的欲望。口腹之欲,视听之欲,香、色之欲。门,通道,求索外在的通道。这里是内圣之道,内求之道。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我们在开与塞之间,闭与济之间,生命成其迹。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关闭与社会的关系,也不能为外物所牵绊,这之间,有一条中道。
 
中国文化,就在于“内圣而外王”,在于守道而通达万物。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内圣之道,看似很“小”、“柔”,回到我们自己,回到内心?内心才多大点?这有什么出息?这或许是大多数的想法。
 
但是我们很多人的往内之探索,没有“见小”,没有真正“守柔”,更多是回到自私之己,回到自己的私心杂念里了。并没有“明明德”,守的也是执拗,固执,自我封闭,而没有从内在打开,没有敞开生命。
 
我在学习《伤寒论》之时,正是应了这句“见小曰明”啊,这就是辩证,这是很精微的探查、明辨之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可不慎,不可不明。所以医者要有一颗至柔之心,这是仁性之感通,这颗心是苍生大医之心。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所以,很多有往内探索,是黑暗,是遮蔽的生命。而见其光,通达生命的实相,通于宇宙大生命,通道天下之道,这叫复归其明,这才是“内圣之道”,而不会一路探到黑,走进死胡同,而身殃失命。
 
所以,道德经的学习,是一种通达内外的学习,是“损益同时”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开与阖之间,在内与外之间,在天人之际,持守常道,顺道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道德经:竟然藏有无上武功心法!
道德经第52章解读
浅谈《道德经》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道德经》第52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每天一章道德经】人生的终极目标:没身不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