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儿科的初步认识(各科临床)
     远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了小儿医,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学科。生长和发育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名称,是不同于成人的基本特点。 生长指小儿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演进。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形态和功能的不断成熟、完善,反映了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自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始终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中医儿科提出小儿不同年龄在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1、胎儿期 从受孕至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胎儿完全依赖于母亲而生存,孕母的健康情况和卫生环境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中医很重视胎儿保健,提出要“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 从出生到28天,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脱离母体,体质稚嫩,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易受外邪,中医主张重视新生儿喂养、保暖、消毒隔离、皮肤保护等;

    3、婴儿期 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这个时期生长发育特别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营养,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

    4、幼儿期 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这一时期小儿体格增长较婴儿期缓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断乳后由于食物品种转换,脾胃功能较弱,且户外活动逐渐增多,接触传染病机会增加,要求做好预防接种的工作,避免痄腮、顿咳、丹痧、水痘的发生;

    5、幼童期 从3周岁到7周岁为幼童期,也称学龄前期,这个时期由体格的迅速发育转到神经精神的迅速发育,理解和模仿力增强,语言逐渐丰富,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6、儿童期 从7周岁到12周岁为儿童期,也称学龄期。此时小儿体格发育仍稳步增长,大脑思维,分析能力、体力活动均有进一步发展,应强调注意劳逸结合,保护视力,预防龋齿,保证充分的营养等。

    小儿疾病的发生,其病因虽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小儿的体质特点,故还有其特殊性。小儿疾病的发生,一是机体正气不足,御邪能力的低下,二是由于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所致。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抗病力差,不耐外邪侵袭,容易发生外感疾病,尤其是外感时行疾病。中医儿科对咳嗽、哮喘、泄泻、疳证、惊风、癫痫、遗尿、汗证、风痧、痄腮、顿咳、小儿暑温、小儿麻痹症、胎黄、赤游丹、硬肿症以及脐风等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疗效。(千尘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笔记|《儿科学》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梳理-儿科学中的重要概念
儿科生长发育部分精华考点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一)
【考点速递】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