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14)咳喘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14)

 
二诊
上药服至三剂,咳嗽全止,喉间已无痰声。继用前方,加焦三仙各10克,以和胃气。又服5剂,纳食大增而痊。
[按],小儿感冒咳嗽,本可一药而愈,奈何迁延半年之久,大概皆惑于炎症之说,而频用寒凉之剂,或滥用西药抗生素。或家长不知,听任患儿恣食冷饮,致肺中郁热被遏,不得宣散,故久咳不已。《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咳嗽一症,肺之疾也。患咳者,勿令受寒冷刺激,勿恣食冷饮食物,勿服寒凉之药。治咳之要,以宣散为主,故曰宣肺止咳。此治感邪咳嗽之法,内伤虚咳不在其例。
 
咳嗽2(支气管炎)
董某某,女,29岁
秋令感受燥邪,肺先受之,故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心烦微渴。脉象弦细略数,舌红苔少且干,素体阴亏,津液不足,用清燥救肺方法。
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阿腔10克,(烊化分兑),知母10克,浙川贝母各6克,花粉10克,瓜萎皮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七剂。
上方服七剂,干咳即止。
[按]:此为肺燥咳嗽,大法润燥与宣肺并举,不宜过用凉药,防止凉遏气机,更增其燥。
 
咳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祁某,男,47岁
初诊
喘咳10余年,遇寒即发,痰多清稀,甚则喘急不能平卧。
近因感寒,喘咳又作,入夜尤甚。舌白苔腻水滑,脉象沉弦,按之紧数。寒饮相搏,气逆上冲,喘咳由是而作。温化寒饮,以定其喘。小青龙汤法。
麻黄6克,桂枝6克,半夏10克,细辛3克,白芍10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七付
二诊
药后喘咳渐减,痰量亦少。脉仍沉弦,舌白且润。仍以前法进退。
麻黄3克,桂枝6克,半夏10克,细辛3克,千姜6克,白芍10克,炙草6克,杏仁10克,旋复花10克,七付
三诊
两进小青龙汤,咳喘渐平,食少痰多,脉沉已起,舌白萏润。仍以宣肺化痰方法。
苏叶子各10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炒枳壳6克,桔梗10克,焦三仙各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七付
药后咳喘皆止,纳食增加,嘱其忌食寒凉饮食,运动锻炼
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以防其复发。
[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反复发作的喘咳多痰为主要表现。常因感冒风冷而复发或加重。其病机为内饮外寒,即《内经》所说;“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既为外寒内饮,当用仲景小青龙汤,外散表寒,内化寒饮。凡属此型者服之即效。切不可惑于炎症之名而用凉药。又须忌食寒凉饮食,如冷饮及生冷瓜果。病愈之后,须防复发。预防之法以防止感冒和忌食寒凉最为重要。患者本身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用药则以健脾胃助消化为主。脾胃健则痰湿不生,元气固则外邪难侵。故为根本之法。
 
咳血(支气管扩张)
付某某,女,43岁
初诊
喘咳经常发作,晨起咯痰甚多,痰中带血。病已10年。经某医院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近一月来咳嗽不止,动即作喘,咳吐大量白痰,痰中带血,有时吐出鲜血盈口。脉象弦滑数,右寸脉大,接之空豁,舌红苔白浮黄。热郁在肺,络脉受伤,肃降肺气以止其咳,凉血清营以止其血。
旋复花10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川贝母10克,前胡6克,百部6克,茜草10克孙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黛蛤散6克(包煎),七剂
二诊
药后咳嗽渐减,吐血未止,咯痰仍多,再以肃降化痰方法,兼以止血。
旋复花10克,批杷叶10克,杏仁10克,浙川贝母各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小蓟10克,黛蛤散6克(包煎),茅芦根各10克,三七粉3克(分冲),七付
三诊
咯血渐减而未全止,咳嗽时作,吐痰色白,舌红苔白,脉数而虚,气火上炎之势渐平,仍以再法进退。
旋复花10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川浙贝母各10克,桑自皮10克,地骨皮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三七粉3克(分冲)
四诊
咳血已止。再以肃肺方法。
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川浙贝母各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百部10克,焦三仙各10克,山药10克,香稻芽10克,七付
药后诸症已愈,纳食增加,嘱其慎起居,多锻炼,增强体质,以防复发。
[按]:缪仲淳治吐血三要法云:“宜降气不且降火{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赵师此案治法即以宣肺降气止咳化痰为主,兼以凉血化瘀止血。用药看似平淡,实际效果甚好。
 
失音1(声带息肉)
高某,男,10岁,学生,于1992年4月26日初诊。患者平素经常咽喉疼痛,1992年1月30日因暴饮寒凉后突然声音嘶哑,继而说不出话来。某医院用大量抗生素、喉症丸、六神丸等治疗均无效,后经喉镜检查,诊断为“声带息肉。”现除失音外,伴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咳嗽有白痰,饮食不佳,小便黄赤,大便略干。舌红苔白腻润滑,脉浮滑且数,沉取略细。检查:咽红,两扁桃体肿大,心肺(一),白细胞8×10 9/l。证属内热蕴郁,寒邪外袭。治以宣肺疏化,清热利咽。处方;苏叶10克,前胡6克,浙见母10克,茅芦根各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瓜萎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
服药3剂后,暗哑开始好转,能说出话来,7剂服完,声音恢复正常。饮食二便如常,余症皆减,再以前方7剂,以巩固疗效,饮食当慎。
[按];此患者豪有郁热,又困暴饮寒凉,形成寒邪包热,壅遏肺金,肺失宣肃,故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再以大量抗生素以及寒凉的喉症丸、六神丸之属,导致凉遏其邪,增重其郁,邪无外出之门,而使喑哑久治不愈。故赵老用苏叶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前胡宣散肺经之郁热;浙贝母、枇把叶、瓜萎清泻肺热,又能止咳祛痰散结;茅芦根清热宣肺利咽喉又能润肺;杏仁、苏叶宣肺祛痰以畅气机;焦三仙,水红花子祛中焦脾胃之积滞浦药相须伍,肺气得宣,外寒得散,郁热得清,气机得畅,咽喉得利,声音自复。
 
失音2(癔病性失音)
张某,女,38岁,农民,1988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之前,因与邻居发生口角,第2天清晨起床发现失音,不能发声,急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癔病性失音”,经用西药、中药、针灸、诱导等方法治疗均无效。现病人心烦急躁,夜寐不安,纳食不佳,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大便干结,舌红起刺,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证属肝经郁热,气机不畅。治阻调畅气机,清泻肝经郁热之法。饮食宜清淡。处方: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苏叶梗各6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
据其爱人转述,患者囤欲病速愈,第1天连服两剂,昨上大便泄泻5~6次,便物奇臭难闻,夜寐较安。第2天起床发出咳嗽声,并能说出话来,5剂服完,声音完全恢复正常,余症皆除。再以上方7剂,以固其效。
[按]:本患者素有肝经郁热,加之与邻居发生口角而致肝气郁结,气机闭塞不通,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致喑。赵老用升降散加味,以升清降浊,宣散郁结,调理人体之气机升降。方中咀蝉衣透散郁热之邪;姜黄行气散郁;僵蚕轻浮升阳,清热解部,化痰散结;大黄攻积导滞。再配以柴胡、黄芩、川楝子、苏梗舒调气机,清肝经郁热;茅芦根、苏叶宣肺利咽;焦三仙、水红花子健脾和胃。诸药相伍,三焦气机宣畅,内郁之邪自能外达,声音亦自复。诸症皆除。
 
失音3(急性喉炎)
杨某,男,78岁,1989年8月10日初诊。家属代述:患者于半月前因感冒发烧,体温腋下38 5℃,咽喉疼痛,服用板蓝根冲剂、喉症丸、抗生素等药,体温下降,两天后体温上升为39℃,声音开始嘶哑,发音费力,继而失音,咽喉干堵难忍+总想用手抠。近7日来滴水未进,也未大便。怀疑咽中有肿物,准备后事,遂请赵老以决预后。诊时见:形体瘦弱,面红目赤,身热无汗,胸闷懊依,眼欲闭,时寐时醒,时有谵语,小便短赤,口中干涩粘腻秽浊,舌苔白腻垢厚,脉濡数。体温腋下38.5℃。
皆是暑热湿浊郁滞之象,先以芳香化浊宣郁之法。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苏叶10克,茅芦根各10克,水煎,试服3剂,少量多次服用。
二诊
当天中午药入口中,难以咽下,良久才咽下几口,腹中几声肠呜,到晚上1剂服完,微有汗出,夜寐较安。第2天精神好转,神志转清,能喝下少许白术稀粥,并能发出低微的声音,下午解大便几枚如干球状。舌苔白腻,脉滑数,体温腋下37.5℃,气机渐舒,暑热渐减,声音渐复,仍用芳香宣化,佐咀消导之品。处方:藿香10克,苏叶1旷克,茅芦根各10克,炒山栀6克,佩兰10克,淡豆豉10克,杏仁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滑石10克,焦三仙各10克,4剂,水煎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杏苏散在临床的加减应用
气分证治二十六法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
感冒咳嗽小验方,店员必备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