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文泉(7)
再诊:服上方6剂后,尿急、尿频、尿痛、五心烦热有所缓解,仍感下腹疼痛,呈针刺样隐痛,腰膝酸软。上方去车前子、黄芩,加香附6克、赤芍10克。
 
三诊:服药6剂后,诸症大减,但下腹部稍感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化验:尿脓细胞+,红细胞+。上方去生地、太子参,易生熟地各10克、川断10克。
 
四诊:服药9剂,腰酸,下腹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均愈,饮食如常,精神明显好转,第五卷486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化验尿常规正常,尿培养及膀胱镜检查均正常,病告痊愈,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评析]泌尿系感染属中医的“淋证”、“腰痛”等病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历代医籍均有论述,如《中藏经》中云:“热淋者,小便涩,而色素如血。”《丹溪心法》也云:“淋者,小便淋漓,欲去不去,不去又来。”一般认为,本病的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膀胱所致,治疗上以清利湿热为首选,如八正散、导赤散、五淋散之属。但是,患者病程长、体质弱,每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临证之时,应当仔细辨证始为不误。
 
本案之淋证,患病8年,病势缠绵病久多虚,见口干欲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可知其阴分已伤,而神疲乏力,心悸易汗,可知其气分亦伤,故选清利湿热,益气养阴之方,尤为契合病机。清心莲子饮出自《局方》,方中石莲子为主药,清心火,利湿浊,配以黄芩、地骨皮清热,茯苓、车前子利湿,黄芪、太子参、麦冬益气养阴,如此补虚泄实,清补并用,对于老年淋证之经年不愈,气阴两伤者,效果颇佳。
 
医论医话
 
一、《本草求真》评介黄宫绣(约公元1736~1795年),字锦芳,清代江西抚州宜黄人,出身于儒医世家,学识渊博,精通医药。有感于当时本草书多“理道不明,意义不疏”,况有“补不实指,泻不直论,或以隔一隔二以为附合,反借巧说以为虚喝”的现状,乃力纠时弊,集平素之治验,采百家之精萃,著成《本草求真》10卷,付梓于乾隆己丑年(公元1769年)。该书载药520味,分上下两编,上编对药物的形态、性味、功能、主治以及禁忌,记载甚详,下编分列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和药物总义三部分,该书于药物意义“无不搜剔靡尽,牵引混说,概为删除,俾令真处悉见”,故冠以“求真”之名。
 
对于药物的分类,黄氏颇具独到之处。他没有采用历代本草诸书所延用的部属分类法,亦不将药物以草木谷菜金石等为编次,而采用药物功效分类法,按药之品性分为补、涩、散、泻、血、杂、食物七类,各类又分为若干子目,如补剂中又分为温中、平补、补火、滋水、温肾等;泻剂又分为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热、泻火、下气、平泻等。于每味药下面注明该药的部属和卷首目录序号,可谓是本草著作中很有进步意义的索引形式,不仅便于查阅,而且有助于学者辨析药物的异同,指导临床遣药组方。例如,山药和白术虽同属补剂,但山药为平补,白术为温中,临床运用,自当有别。
 
在用药法象方面,黄氏根据五色入五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学术见解,提出以形、色、性、味来区分用药。认为“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凡药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凡药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凡药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凡药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并明确提出药有“形性气质”、第五卷487“气味升降浮沉”、“根梢上中下”、“五伤”、“五走”、“五过”。这些认识,对药物的功效和临床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
 
黄氏十分重视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对成无己、张洁古、朱丹溪、李东垣、李时珍、喻嘉言等人的精湛论述一一采撷,然却师古而不泥。如《本经》谓白茅根能“补中益气”,黄氏却不以为然。
 
他说:“至云能以补中益气,虽出本经,然亦不过因其胃热既除而中气自复,岂真补益之谓哉。
 
经解之论,似未可信。”此说颇为成理。另外,对于前贤之言,黄氏也不盲目崇拜。如张洁古、朱丹溪、李东垣咸谓黄柏为滋阴之品,后人遂翕然学之,视为补品。黄氏却力驳其谬,认为:“黄柏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立肃杀之气”,“奈今天下之人,不问虚实,竟有为去热治劳之妙药,而不知明寒之性能损人气、减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而消亡,脾胃运行之职一见而沮丧,元气既虚,又用苦寒,遏绝生机,莫此为甚。”此精辟的论述,对喜用苦寒,欲通过“坚阴”而收补益之功的医者,无疑于当头棒喝。
 
有些药物的某些性用十分相似,极易混淆,黄氏通过辨析,力求尽得深蕴。如麦冬与天冬均属养阴清热之品,但黄氏强调“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在肺,更在心”。半夏与贝母皆能祛痰,但“半夏兼治脾肺,贝母独清肺金;半夏用其辛,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温,贝母用其凉;半夏性速,贝母性缓;半夏散寒,贝母清热,气味阴阳,大有不同”。另外,辨芍药赤白之异,赤者能泻能散而白者善补善收,分当归有头尾等,皆予以详论。凡此种种,体现了黄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黄氏在长期的临证中,还发展了一些药物的新功能。如对“刘寄奴”一药,除点明其有破瘀通经行血的功用外,还指出该药用于金疮出血,可使血出顿止。实为黄氏的经验之谈。
 
对于药物的来源、真伪和炮制,黄氏也十分重视。如谓“山西太行新出党参,其性止能清肺,并不能补益,与久经封禁真正之党参(人参)绝不相同”。防风以“北出地黄润者佳,泗风车风不堪入药”等等。对药物炮制,强调“制药贵乎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并把药物配伍理论引申为“以药制药”的炮制方法。以黄连为例,就有十种制法:“心火生用,虚火醋炒用,胆火猪胆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汁炒,下焦火盐水炒或童便炒,食积火黄土炒,湿热在气分吴茱萸炒,在血分干漆水炒,眼赤人乳炒。”这些叙述,对于中药炮制方面,颇有实践意义。
 
总之,《本草求真》的特点在于切合实际,不尚空谈,是一部医药学紧密结合、内容精简扼要、临床实用价值较高的本草专著,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二、中药药引源流探析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中的辅佐药物,是中医处方用药的特色,其应用很广泛。鉴于中药药引在方剂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故有必要对其起源和发展作一番探讨。
 
药引属方剂中的佐使药,起源甚早。《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亦有“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的记载,这是迄今所见到的有关药引最早的文字论述,同时也是其后应用药引的理论依据。药引的形成与应用实际上远较上述二书为早,药引是伴随方剂的出现而产生的,并随着方剂的发展而发展。从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可以看到有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等方面第五卷488大量的理论论述,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剂确已建立了指导再实践的基本理论,也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药引的应用。至于究竟起源于什么时期,尚难作出具体回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它起源于药物配伍之后,方剂形成之时。从我国现存的几部较早的医学方书来看,都不同程度地引用了药引,特别是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后人尊为“方书之祖”,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伤寒论》中,112个方剂就有52个应用了药引,占总数的46%。药引的应用概括起来有以下5个方面:①引经作用:如白通汤中的葱白是用来通破格于上之阳下交于肾;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虽里有沉寒,但不可用干姜、附子,而用吴茱萸、生姜直走厥阴经脏,以散其久滞之陈寒,芪芍桂酒汤中配苦酒引入营分,以增强泄营中郁热,散肌腠水湿之功。②佐助作用:如炙甘草汤,药用清酒煎煮,可增强疏通经络,利血脉的作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方中主药葶苈子降肺气,泻水逐痰,佐以大枣能收安中以防伤正之功;栝蒌薤白白酒汤用白酒助药上行,周达气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枳实与枳壳,你真的会用吗?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焦树德)
白及组方在肺系疾病方剂中的用药规律分析
现代中医临床大家奉伯未教你如何处方用药,中医入门基本功
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
本草求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