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残余性胃炎
残余性胃炎
  凡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久治未愈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癌等疾患.行胃次全切除手术后.由于失去正常的幽门功能.胆汁容易返流入于残胃腔内.破坏胃粘膜的屏障作用而产生炎症,或因胆汁返流而使原有的炎症病损加重,返流液呈碱性,故曾有。胃切除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之称.简称残胃炎。是胃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
  本病发生于胃次全切除的患者.一般在术后数月即出现症状。如残胃粘膜原来无炎症者,可在术后二年左右患病.,发病率在50%以上.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病率高于BillrothI式。
  症状以上腹部(胃脘)疼痛, 痞胀为常见.一般均于食后加重.但也可有空腹时显著,进食后短时间内稍见缓解。部位以上脘,中脘居多,可及于脘左侧或右胁下.常伴有口苦、咽苦或呕吐少量胆液及未消化食物。呕吐常随噫嗳而作.吐后上腹疼痛.痞胀等症状可获暂时缓解.
  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有的缺乏饥饿感。患者一次进食量较术前减少.须增加进餐次数。常伴有头昏.易出汗、乏力,消瘦、面色无华、脉细弱等症.兼有肝郁气滞或阳亢的患者.呈不同程度的脉弦。
  舌质以偏淡占多.病史久者.淡中带有紫暗色.原来胃阴亏虚者,术后舌质仍见红色.也有红舌逐渐呈暗红或淡红。舌淡白或光红.经恰当的治疗而不见改善者.提示预后严重.舌苔以薄白居多.或于舌中舌根出现白腻或黄腻苔,苔腻的厚薄与胃中湿浊消长呈平行关系.如舌质红而舌苔腻.经治疗较久而不见改善.常应警惕恶性变的可能。
  大便易溏者居多.饮食稍有不慎,或兼腹部受凉,常易发生泄泻.经常便泄.食少.脘腹痞胀,可以导致畏寒、下肢浮肿等症.
  [诊断要点]
  ①胃次全切除手术后. 胃脘部有痞胀,疼痛等症状.服用制酸剂并不缓解,可伴有呕吐.吐出液中含有胆汁.
  ②胃酸测定. 胃酸减少或缺乏. 胃液内钠离子浓度常增加。
  ③纤维胃镜检查. 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或有糜烂,萎缩。粘膜改变尤以吻合口周围为显著.
  [病机分析]
  1.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容量小.腐熟运化功相能应减弱.故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具有气虚,血虚甚至阳虚,阴虚等病理基础.一般以气血两虚尤以气虚为常见。凡原来胃气已虚者,术后气虚尤甚,容易导致阳虚。原来胃阴不足者,术后每多气阴俱亏.故残胃炎症的虚证一般恢复较慢.在功能不足的情况下.仍需进食.导致负荷有余.使胃中之气易滞.气虚而兼气滞. 以致虚实夹杂,往往以虚为本.以实为标。
  2.经过手术创伤,组织、脉络间难免有少许留血,留血为瘀.影响气化功能.导致气滞血瘀。气滞与血瘀又互为因果.使血瘀内结.不易骤化.、且因原有胃病,如久痛者病多在络。术前有瘀,术后生瘀,故残胃炎的病理因素中.血瘀也是其中之一.气虚。阳虚者,瘀得寒而尤易凝滞;阴虚、郁热者。瘀热互蕴.除呈现瘀热之症外,也有可能因瘀热伤络,继病出血。出血之后,如有离经之血内结,使血瘀更甚。三、胃已大部切除,胃中津液生成量少,存留亦少,不能充养胃气,消磨水谷.水谷不易腐熟,运化必然失常。是以饮食虽进,迅即下入小肠.水易成湿.谷易为滞,湿浊与食滞互相为患.胃已切除.脾气不能健运.脾胃俱虚.肝气易乘中焦.肝气犯胃.可使上腹胀痛加重.或伴噫嗳频多,吞酸。泛恶。胃气上逆.则为呕吐.肝之余气一一胆液可以返流入胃.甚则返流至食管。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当降者或降下过快,或不降而上逆,当升者不升而下泄.由于升降功能的失调.影响整体气血运行。总之,残胃炎的病机比较复杂.病理性质以虚为本.以实为标。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湿浊.郁热、食滞,升降平衡遭受破坏.生理功能障碍,因而诸症丛生.不易速愈。有的因虚实夹杂较深,瘀结不解.致成痼疾沉疴.预后不良.
  然而。 阳明胃府多气多血。虽然切除胃之大半,若术前身体健壮,卒病出血而及时切除.手术精细,输血补虚.术后调养得宜,残胃之腔逐渐扩大.饮食渐增.气机较畅,虽有轻度升降失调,其虚不甚,其实易治者,可以保持健康.残胃轻度炎症亦可经及时防治而向愈.因此,残胃炎症病变程度不等.症状表现不一.轻重之间差别甚大.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残胃炎的病机较为复杂,兹择要提出数证.
  1.中虚气滞
  主症为腹部痞胀,隐痛绵绵.饮食虽不甚多,但进食后症状稍缓,逾时不进餐则症状加重;乏力.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濡或细。治宜补益脾胃.理气和中.常用药如炒白术、炒山药、炒党参,炙甘草、炒阵皮,煨木香,白檀香、茯苓,红枣,气血两虚而饮食尚可.参用炙黄芪,炒当归.中阳不振, 胃中觉寒,喜暖怕冷,可酌加淡干姜或炮姜.痛甚加肉桂.寒甚加制附片。上述温药用量需适当,开始用小量试服.并配以白芍,刚柔相济.痞胀较著者.加炒枳壳.佛手片,胀及胸膺部位,痞闷舌白者.加炒薤白.若兼有胃阴亏虚者.宜益气养胃合法。
  2.胆胃失和
  主症为上腹痞胀隐痛及于胁下.尤以剑突部位及右胁下为著。时有恶心,口苦、咽苦,甚则吐出少量苦水及未消化食物.吐后觉舒.噫嗳频多,胸闷不畅,脉象稍弦.治宜疏利肝胆.和降胃气.常用药如姜半夏、青陈皮,广郁金、炙柴胡、白芍、刀豆壳、柿蒂、枳壳、金钱草等。口干而苦,酌加黄芪、山栀、蒲公英.恶心、呕吐显著者.加黄连,生姜。舌苔薄白, 口不干,胸脘痞满较甚者,加苏梗、沉香、煅赭石.去柴胡.无效,可酌加鹅管石,母丁香.
  3.瘀热滞胃
  主症为脘腹隐痛、刺痛、灼痛,痛位固定.且常与手术瘢痕部位相近,口干欲饮,大便干结,或有干黑便,舌质有不同程度紫色.治宜活血化瘀、清泄郁热.常用药如丹参,牡丹皮、赤芍、三棱、石见穿、青木香,地榆。黄芩等.另吞服云南白药.每次0.5克, 一日2—3次.并可加制大黄以导瘀清热。如手术后脘腹部俱觉隐痛.腹腔中亦有留瘀者.酌加延胡索、红花、生蒲黄、败酱草、黑丑等。如大便潜血阳性显著,伴小量上消化道出血者,用三七粉每次1--2克.或云南白药每次0。5一l克.一日3--4次,加水调匀呈糊状吞服;也可用水牛角片10--20克.煎汤代水调服.
  4.湿食滞胃
  主症为食欲不振.不知饥.舌有腻苔,口粘不渴,饮食稍不当.即觉脘腹痞胀。治宜祛湿泄浊、消积除胀。常用药如佩兰、法半夏.炒陈皮、炙内金.炒枳壳,山楂,建曲、炒苡仁等。舌苔白腻而厚.湿兼寒者,宜酌加苍术,厚朴、藿香。舌苔黄腻,口干,属湿热者,加黄连、炒黄芩.另可配用芒硝(或皮硝)20---30克.布包平摊.置于胃脘部,外加胶布固定.再用布带围裹,敷12小时取下,每晚一次.根据病情,连用2--4次。
  由于残胃消化功能不良.常因饮食稍有不当.包括进餐稍快.未经细嚼。或质不甚软.量稍偏多.消化功能受其影响,即可呈现食滞之症。消滞药物的运用.亦需根据症状轻重.及所滞食物品种而斟酌选用。药量一般不必过大,当症状获得改善后.可再参用数味.以期巩固.寓防于治。
  若残胃湿浊内盛,苔腻难化.可于汤剂之外,配合。代茶剂”.每日用炒陈皮5克,炒苡仁15克,开水泡焖后.代茶时时饮之。
  在临床运用时需注意:①补而勿滞,应予通补或消补兼施.②用温药时须防过于辛燥,应予温中寓清.温药用量应从轻开始.中病即止.或刚柔兼投,温药配加白芍。麦冬以柔润胃府.③行瘀而勿破血.药不过峻.养血与行瘀柑伍.或益气与化瘀相合。④重视和降胃气.还当据证而注意降中有升,升降相需,以冀调畅气机,利于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残胃炎的调护,十分重要。饮食力求少量多餐,宜热而不可过烫过冷,质需软.便于消化.进食需细嚼慢咽。少吃山芋及糯米食品如蒸饭、糊子、粽子等.少吃干硬或油脂过多之品.戒白酒.戒吸烟,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胃次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以上主要叙述残胃炎的诊断和治疗。由于残胃炎症病变常以吻合口周围最为严重,如吻合口发生溃疡,有导致恶变的可能.因此,凡残胃炎症较重.经蓟物治疗效果不著.或吻合口产生梗阻.或发现有恶变征象,或原系胃癌,术后如有转移病灶者.均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消化系统疾病的舌象表现与用药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中医辨病辨证临床经验——治慢性胃炎
(八)四逆散——下利,肠炎溃疡,五更泻
慢性胃炎2(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二.萎缩性胃炎   三.残余性胃炎)
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方四则证治分类:1.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