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3川乌
川乌拼 音:Chuanwu
英 文: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日 文:ウズ
拉丁文:Radix Aconiti
【异名】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神农本草经》,鸡毒《淮南子》,川乌《金匮要略》,毒公、耿子《吴普本草》。
【品种考证】
《神农本草经》载有附子、乌头、天雄三条,《名医别录》又增侧子一条。《蜀本草》云:“似乌鸟头为乌头,两歧音为乌喙,细长乃至三四寸者为天雄,根传如芋散生者名附子,旁连生者名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其花紫赤,其实紫黑。今以龙州、绵州者为佳。”《本草图经》指出:"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并载种植方法。《本草纲目》云:“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
【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6~1.5m。块根常2个并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甚肥大,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叶互生,草质,五角形,长6~11cm,宽9~15cm,3全裂,中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cm,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cm,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mm;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吉类果长约2cm。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载培。
【产地】
主要栽培于四川,销全国,并出口。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栽培】
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水涝;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势略高的砂壤土上种植,忌连作。用块根繁殖,于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将收获留种的小附子作种,按行株距30cm×17cm穴栽,每穴1个,深约7cm,每亩用种量80~130kg;也可砂藏于次年3~4月栽种。栽前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cm时进行修根,留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cm时进行修根,留下主根及两边各1个侧生块根(附子),修后培土追肥;5月上旬第二次修根,削除茎基部密生的小根,并于行间开沟施腐熟堆肥或厩肥。修根后新块根膨大迅速,需再追施一次厩肥或人畜粪水。为避免徒长,在株高50cm时将顶芽摘除,并随时除去腋芽。田间应经常保持适当的湿润。病害较多,主要有白绢病,可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淋灌;叶斑病与霜霉病,均用65%代森锌粉剂400倍液喷射;根腐病.可用50%退菌特粉剂和石灰、尿素混合后淋灌。虫害有蛀心虫、银纹夜蛾,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蚜虫及叶蝉,需用40%乐果乳油100倍液防治。
栽培研究进展:与中药栽培研究数据库连接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放缸内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晒干。
【炮制】
1.生川乌 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用时捣碎。
2.制川乌 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炮制研究进展:与中药炮制研究数据库连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出,防蛀。
【性状】
块恨长圆锥形,稍弯曲,长2~7.3cm,直径1.5~3cm,表面灰棕色,有粗纵皱纹,周围有锥形瘤状隆起的小支根(未长成的附子),并有割去附子后的痕迹;上端有时残留茎基。质坚硬,断面灰白色,粉性。气微,味带辛辣而麻舌。
饮片性状:生川乌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3cm。表面惊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多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强烈麻舌感。 制川乌为不规则或长三角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喊层环纹,质轻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舌感。
【商品规格】
商品有个川乌、川鸟片之分。个货以身干、个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片货以厚薄均匀、内粉质洁白为佳。
【显微特征】
川乌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淡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散在单个或2~3成群的石细胞。内皮层细胞较小。韧皮部宽阔,小形筛管群于形成层角隅外侧较易察见。形成层环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呈“V”字形排列。髓宽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粉末:1.后生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垂周壁稍厚,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内。
2.石细胞类长方形、多角形,孔沟明显。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类成分,主要有:
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塔拉地萨敏、川乌头碱甲及川乌头碱乙。为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人的致死量为3~4mg。
R1 R2
乌头碱 C2H5 OH
中乌头碱 CH3 OH
次乌头碱 CH3 H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和苯甲酰次乌头胺。其毒性明显减小,苯甲酰乌头胺的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其可被进一步水解成毒性更小的醇胺: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乌头胺的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
3.其他生物碱成分: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棍掌碱和去甲猪毛菜碱等,具有强心作用, 前者的强心有效浓度为10-9。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数据库链接
【理化鉴别】
1. 川乌或附子乙醇浸出液,加香草醛和0.5 N硫酸溶液少量,沸水浴上加热20分钟,显红紫色。
2. 取本品粉末0.5g, 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 振摇10分钟, 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 加硫酸(0.25mol/L)20ml, 振摇提取, 分取酸液适量, 用水稀释后照95版中国药典分光光度法测定, 在231nm的波长出有最大吸收。
3. 薄层层析
样 品 液: 取生川乌、制川乌粉末各5 g,分别加以10%氨水4ml,湿润1小时,加苯50ml,
超声振荡20分钟,放置1昼夜,时时振摇过滤,分取苯层,用3%盐酸50ml萃
取3次(20ml,20ml,10ml)酸液用浓氨水碱化,用氯仿萃取2次,每次25ml,氯
仿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溶解,作供试液。
对照品液: 取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加甲醇制成每ml约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液。
展 开:硅胶预制板,以正己烷-二乙胺(5∶1)为展开剂。
显 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色斑。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大鼠灌服川乌总碱0.22g/kg、0.44g/kg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胺和⒌HT所致大鼠是胼肿胀,0.11g/kg即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0.44g/kg能明显抑制组胺、5-HT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的渗出和增生,还能显著抑制角叉兼胶所致大鼠胸腔渗液及白细胞向炎症灶内的聚集,明显减少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对于免疫性炎症,0.44g/kg可显著抑制大鼠可逆性被动Arthus反应及结核菌素所致大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对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0.22g/kg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川乌总碱能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PGE)的含量,表明抑制PCE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2.镇痛作用:川乌总碱0.22g/Kg、0.44g/kg灌服,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试验中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乌头碱的最小镇痛剂量为25μg/kg,镇痛指数为11.8,东莨菪碱可加强其作用。
3.降血糖作用 乌头多糖A 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有显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30mg/kg即能降低葡萄糖负荷小鼠的血糖水平,但乌头多糖A不能改变正常、葡萄糖负荷小鼠或尿嘌岭所致高血糖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也不影响胰岛素与游离脂细胞的结合,但能显著增强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且对糖原合成酶活性有增强趋势,表明乌头多糖A的降糖机制不是通过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而在于增强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川乌头生品及炮制品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大则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煎剂可引起麻醉犬血压呈迅速而短暂下降,此时心脏无明显变化,降压作用可被阿托品或苯海拉明所拮抗。
乌头碱20μg注入戊巴比妥钠麻醉犬侧脑室,5分钟后可引起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并可持续90分钟,脊髓切断术和神经节阻断术均可预防和消除乌头碱引起的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及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不影响血压,而仅提高产生心律不齐的阈值(从20μg至40μg),因而提示乌头碱对心血管作用是中枢性的。预先用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双侧肾上腺切除术,胸部内脏神经切除术以及α,β受体阻断剂,均能阻断和预防马头碱引起的心律不齐,可以认为其心律不齐作用可能是由神经途径释放肾上腺的儿茶酚胺所致。阿吗灵30mg/Kg静注,普禁洛尔20μg/(kg·min)静脉滴注和奎尼丁15.8mg/kg均能对抗马头碱所致心律不齐。家兔静注小量乌头碱可增强肾上腺素产生异位心律的作用,对抗氰化钙引起的T波倒置;对抗垂体后叶制剂引起的初期S-T段上升和继之发生的S-T段下降。在豚鼠还有增强毒毛旋花子甙G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马头碱小剂量能引起小鼠扭体反应,阿司匹林、吗啡等可拮抗这一作用。乌头碱有明显局部麻醉作用,对小鼠坐骨神经干的阻滞作用相当于可卡因的31倍,豚鼠皮下注射浸润麻醉作用相当于可卡因400倍。
6.抗癌作用:乌头注射液于200μg/ml浓度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并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对小鼠肝癌实体瘤的抑制率为47.8%~57.4%,对小鼠前胃癌FC和S180的抑制率为26%~46%。由川乌为主制备之409注射液对胃癌细胞也有明显抑制和杀伤作用。
7.毒性 生川乌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18.0±0.034g/kg。家兔每日灌服生川马头煎剂17.27g/kg,连续15日,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乌头碱人口服致死量约为2~5mg,小鼠皮下注射LDso为0.32mg/kg,中乌头碱小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为0.3~0.5mg/地。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沸水或稀酸加热水解成为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减少,最后水解为乌头原碱、中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毒性为原来的1/150~1/1000。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应用与配伍】
1.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2.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若用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单用本品浓煎加蜜服,即《金匮》大乌头煎;治外伤瘀痛,常与乳香、没药、三七等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术麻醉用药,多与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等同用,如外敷麻药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g,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使用注意】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乌头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等。中毒严重者,可死于循环、呼吸衰竭及严重心律紊乱。
1.《吴普本草》:“乌喙,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
2.《本草经集注》:“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
3.《药性论》:“忌豉汁。”
4.《本草蒙筌》:“孕妇且忌。”
【食疗】
乌头粥原料:川乌5克(研末),蜂蜜适量,鲜姜2片,梗米50克。做法:川乌研末、蜂蜜、鲜姜、梗米同入沙锅中,加水500毫升,慢慢熬成稀粥,每次2次,趁热服。功能:祛风散寒除湿。(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附方】
1.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亦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 (炙),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口父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匮要略》)
2.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 川乌头二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干蝎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3.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 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干)各二两,自然铜(烧熟)一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之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4.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 川乌头(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半碗,药末四钱,同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本事方》川乌粥法)
5.治丈夫元脏气虚,妇人睥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挛拳,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局方》活络丹)
6.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焙 川乌头三分 (去皮、脐,生用)。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敷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7.治瘫缓风,手足掸曳,口眼喁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 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方》神验乌龙丹)
8.治左瘫右痪,口眼喁斜,中风涎急,半身不遂,不能举者 川乌头(去皮、尖)、五灵脂(去石)、当归、骨碎补各等分。上为细末,用无灰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渐加至十九至十五丸,温酒下。(《局方》四丸)
9.治小儿慢惊,搐搦涎壅厥逆 川乌头(生,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婴孩宝书》)
10.治破伤风 乌头(生,去皮、脐)一枚,雄黄(研)一分,麝香(研)一分。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匕,以温酒调下。(《普济方》三味追风散)
11.治偏正头痛 川乌、天南星等分。为末。葱白连须捣烂调末,贴于太阳痛处。(《卫生易简方》)
12.治头风 大川乌、天南星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大盏,白梅一个,生姜五片,煎至五分呼 (《百一选方》)
13.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乌头一分(炮),赤乙脂一两(一法二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附子半两 (炮,一法一分),蜀椒一两(一法一分)。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九,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金匮要略》乌头赤石脂丸)
14.治久积癥癖及痃气急痛 川乌头二两(炮裂,去皮、脐),川椒一两(去目,不闭口者,微炒去汗)。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鸡子白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十丸。(《圣惠方》)
15.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金匮要略》大乌头煎)
16.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咀),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之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金匮要略》乌头桂枝汤)
17.治冷气心腹胀满,脐腹撮痛,吐逆泄泻 乌头 (生用)一两,苍术二两。上二味,水浸七日,刮去皮焙干,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擘),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圣济总录》乌头汤)
18.治冷气下泻 木香半两,川乌(生,去皮)一两。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陈皮、醋汤下三五十九。 (《本事方》木香丸)
19.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乌头(去皮、脐,生用)半两,栀子(去皮)一分,干姜(生用)一分。上三味,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食前日二。(《圣济总录》妙应丸)
20.治久赤白痢及泻水 川乌头二枚(一枚豆煮,一枚生用),为末。上以黑豆半合,入水同煮,黑豆熟为度,与豆同研烂,丸如绿豆大。每服,以黄连汤下五丸。 (《圣惠方》)
21.治牙齿龋疼痛 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五灵脂一两。上为末,以醋一升,煮大枣二十枚,醋尽为度,取枣肉和药,丸如绿豆大。用绵裹一九,于痛处咬,勿咽津。(《普济方》乌头丸)
22.治痈疽肿毒 川乌头(炒)、黄柏(炒)各一两。为末。唾调涂之,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僧深集方》)
23.治一切恶疮脓水不快者 五灵脂、川乌头(炮)各—两,全蝎五钱。上为细末。用少许掺疮口中。 (《外科集验方》追毒散)
24.治脾寒疟疾 川乌头大者一个(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炮满,去皮、脐),为细末,作一服。用大枣七个,生姜十片,葱白七寸,水一碗,同煎至一盏。疟发前,先食枣,次温服。(《苏沈良方》七枣散)
【成药】
1.关节炎丸 川乌(醋制)500g,五灵脂 (醋炒)500g。以上两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水泛为丸。每160g干丸用黑衣粉20g包衣即得。素丸每 8粒重1g。本品为黑色水丸,去包衣,呈灰褐色,气微,味微咸。功能祛风湿,散寒邪,利关节,止疼痛。用于风寒湿痹,筋骨麻木,周身酸痛。口服,每次2丸,每日 2次。风湿热痹、年老体弱、孕妇及儿童均忌服。(《山东省药品标准》1986年)
2.肩周炎散 川乌90g,草乌90g,樟脑90g。以上三味,川乌、草乌混合粉碎,过筛,再与樟脑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本品为浅棕色粉末,具樟脑香气。功能驱风寒湿邪。用于肩周炎。外用,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均匀敷于疼痛部位压痛点,约0.5cm厚,外裹纱布,用热水袋热敷。每日1次。[《山西中医》1986,2 (2):44]
3.小活络丸 川乌(制)180g,草乌(制)180g,胆南星180g,地龙180g,乳香(制)66g,没药(制)66g。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20—13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本品为黑褐色至黑色,气腥,味苦。显微特征:不规则团块无色或淡黄色,表面及周围扩散出众多细小颗粒,久置溶化;不规则碎块淡黄色,半透明,渗出油滴,加热后油滴溶化,现正方形草酸钙结晶,石细胞长方形;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薄层扫描鉴定,本品及川乌、草乌、地龙、胆南星、乳香、没药六种药材的氯仿提取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F254,0.2%CMC-Na板上,上行展开。薄层扫描结果,得到了与对照药材相应的色谱峰。亦有用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本品中川乌、草乌生物碱含量(以乌头碱计),并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所含有毒的双酯性生物碱进行限量检查。功能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孕妇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中成药研究》 1988,(6):10]
4.风湿镇痛膏 生川乌30g,防己18g,樟脑3g。生川乌、防己粉碎成细粉,樟脑研成细粉。取食用植物油500g,直火加热至280℃左右,继续加热,炼至“滴水成珠”,将红丹250g徐徐加入,搅匀,稍冷后将膏药浸入水中;待用时取膏加热熔化,加入生川乌、防己细粉,搅拌,待降至60℃左右时,再加入樟脑,充分混匀,微火保温,摊膏即得。本品为黑色的膏药。功能镇痛,除寒湿。用于关节、肌肤因受风、寒、湿引起的疼痛。外贴患处。用前先以生姜或热水擦净患处,膏药温化后贴敷。若有瘙痒或起泡,可将膏药揭下,停几日再贴。 (《山东省药品标准》1986年)
5.二乌膏 生川乌、生草乌各等份,凡士林适量。将生川、草乌共研细粉,加凡士林调匀成软膏,即得。主治迁延型和慢性肝炎并发胁痛及肺病胸膜引起的胁痛。外敷,于胁痛部位找到阿是穴(压痛点),将药膏贴于穴围1.5平方寸左右处,每张膏药含生药粉3—5g,每日换药1次。若胁痛游走不定者,可按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分布取穴,如章门、京门、期门、日月穴等。但穴位有皮损者,不宜贴此药。[《湖南医药杂志》 1984,(1):45]
6.风湿立效丸 川乌(制)120g,草乌(制)120g,当归300g,乳香(制)150g,没药(制)150g,老鹳草150g,甘草120g。以上七味,混合均匀,粉碎过100目筛。每100g药粉加炼蜜13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4g。本品棕褐色;味苦、辛。功能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用川乌、草乌、樟脑各90g,研细末,用时以适量药末加老陈醋调敷患处,厚约0.5cm,外裹纱布,并用热水袋热敷 30分钟。治疗35例,治愈22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一般用药3次即可见效,平均用药7次[1]。
2.治疗腰肢痛(包括关节痛、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用乌头100g,加水2 000ml,煎至 1 000ml,装瓶备用。用已浸药汁的布垫置于阳极板下,将阳极板放在痛区,阴极选放适宜部位,固定极板后通电,一般将电流量调在10—20mA之间,每次导入时间10—20分钟,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必要时可延长疗程。治疗腰肢痛225例,总有效率为 87.4%。无毒副反应。据观察,,对寒湿型腰肢痛疗效更好,外伤引起的急性腰肢痛,止痛效果尤快[2]。
3.用于手术麻醉 ①10%的乌头乙醇浸出液。主要用于鼻腔和口腔粘膜麻醉。②10%的乌头乙醇加入蒸馏水或盐水,配制成1.25%稀释液,用于眼、气管、食管表面麻醉。③以极细的乌头粉1份与葡萄糖9份混合,其麻醉力较浸出液强大,又不易失效。据报道,用上述3种剂型作粘膜表面麻醉手术138例,麻醉有效率可达97.1%,其中85.5%手术中完全无痛,未见不良反应[3]。
4.治疗癌症 乌头提取液(乌头碱水解产物)1.6 mg/m1,肌注,每日2次,治疗胃癌、肝癌为主的晚期消化道癌271例,多数延长存活期,减轻症状,尤其是止痛有效率达100%[4]。用乌头注射液2ml(含乌头总碱 0.8mg),每日肌内注射1次,30日为1疗程,可连续给药3个疗程,用上方治疗10例癌症患者,其中胃癌8例,贲门癌1例,胰腺癌1例。用药以后,近期有效6例,稳定不变2例,无效恶化2例。用药期间,观察血象、肝肾功能无异常,未见有毒副反应[5]。
参考文献
[1]张宏太,胡芬棠,《川草乌樟脑外敷治疗“冻结肩”》,上海中医杂志,1987,(1):29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医院理疗科,《直流电乌头离子导入治疗腰肢痛225例疗效观察》,新医药学杂志,1975。(4):45
[3]王辉武,等,中药新用,第1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42
[4]常敏毅,抗癌本草,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6
[5]汤铭新,孙桂芝,《乌头碱抑瘤及抗转移的疗效研究与治癌的观察》,北京中医,1986,(3):27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乌头、附子功能之异同 ①徐大椿:“川乌头,即附子之母。气味轻疏,善祛风寒湿痹,不能如附子有顷刻回阳之功,痹证气实者宜之。”(《药性切用》)②邹澍:“乌头之用,大率亦与附子略同,其有异者,亦无不可条疏而件比之也。夫附子曰主风寒咳逆邪气,乌头曰中风恶风洗洗出汗,咳逆邪气。明明一偏于寒,一偏于风,一则沉著而回浮越之阳,一则轻疏而散已溃之阳,于此见附子沉,乌头浮矣。附子曰除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乌头曰除寒湿痹,一主治踵,一主治痹,踒躄拘挛是筋因寒而收引,阳气柔则能养筋,又何患其不伸。寒湿痹是气因邪而阻闭,阳气强则能逐邪,又何患其不开,于此见附子柔,乌头刚矣。夫惟其沉方能柔,惟其散则为刚,沉而柔者无处不可到,无间不可入,散而刚者无秘不可开,无结不可解。故附子曰破癥坚积聚血瘕,乌头曰破积聚寒热,于此可见其一兼入血,一则止及气分矣。”(《本经疏证》)③周岩:“乌头治风,亦惟阳虚而挟寒湿者宜之。以其中空以气为用,开发腠理,过于附子。故古方中风证用乌头,较多于附子;抉壅通痹,亦过于附子。故仲圣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及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皆用乌头,不用附子。乌头与附子,同为少阴药,而补益以附子为优,发散以乌头为胜,故肾气丸有附子无乌头,大乌头煎有乌头无附子。因乌头气散不收,故不解表之方,皆去滓内蜜更煮以节其性。仲圣之用乌头附子,可谓各极其妙矣。”(《本草思辨录》)④张山雷:“乌头主治,温经散寒,虽与附子大略相近,而温中之力较为不如。且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向导者。”“散外邪,是其本性,洁古谓治诸风、风痹、血痹、半身不遂;东垣谓除寒湿、行经、散风邪,固皆以泄散为其专职;而洁古又谓除寒冷,温养脏腑,去心下痞坚,感寒腹痛;东垣又谓破诸积冷毒,则仍与附子同功耳。”(《本草正义》)
2.论乌头治寒疝之脉证 邹澍:“大乌头煎治寒疝,只用乌头一味,令其气味尽入蜜中,重用专用,变辛为甘,变急为缓,实乌头之主方矣。且篇中论脉甚详,尤在泾释之尤妙,曰弦紧脉皆阴也,而弦之阴从内生,紧之阴从外得,弦则卫气不行,恶寒者,阴出而痹其外之阳也,紧则不欲食者,阴入而痹其胃之阳也,卫阳与胃阳并衰,外寒与内寒交盛,由是阴反无畏而上冲,阳反不治而下伏,所谓邪正相搏,即为寒疝,此用乌头之脉也;曰寒疝绕脐痛,自汗出,手足厥冷,曰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阴缩,此用乌头之证也。”(《本经疏证》)
3.论乌头治阴疽 张山雷:“石顽谓治风为向导,主中风恶风,风寒湿痹,肩髀痛不可俯仰。又谓治阴疽久不溃者,及溃久疮寒,恶肉不敛者,并宜少加,以通血脉。按:疡患固间有寒湿交凝,顽肿不退,亦不成溃,及溃久气血虚寒,悠久不敛之证,温经活血,助其阳和,则肿久溃久之候,方能相应。用乌头者,取其发泄之余气,善入经络,力能疏通痼阴冱寒,确是妙药,但非真是寒湿者,不可妄用耳。”(《本草正义》)
【附注】
1. 草乌 主要来源于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华乌头 A. chinense Paxf.、卡氏乌头A.carmichaeli Debx.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干燥。成分、功效与生川乌类同,炮制后用。草乌又为中药麻醉剂的组成药物。
2. 云南民间草药雪上一支蒿,为雪上一支蒿Aconitum bullatifolium Lévl. Var. homotrichum W.T.Wang、短柄乌头 A.brachypodum Diels、 铁棒槌A.pendulum Busch或宣威乌头A.subrosullatum Hand.-Mazz的块根。主产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含乌头碱、下乌头碱、一枝蒿素A~E(bullatine A~E)等生物碱成分。性温,味苦、辛,有大毒。能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一般外用,内服慎用、常用量一次25~50mg,极量一次70m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头碱的功效与作用
口服骨刺消痛液致休克1例
药材详解⊙祛风湿药——川乌头
川乌
乌头
肩周炎药酒 (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