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胃阳虚证——2、胃虚水停证
2、胃虚水停证:
原文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解词:水渍入胃——即水饮浸渍胃肠。
提要:水停致厥的证治。
语译:伤寒,四肢厥冷而且心下悸,这是胃阳不足,水饮内停所致,宜先治水,可用茯苓甘草汤温胃散水。如不先治水气,却反先治厥,水饮浸渍,下渗入肠,势必会发生下利之证。
分析:本证以厥而心下悸为主。
        成因:1、胃中素有水饮;
        2、误治伤胃,致水邪停胃。
        症状:手足厥冷——水饮内停,胸阳被遏,不能达于四末。
        心下悸——水停于胃,上凌于心。
辩证要点:肢厥而伴见心下悸或伴背寒冷如掌大,脉弦,苔白腻或白滑等。
病机:阳虚饮停。
治法:温化水饮。
方药:茯苓甘草汤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现代用法用量:茯苓10g,桂枝10g,炙甘草5g,生姜15g。
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方解:   桂枝——辛温通阳;
        茯苓——健脾利水
        甘草——补虚和中
        生姜——温胃散水。
        重在温中健运,而不重利水。
现代应用:用治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肺心病、产后尿潴留等病,以心下悸、口不渴、手足不温,小便不利为辩证要点。
临床体会:刑锡波认为,本方系扶阳温胃利水之剂。凡属胃阳不足,心下停水之证,不论有无表邪,都能用之。而水邪上逆,心中不烦者有效,即心中躁烦不安者亦效如桴鼓。
方鉴:   苓桂术甘汤-苓桂草—加白术重在健脾———脾虚水停
        苓桂枣甘汤-苓桂草—重苓加枣重在利水——欲作奔豚
        茯苓甘草汤-苓桂草—加生姜重在散饮———胃中停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水液停蓄病变的证治规律
茯苓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六经辨证-太阳病-太阳病病证 5、脾胃阳虚证《新编辨证歌诀》
专栏|苓桂四方证之病理机转和方义特点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昨天我们一起研习了一个祛湿的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