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胸阳不振证】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桂枝去芍药汤方《伤寒论》(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桂枝去皮 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辨证提要】 21条为太阳病误用下法后,导致脉促胸满的证治。太阳病误下,引邪内陷胸中,致使胸阳被遏,胸中大气不升,故胸满不舒。邪陷胸中,正气与邪相争,则脉促。脉来急促有力,表明邪虽内陷,正气仍能抗邪。

【疑难分析】 如何理解“脉促”?有脉急促、数急、急促有力等理解。脉数主热,则不当用辛温解表。如为风寒则有发热的现象,可脉来急数,且邪壅胸中,故急而有力。

为何去芍药?芍药酸敛,不利于阳气振发。

【病机关键】 表虚邪陷,胸阳不振。

【诊断依据】 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胸闷脉促。还可以表现为:呼吸短气,心胸闷,懒食,动则气短不足以吸、甚至咳嗽、气喘等。

【治疗要点】 治法:解肌祛风,温通胸阳。

【运用思路】 临床凡遇心阳不振的心脏病(心悸、胸闷、短气等),可用桂枝去芍药汤作为基本方加味治之。

【参考文选】 钱天来:脉促者,非脉来数、时一止、复来之促也,即急促亦可谓之促也。《伤寒溯源集·太阳篇》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原文〕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主。(22)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即桂枝去芍药汤原方加附子一枚,炮,煎服同。

【辨证提要】 22条为太阳病误用下法后,引外邪内陷胸中,且损伤胸阳,导致胸阳不足胸满,同时有脉微恶寒的症候。邪陷胸中,如脉不促而微弱,且恶寒加剧,是误下后胸阳损伤,阳气不足。故两证一为胸阳不振,一为胸阳不足,同中有异。

【病机关键】 表虚邪陷,胸阳不足。病理特征:腠理开泄,阳虚邪郁。

【诊断依据】 畏恶风寒,头痛汗出,胸闷脉微。

【鉴别诊断】 胸阳不振与胸阳不足如何鉴别?胸阳不振与胸阳不足皆因表邪不解,邪陷胸中所致,均可出现胸满症状。治疗均用桂枝汤去芍药。但二证脉象不同,胸阳不振为实邪阻滞,脉为促脉,胸阳不足为虚证,脉为微脉,且明显恶寒。其病机不同:胸阳不振,是阳郁不伸,胸阳不足是胸阳虚弱,故前者治疗不用附子,胸阳不足治疗要用附子。

【治疗要点】 

治法:解肌祛风,温补胸阳。

基本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运用思路】 胸痹:胸闷胸痛,气短咳逆,肢冷畏寒,脉微,证属心胸阳虚、寒邪凝滞者,可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参考文选】 陈修园:若脉不见促而见微,身复恶寒者,为阳虚已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恐桂姜之力微,必助之附子而后可。《伤寒论浅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伤寒大家学习《伤寒论》一 第21条太阳病误下,致表证不解兼胸阳不振的证治
21至22.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讲座 揭示条文背后的病机
姜建国:《伤寒论讲义》总结归纳
《伤寒论》112方证
(经方分析)“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