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毒性心肌炎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验案

张xx,女,6岁。

2016-10-19首诊

患儿因感冒后心悸、气短、咳嗽、自汗、活动后加重两月余就诊。时有痰多白色,手心热。纳差,便约不畅,夜尿频2—3次。北京儿童医院、安贞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多次心电图及Hoter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舌质嫩,苔白腻,脉细寸弱。

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血瘀络阻。治法当以益气复脉、养阴通络、升陷祛瘀。处方以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升陷祛瘀汤合加减。

炙甘草15g      火麻仁10g      生地黄10g     鲜地黄10g    

桂枝10g         生姜 10g        大枣15g         阿胶6g         

太子参10g      麦冬10g         五味子8g       生黄芪15g      

柴胡 8g         桔梗10g         山萸肉 10g       三棱8g        

莪术10g        知母 10g        蒲公英15g      生白术30g                     

14剂,加黄酒50ml浸泡,水煎服

患者以上方调服2周,2016-11-7复诊时见:药后食欲显增,心悸、自汗、手心热改善,咳嗽、痰多、便约不畅、夜尿频、舌象脉象仍如前。上方合二陈汤加减以加强燥湿化痰治疗。

患者以上方调服2周,2016-11-24三诊时见:药后Hoter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P-R间期仍延长。心悸无,自汗、手心热、咳嗽、痰多、便约不畅、夜尿频明显减轻。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弦。效不更方,继续以上方合消瘰丸加减巩固。 

按: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轻者几无症状而呈亚临床经过,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等,甚至猝死。临床分为七型五期:隐匿型、猝死型、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型、暴发型、慢性心肌炎型、后遗症型、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慢性期、后遗症期。此例病人为心律失常型、亚急性期。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发出冲动,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原因,在房室连接区受到部分或完全、暂时或永久性的阻滞,根据阻滞程度不同,可分为3度:第一度为房室间传导时间延长,但心房冲动全部能传到心室;第二度为部分冲动不能传至心室;第三度则全部冲动均不能传至心室。1924年莫氏将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本病例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病毒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在中医学系统中,皆可归属于“胸痹”“心痹”“心悸”“怔忡”范畴。心痹为风寒湿邪复感、内舍于心。炙甘草汤出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处“伤寒”,应注意有外感寒邪之病因,内有阴阳两虚、心失所养之心悸。本病例“感冒”病因正应此说。《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有“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惊悸”等称谓。虞抟在《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中言:“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惊悸恐》中言:“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气虚者由阳气内虚,心下空虚,火气内动而为悸也;血虚者亦然。”

本例患者,自诉:感冒后心悸、气短、咳嗽、自汗伴痰多白色、手心热、纳差、便约不畅、夜尿频,舌质嫩,苔白腻,脉细寸弱。故综合辨证为气阴两虚、血瘀络阻,法当以益气复脉、养阴通络、升陷祛瘀,初诊处方以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合升陷祛瘀汤加减。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合升陷祛瘀汤可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补肺气、养肺阴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升阳举陷以使胸中气血通行。服用两周后食欲显增,心悸、自汗、手心热改善,而咳嗽、痰多、便约不畅、夜尿频仍旧。效不更方,故二诊时原方加二陈汤加减以加强燥湿化痰等治疗,病情得以明显缓解,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P-R间期仍延长。三诊后,原方再加消瘰丸加减,病情得以彻底缓解。方中炙甘草、党参、大枣补益中气、化生气血而为血脉之源,生鲜地黄、麦冬、阿胶、麻仁补益心血、养阴通脉道,桂枝通阳气而利血脉,故本方又名“复脉汤”。但该方益气升陷、祛瘀通络稍显不足,故合升陷祛瘀汤(史老经验用方)。于大队补益药中重加蒲公英清热解毒,仅作“病毒”也与中医毒邪有近似之意。

生脉散出于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下》,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汪昂《医方集解》赞曰:“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

二陈汤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适用于湿痰证。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本病例中,史老去茯苓、乌梅而加当归,以加强补血活血、润肠止咳之效。

消瘰丸出于程国彭《医学心悟·卷四》,方由浙贝母、生牡蛎、元参三味药组成,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痰火凝结。方中浙贝母苦辛微寒,善消痰散结,且兼开郁清热,为君药。牡蛎味咸微寒,可助贝母软坚散结,兼能潜阳益阴,为臣药。玄参苦甘咸寒,既可滋肺肾之阴,又可清降虚火,使液充火降则痰无由生,其咸能软坚也助君臣散结消瘰,为方中之佐药。本方用药以咸寒清润为特点,具有清热养阴、润燥化痰、软坚散结之功用。结合本案可消癥化积、软坚散结,当防治心肌纤维化,以善其后。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huaxiangyish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毒性心肌炎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验案1则
『经方集』病毒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 经方案例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医案三则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举隅
各种心脏病---名医屡效方
温胆汤心血管病运用(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