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 调理脾胃治疗它赃疾病--第一节 培土养心法
第一节 培土养心法 (概述} 培土养心法又称补脾养心法,是从调补脾胃入手,以治疗脾虚及心所致诸证的常用方法.所谓脾虚及心,先病者为脾,后病者为心,脾病为本,心病为标。故常选用补益脾胃的党参、黄芪、大枣,甘草,白术、茯苓、陈皮和补心的丹参、枣仁、柏子仁、远志等药物组成方剂,以治疗脾虚及心所出现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崩中带下等病证. (常用方剂] . 1.归脾汤(见助脾生血法) 2.补中益气汤(见补中益气法) 3.炙甘草汤((伤寒论》) 本方由炙甘草30克,人参、阿胶各6克,大枣,生姜、麦冬、桂枝各10克,生地12克,火麻仁15克组成。功能补脾生血,滋阴复脉。主治脾病及心,心经受损,心跳气短,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于结,舌淡或淡红,脉结代或虚数.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功能补脾生血,滋阴复脉,主治由于脾病及心,血虚不养心,心气不足所致心悸气短,脉结代的主要方剂。故方中重用炙甘草益气补中,化生气血,以复脉之本,配以人参、大枣补脾益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生地、阿胶,麦冬,麻仁补心血,养心阴,以充养心脉,桂枝合炙甘草以壮心阳,合生姜以通血脉,加酒同煮.以助药势而通经脉。诸药合用,脾胃得健,气血能生,君火能养,心气复而心阳通,心血足而血脉充,,则心动悸、脉结代等诸证自除。 此外,王肯堂的参芪益气汤(人参、黄芪、大枣、甘草、陈皮,生姜,白术、五味子、麦冬、附子);《博爱心鉴}的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均可根据病情,加减使用. (主治病证] 1.心悸 临床上以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纳差食少,自汗,动则悸发,静则悸缓为主要表现,类似于西医之窦性心动过速。<丹溪心法》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盖心虽主血脉,然气血之本乃脾胃化生,脾胃虚弱,后天不足,化源匮乏,血虚不能养心,放心悸、气短,血虚气弱,阴阳不调,故动则悸发,静则悸缓,发作时脉细数无力,平静时脉细弱,汗为心之液,心气不足,故自汗,血虚不能上荣,故头晕,舌淡,脾病及心,心脾俱虚,故乏力,脾虚失运,故纳差食少。脾病及心,当以培土养心为治。归脾汤出入。曾治一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五剂后脉律见减,不数不代,守方月余而愈。 2.迟脉(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分者,谓之心动过缓,属中医“迟脉”范畴。多因脾胃虚弱,中焦不能受气取汁,气虚血少,血不养心,阳无所依附,脉气少神,心搏无力所致。所以,《濒湖脉诀》说:“脉气资生于胃”。治当培土养心,益气养血。归脾汤化裁, 3.怔忡(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其快慢随呼吸周期而有明显不齐者,谓之窦性心律不齐,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发生之因,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心失所养使然。诚如《丹溪心法》云:“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更动,属虚。”《济生方}亦谓:“短气悸乏,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灵枢.根结篇)谓其脉“乍数乍疏也。”治宣培土养心,归脾,保元汤之类。可加苦参、万年青。脾虚有痰者,加半夏、化橘红. 4.真心痛(心绞痛) : 二; 经云:“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形象地描述了真心痛发作时四肢厥逆和“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危重情况。临证须及时救治,否则将可发生暴死。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不能鼓舞推布全身营血的运行。阳气不足,则血行迟缓,运行无力,气虚血瘀,心血不足,心肌缺血,真心痛发生。 本病的治疗,气虚阳虚是其本,血瘀痰滞是其标。就临证所见,本虚标实较为多见。故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先用人参田七粉吞服,或以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等急救,俟疼痛消失后再以培土养心,佐以治血化瘀治之。药如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干姜、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附子、肉桂、瓜蒌、薤白、田七,红花,降香,苏合香、葛根、菖蒲等酌情选用。 5。血虚(失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多由咳血,咯血、呕血,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产后出血、大手术失血以及寄生虫感染如钩虫病等,皆可导致失血。因此,对于失血性贫血的治疗,首先要找出失血之因和失血部位。一般而言,出血者,急则治其标,宜先止血,后补血。补血者,当从补益脾胃入手,经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指此意。补土生血一法,不仅寓以气能生血,亦包含摄血之意,失血性贫血用之,确能切中病机。 失血性贫血,临床多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或不华,脉细弱,或芤或涩。宜四物汤加党参,黄芪、大枣、白术之类,或用当归补血汤加党参。若血虚火旺,手足心烦热,盗汗者,酌加知母,黄柏,伴心悸,失眠者,加麦冬、远志、龙眼肉、莲心、朱砂(或朱砂拌茯神)。脾虚及心,心脾两虚者宜归脾,培土养心,宁心安神。 [临证心得] 中医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核心。心、肝,脾,肺、肾,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依赖,互制互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发病时,它们之间又可互相影响,相互传变。因此掌握五脏相关的理论,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土养心法,则是根据这一理论而立法,也是治疗脾虚及心所致诸证的常用方法。因为,心虽主血脉而藏神,但血之来源靠脾气转输之水谷精微而化生。张景岳所谓“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即指此而言。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旺盛,上奉于心,则心血亦旺,不会致病。倘若脾胃虚弱,运化不足,生血物质减少,不能上奉于心,则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或病于气,或病于阳,或病于阴,心病之证作矣。临床上,脾病及心所出现的诸证,除食少纳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泻便溏等证外,常兼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心虚证候。故治疗之法,当以培土为主,养心为辅,俾使脾胃健旺,气血能生,心脏得养,则心虚之病自然可除。 培土养心法,归脾汤当为首选,该方贵在治本。故方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佐以龙眼肉,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脾胃得健,化源有权,气血充足,心之能养,两经兼治,以脾为主,故曰归脾。 归脾汤的用途甚广,方药之组成亦甚考究。临证宜根据主证之不同,随证加减,即师归脾法而不拘泥某一药之出入。笔者体会,脾虚甚者,宜重用党参、黄芪,意在治本,心悸重者,宜重用枣仁,加龙骨,牡蛎,重在安神;脉结代,心动悸,宜重用炙甘草,加桂枝,或炙甘草汤化裁,以培土养心,滋阴复脉。对合并心律失常者,可予方中加琥珀末或珍珠粉冲服,以增其养心安神之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病辨证法
脾的生理病理与治脾十五法
心脾相关理论源流探讨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健脾和胃、调和肝脾、温补脾肾!
中医辨证论治脾病的五个方法
五脏病机——脾病病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