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userphoto

2023.06.04 河南

关注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中条山客

这是华夏传统哲学中的名句,语出春秋战国时期李聃的《老子》一文中第二十六章(道教盛行后奉之为《道德经》)。《老子》别称众多,《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华夏古代先秦诸子百家的一部重要著作,为当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传说其姓李,名聃,又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华夏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了华夏最早的道家学派。

本来,《老子》一文是不分章节的,最初只是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前37个自然段),下篇言德(从第38个自然段到结束),道为体,德是用。后来道教兴起,《老子》被奉为道教经典,易其名为《道德经》,并且分其为81章,颇有九九归一之意。由于牵强划分,造成了许多理解上的困难。到了清代,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魏源先生而将《道德经》分为六十八章,在一定程度上讲,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只可惜,这个版本流传甚少。

话说回来,道教对道家思想的传播功不可没,甚至使许多人将道教与道家混为一谈。

原文是这样:“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用现代汉语讲:“厚重是轻率的根本,稳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明智的圣人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装载行李的车辆,虽然沿途有美味可口的食品和靓丽胜景吸引着他、分散着他的注意力,他却能安然处之,超然物外。为什么大国的执政者(君主、国王),还要轻率躁动的打理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权哪。”

在这里,老子李聃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有主导性: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意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

这里老子所讲的辩证法是为其主观意图服务的,他的矛头指向是执政者,即君主、国王,认为他们奢侈轻淫,纵欲自残,即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以国家人民为重,保持相对稳定),而不应轻、躁(施政应多方论证,稳妥执行;改革急不得、快不得),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治理好国家。

同样,对工商企业管理讲也有道理。企业负责人应该保持组织架构、核心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以本业(起家的业务,比如广州恒大的主业是房地产,格力的主业是家用电器)为重心,以员工为核心发展、拓展业务,而不是急功近利、朝三暮四般的搞事情。

2023年6月4日星期日,陕州上阳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經》第廿六章解读
《道德经》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
旷世奇书——《道德经》
论道 | 《道德经》第贰拾陆章
《道德经》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