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大象传》与《连山易》的渊源(文:李守力)

论《大象传》与《连山易》的渊源(文:李守力)

原标题:

论《大象传》与《连山易》的渊源——以井卦《大象传》为例

2012228日—33日字数:7263

20121015日 16:13:18字数:7365

20121016日 12:49:06字数:7455

2012111010:07:12拆成两篇:

(一)论《大象传》与《连山易》的渊源(字数:2662

(二)以井卦《大象传》为例论证《大象传》与《连山易》的关系(字数:5120

2012年11月10日 10:07:12字数:2366

2012年11月10日 17:37:55字数:7149

2012年11月12日 10:37:38字数:7334

2012年12月07日 17:08:02字数:7388

2013年2月24日 11:44:19字数:7578

2014年4月27日 22:10:40字数:8373

2014年5月3日 17:15:59字数:8784

 

【提要】:

一、八卦卦符最初就是八个基本卦象的古文,《大象传》一直沿用八个基本卦象而不用卦德卦名,说明其来源于古易;

二、《大象传》早于《彖传》《小象传》,甚至早于卦爻辞;

三、《大象传》与“夏礼”、《夏令》。

四、《大象传》前半部分与帛书《易》、《京氏易传》、《火珠林》“分宫卦象次序”相似,说明《大象传》与《连山易》的渊源。

五、在《大象传》中,如《泰卦》、《姤卦》、《复卦》等都用字表示王者,这是虞夏时期(即龙山文化时期与二里头文化)的用法。《大象传》“字的袭用,反映了《大象传》的是沿用虞夏时期古籍遗文。(详见《周易密钥》6-6节:从《周易》中寻找《连山易》的踪迹

六、《周易密钥》6-7节:发现纳甲与《连山易》之谜——以《易本命》为中心

七、《周易密钥》6-8节:以井卦《大象传》为例论证《大象传》与《连山易》的关系

八、《周易密钥》6-9节:论《周易·大象传》中的改过、刑狱

九、《周易密钥》第4-3节:同人卦《大象传》“类族辨物”与夏数得天

十、《周易密钥》第4-14节:破译27颐卦“颠颐,拂经”之谜,揭开4500年前洪水灭世与《连山易》往事

十一、《大象传》不少用词出现于西周以前,有些词为夏禹专用。

十二、《周易密钥》第6-10节:艮卦与《连山易》蠡测——以《辅行诀》《古三坟》为中心

十三、家人卦《大象传》与《连山易》

 

一、八卦卦符最初就是八个基本卦象的古文,《大象传》一直沿用八个基本卦象而不用卦德卦名,说明其来源于古易。

《连山》《归藏》《周易》八经卦的八个基本卦象早于卦名的确定,而卦名由于是根据卦德而确定,所以是很晚才有的,即使到了战国、秦汉初期,不同《周易》本子的卦名仍然存在着异文。卦象属于具象思维,卦德属于抽象思维,故《大象传》为早出,《彖传》、《小象传》为晚出。

《大象传》是以八经卦的基本卦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自上而下为序得出六十四卦卦名然后紧接着讲君子等上下卦象而由此领悟人事道德启示。而《彖传》一般是以八经卦的基本卦德(健顺险丽动入止说)自下而上为序来解说卦辞,其中也包含有自上而下为序解说卦名这说明《大象传》成书早于《彖传》,而《大象传》的前半部分纯以上下卦象释卦名可追溯到《连山易》,甚至是伏羲易。

《乾凿度·古文八卦》云:“

古文天字,
古地字,
古风字
古山字,
古坎字,
古火字,
古雷字,
古泽字。”
坤,先秦两汉时期写作巛即坤卦的卦符。水、火的甲骨文、金文与坎卦、离卦卦符相同,即使是到了现在,水、火二字的楷体结构从左到右组成是:∧一∧(六一六,坎卦)、一∧一(一六一,离卦),仍与坎离卦符相合(先秦、西汉时期阴爻写作六或八,六即∧)。可见八卦卦符最初是八个基本卦象的古文字,也就是说当时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尚未分离,从考古角度看,仰韶文化属于这个时期,这与历史文献伏羲画八卦的传说相符合。

八经卦的卦名(乾坤坎离巽兑艮震)是很晚才确立的,卦名来源于卦德,如乾即健,帛书《易》作“”,《水书·连山易》作“兼山”;坤即顺,帛书《易》作“川”,实为“”,《归藏·初经》作“”,《水书·连山易》作“奋山”坎即陷,帛书《易》作“”,《归藏·初经》作“;离即丽,帛书《易》作“”,《水书·连山易》作“历山”;巽即入,帛书《易》作“”,《水书·连山易》作“亨山”;兑即说,帛书《易》作“”;艮即止,帛书《易》作“”;震即动,帛书《易》作“”,《归藏·初经》作“”,《水书·连山易》作“整山

《大象传》由于使用八个基本卦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避开了八经卦卦名的这些差异,卦名是卦德之名(《彖传》主要使用卦德),是对具体的卦象的“抽象”,根据人类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进化规律,《大象传》一定是最先有的,因此我推断《大象传》是《连山易》遗存,当然不排除周公在原有基础上做了损益,编入《左传》所说《易象》文本,而最后则由孔子加以编辑归入《易传》,今谓之《大象传》。

人看东西时,总是仰着头,先上而后下;人思考问题时,总是低着头,先下而后上。《大象传》观象自上而下;《周易·彖传》观卦体是自下而上,且一定用“卦德”,爻题也是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观是《周易》特征。《大象传》不使用“卦德”,只用基本卦象,基本卦象是原始《易》特征。有人说《乾·大象》“天行健”与《坤·大象》“地势,坤”是卦德,实际上“天行”乃是指别卦乾的上下二体,因此,“健”也应是卦名而非指卦德。帛书《易》经传中,”均作“作键,键即健之通假;“坤”帛书作“川”,实为“”,是卦名兼卦符。所以《大象传》全用基本卦象,没有使用卦德。这说明《大象传》时期“卦德”理论还没有成熟,其成书必早于《周易》。

二、《大象传》早于《彖传》《小象传》,甚至早于卦爻辞:

20121016日 12:56:1320121112日 10:37:38

刘大钧、廖名春、金春峰都认为,在《易传》七种十篇中,《大象传》的形成是最早的,《大象传》成书早于《彖传》见: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620-21页;金春峰《周易经传梳理与郭店楚简思想新释》35-38廖名春<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81-107页:第五章《<大象传>早于<彖传>》从四个方面论证:一、《大象传》释上下卦之序二、《彖传》释上下经卦之序三、释卦德之序与释卦象之序不同的原因四、《大象传》与《彖传》的关系,共14500余字,逻辑严密、理由充分、结论无可怀疑。

《易传》中的《彖传》是用卦爻象体例解释卦辞的,《小象传》是用卦爻象体例解释爻辞的,《彖传》与《小象传》从体例和语言风格看风格完全一致,故《小象》应为《小彖。而《大象传》的体例与《彖传》《小象传》迥然不同,除了叙述重卦自上而下的特点外,《大象传》与《彖传》《小象传》的根本区别是不用卦德、不用爻象。

《大象传》实为独立于《周易》之外的本子,《大象传》的内容与《周易》卦义多有不同。《大象传》只用几个最简单的卦象,且文义古老,又与《归藏》文义不同,而与“夏礼”十分相符,《大象传》有不少内容与夏代文化符合。

我认为《彖传》的第一“主编人”是周公,孔子是第二“主编人”,这在其他有关文章已有论述。《大象传》释上下经卦之象只释卦名,不释卦辞,卦辞是文王作,这说明《大象传》早于文王。既然《大象传》早于卦辞也在于《彖传》,就有可能是《周易》前的古《易》。

西周昭王十六年980),王伐荆楚中奉命先行有功。昭王为了嘉奖中的功劳将福地赐给中作采邑中因此作器,即中方鼎。铭文最后有剥之比筮数卦,中方鼎铭文与剥、比二卦《大象传》的符合程度远胜于剥卦六五、上九爻辞,这说明《大象传》西周初年业已存在,也说明《大象传》可能早于卦爻辞。(参考:《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第06期 刘宗汉:从《中方鼎》看《易传·大象》的性质和年代)

 

发现《大象传》八纯卦的编排规律:

2014年5月3日 17:15:59

八纯卦,即八个卦体自重的别卦:乾坤坎离巽兑艮震

胡炳文《通释》卷三曰:

上经四卦,《乾》曰“行”,《坤》曰“势”,《坎》曰“洊至”,《离》曰“两作”,先体而后用也。下经四卦,《震》曰“洊”,《艮》曰“兼”,《巽》曰“随”,《兑》曰“丽”,先用而后体也。

《大象传》由于是《连山易》之遗存,故其八经卦使用原始的卦象卦名:天地水火(明)雷山风泽,而非后出的卦德卦名:乾坤坎离巽兑艮震。八个自重卦的《大象传》,上经四卦,《乾》曰“天行”,《坤》曰“地势”,《坎》曰“水洊至”,《离》曰“明两作”,先言卦名而后言重卦下经四卦,《震》曰“洊雷”,《艮》曰“兼山”,《巽》曰“随风”,《兑》曰“丽泽”,先言重卦而后言卦名行、势、、两、兼、随、丽,皆是经卦上下自重之义。因《大象传》重卦是自上而下,故八个卦体自重卦上经先言卦名,下经次言卦名。这与《彖传》自下而上言卦德的体例是不同的。

三、《大象传》与“夏礼”、《夏令》:

(一)《大象传》中祭祀内容夏代已有:

1.《豫·大象》: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连山易》以上卦为正,故雷地豫,上震为二月。《礼记·月令》:“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从二月仲春雷乃发声,联想到作乐。

据文献记载,最晚在尧舜时期,已存在“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的礼制。考古发现最早的祭祀乐器是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

《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尧立,乃命夔为乐。夔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瞍乃拌五弦之瑟,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夏人在郊祀天神的同时,要以祖先神配祭。《九辩》和《九歌》应该是夏代祭祀天神的乐歌。(见: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夏史和夏代文明》231页)

2.《涣·大象》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为绳,《诗·下武》“绳其祖武”《抑》“子绳绳”《螽斯》“宜尔子绳绳兮”故巽为祖。《尔雅·释名》貌也先祖形貌在也。《诗·周颂·清庙序》郑玄笺: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离为见为明,则坎为隐伏、为不可见,故巽上坎下有庙之象。

诗经·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巽为绳直,坎为水平(“癸”即古代水平仪,癸为水),建设宗庙之象也。

(二)夏人尚九:

《尚书》引箕子曰“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夏代崇尚九,如祭祀乐歌《九辩》《九歌》,还有《尚书·禹贡》“禹别九州”。文王作《周易》,继承了夏人尚九的传统,他在《连山》《归藏》占彖用七八的基础上创立了阳九阴六。1980年10月底,考古所甲骨组郭振禄和曹定云在安阳复查1973年小屯南地陶片在考古队仓库内发现一包龟甲,发现其上文字和“易卦”。卜甲的时代是在殷末周初该“易卦”卜甲很可能是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时的遗留之物。卜甲上“阜九阜六”即阳九阴六,可见《周易》以九六为爻题肇始于文王,只是限于周室内部,《左传》《国语》筮例以“之卦”代爻题是为了观本卦、之卦卦象以判断吉凶情伪,并非是因为爻题晚出。卜甲上有四个数字筮卦,其中坤卦用阴爻表示,其它三卦用数字,这说明阴阳爻也并非晚出。

夏人尊“九德”,·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周人亦尊“九德”,然其内容已有变化。《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周德与夏德最大的区别是周德创立了“贞固”之德,《困学纪闻》:“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见《韩非·解老》。可以发明贞固之说。 因为周正建子,冬至为周代一年之始,也就是复卦。贞在殷商卜辞中是占卜的意思,到了文王作易,将“贞”本义升华,从占问之义引申为正固之义,正固为冬之德,合周正天命也。《周易》“贞”字出现176处,占卦爻辞(64卦辞,384爻辞)比例的39%唯《大象传》中无“贞”、“固”二字。

夏德和《大象传》中有“恭”和“强”不见于周德:

《小过·大象》: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乾·大象》:天行君子以自不息。

(三)《夏令》、火历、燎祭与《同人·大象》:

详见:《周易密钥》第4-3节:同人卦《大象传》“类族辨物”与夏数得天”。

《同人·大象》云“天与火,同人”,这与燎祭有关,夏代已有燎祭。

燎祭、火历出火、《夏令》与同人卦《大象传》“君子以类族辨物”相吻合,三者都发生在虞夏时期,为《大象传》是《连山易》遗存说增添了文史证据。古人效法自然时节,人的行动要顺应天地,故有“时令”、“月令”之称,夏代《夏令》一书就是标志。

《逸周书·周月解》曰: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夏代的历数符合天地的正气,历代先王所共同遵行。

《左传·昭公十六年》:“夏数得天”。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行夏之时

《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祀,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曰:“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

《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隋书·卷十八·志第十三》:“凡月建子为天正,建丑为地正,建寅为人正。

愚按:

夏代建寅为人正,寅在艮,故《连山易》首艮;商代建丑为地正,坤为地,故《归藏易》首坤;周代建子为天正,乾为天,故《周易》首乾。

夏历建寅,或始于“后羿摄政”之后嫦娥启用太阴历,因太阴历用十二地支,此前虞夏用太阳历,故夏正寅月初为甲月,地支藏干,月令寅中所藏人元主气正为甲。

《连山易》首艮,并非指第一卦是艮卦,或是夏历以艮寅为首,以及乾坤六子首艮之故。

《尚书》之《康诰》、《君奭》、《立政》诸篇每以“区夏”、“有夏”自居自称,这就是“周人尊夏”。“尊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夏数得天”,“尊夏”表现在《周易》上就是要继承《连山易》,《大象传》就是《连山易》之遗存。

 

(四)《夏小正》与《复卦·大象》:

2013224日 11:44:19

朱震《汉上易·丛说》:

考之《夏小正》,十一月万物不通,则至日闭关,后不省方,夏之制也。周制以十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矣。以是知系《大象》之辞,非周公作也。

按:“至日闭关,后不省方”为,非周之制。夏之君主称“后”,周则称“王”。故《大象传》为《连山易》明矣。

 

 

四、《大象传》前半部分与帛书《易》、《京氏易传》、《火珠林》“分宫卦象次序”相似,说明《大象传》与《连山易》的渊源。

《大象》讲两重卦的卦象,叙述顺序基本上自上而下。帛书《易》卦序排列以八经卦上卦为主,两两相重重卦皆由上至下而不是由下至上,正与《大象》重卦相同20121016日 )

朱熹《周易本义·卦歌》中有“分宫卦象次序”歌,即“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之类,此“分宫卦象次序”不属于《周易》体系,它是从广泛流传民间的《火珠林》一书中节录的,成书于唐代的《火珠林》是对汉代京房易学的继承与发展,《火珠林》的八宫次序与《京氏易传》、帛书《易》有惊人的相似性,而与《周易》卦序迥然不同,而《京氏易传》、帛书《易》的卦序皆与《连山易》有关(见《周易密钥》:发现纳甲与《连山》之谜——以《易本命》为中心),所以“分宫卦象次序”歌最初的源头是《连山易》。而“分宫卦象次序”歌“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之类正是《大象传》的笔法:

天行

天下有风,姤。

天下有山,遯。

天地不交,否。

风行地上,观。

明出地上,晋。

火在天上,大有。

《周礼·春官宗伯》谓:

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

从《左传》筮例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大夫占卜时除了使用《周易》外,也使用《连山》《归藏》。

桓谭《新论》曰:

《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简。又曰:《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连山》为夏《易》,《归藏》为殷商《易》考古发现的王家台秦简《归藏》约有四千余字,与桓谭《新论》“《归藏》四千三百言”相吻合,从桓谭《新论》可知汉代皇家仍收藏有《连山》《归藏》,帛书《易》、《京氏易传》应该是《连山》与《周易》揉合的产物。

五、在《大象传》中,如《泰卦》、《姤卦》、《复卦》等都用字表示王者,这是虞夏时期(即龙山文化时期与二里头文化)的用法。《大象传》“字的袭用,反映了《大象传》的是沿用虞夏时期古籍遗文。(详见《周易密钥》“从《周易》中寻找《连山易》的踪迹”)

六、《周易密钥》6-7节:发现纳甲与《连山易》之谜——以《易本命》为中心

【提要】:

本人一直有一个猜想,就是:纳甲属于《连山易》体系,《连山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并没有完全失传,《连山易》属于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首次还原了《连山易》的真相、纳甲之源和《连山易》卦序。以下提出一些论据,以待贤者补充或纠正。


七、《周易密钥》6-8节:以井卦《大象传》为例论证《大象传》与《连山易》的关系

《大象传》“木上有水,井”应成文于虞夏木质井盘刚刚发明的时代,也即《连山易》时代。《周易》井卦的《大象传》与虞夏“伯益作井”相吻合。

八、《周易密钥》6-9节:论《周易·大象传》中的改过、刑狱

《象》曰:雷电(电雷)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卦辞:噬嗑亨。利用狱。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折狱”一词最早见于《吕刑》。《尚书·吕刑》序说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说明《吕刑》所述是夏禹的刑法。故中孚《大象》“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实与《夏礼》有关(而与殷商尊鬼神无关)。刑狱五卦的《大象传》与其对应的卦爻辞、彖传、小象传之间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就要考虑《大象传》与《周易》之外的《连山易》的关联了(《归藏》文见于秦简和传本,《大象传》显然不是《归藏》)。

九、《周易密钥》第4-3节:同人卦《大象传》“类族辨物”与夏数得天

十、《周易密钥》第4-14节:破译27颐卦“颠颐,拂经”之谜,揭开4500年前洪水灭世与《连山易》往事

十一、《大象传》不少用词出现于西周以前,有些词为夏禹专用:

1.《师·大象》: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坤为地、为布、为釜、为大舆、为众,故为容民畜众。坎,众也(《国语》筮例)。

“畜众”一词出现于西周前,《尚书·商书·盘庚》:“用奉畜汝众”,“汝共作我畜民”。

2.《比·大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比卦《大象传》与《连山易》:

2012年11月28日 22:46:53

2014年4月27日 22:10:40

在古文献中,“万国”为大禹专用,“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盖大禹之事也。如《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孟子》:夏后之世天下万国,方汤之时凡三千国,周公东征旋有五百。

章太炎也说:“众有所比,同征伐,共劳逸,故其伦党抟而不溃。其《卦》曰:‘不宁方来,后夫凶。’《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盖黄帝、大禹合符会稽之事也。屯之建侯,未有王者,其侯酋豪。比有假王,纲纪已具,城郭都邑已定,当其在屯,虽为不宁侯,可也。比而不宁,不属王所,则抗而射之。是以乐有《狸首》,设射不来,后至则杀,其骨专车,能无凶乎?”(见章太炎《易论》,《检论》卷二,《章太炎全集》(三),第380-381页) 

章太炎认为,屯卦代表原始部落,其首领是酋长,这是周围的部落不能被掌控,故称不宁侯。而到了比卦纲纪已具,城郭都邑已定已有国家雏形,其首领为假王,这时具备了控制周围诸侯的能力,诸侯需按时朝贡,否则会受到惩罚

比卦《大象传》用原始基本卦象:地、水,且卦象后系以大禹统领万国之事,此夏《连山易》所属也。

3.《匹·大象》: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大禹可谓最合乎“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孔子《论语?泰伯》中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4.《大有·大象》: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国语·周语中》《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先王之令》韦昭注:“文、武之教也。”此《先王之令》引用《大象传》也。这说明《大象传》最晚于文王时期已有。

5.《晋·大象》: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尚书·虞夏书·尧典》“克明俊德”。

6.《巽·大象》: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尚书·虞夏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尚书·虞夏书·皋陶漠》禹曰:“天其申命用休”

“申命”一词只出现于《虞夏书》,商周书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密钥》第7
试论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与《周易》之异同(之一)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易
周易入门篇11
发现纳甲与连山易之谜
周易预测评说 八卦与64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