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请走进文本



——上海学习心得

上海一行,一共听取了多位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开设的公开课,给人最深的印象不是课堂气氛的热烈、问题设置的精巧、学生活动的活跃,而是有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文本!反观我们自己,常常游离文本之外,有时本身就不愿意走进文本。表面的繁华掩盖内在的空虚,重外观轻实质,追求拓展、注重气氛和师生的双边活动,而轻视对文本的梳理,可能是时下的一种“时尚”,颇为流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教材、课文的作用大概类似于数学教师上课时板演的例题。有很多有识之士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仅仅处理好教材、将教材上的内容嚼烂了喂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运用教材、理解文本这仅仅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这话很有道理。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完全为了处理教材,学生学习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教材;就像数学课一样,除了有教师的例题外,还应该有学生的上台演练,还应该有课外作业;语文教学也应该如此。但是,我想要说的是,语文教学中文本的处理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而仅仅是第一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离开了这一步,想要跨上语文教学的第二、第三步,那无疑是痴人说梦,那所谓的第二、第三步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反思自己:

一、肤浅的理解取代了深入的探究

对文本的把握决定这语文教学的成败­——郑朝辉

举一才能反三,这“一”就应该是语文的教材、语文的文本,如果离开了这个“一”,学生何以能够“反三”?这其中很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忽视了。因此,在我们有些教师的语文教学上,就出现了对文本理解不到位、甚至是错位的这类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试想,如果教师对文本理解不到位,那又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呢?这样的教学还有多大实际意义呢?

郑朝辉老师上的是《一碗阳春面》,一上课他没有华丽的导入,而是请学生回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搜寻记忆中的文本;通过读划出最能打动人心的字词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紧接着说“发现”、谈感受,让学生走进文本并感悟文本。总之,贯穿课堂始终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文本的理解,彰显教师的功力。现在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其实也就在理解文本、确定教学思路上,因此,首先要求的是教师要走进作者、走进背景、走进文本,并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开掘!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也才能学到东西,并最终举一反三。

二、热闹的表象掩盖了内在的空虚

上课不是狂欢节、嘉年华,不可哗众取宠——于漪

因为觉得课堂有时沉闷,于是追求起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于是想把语文课弄得热热闹闹、掌声笑声不断。总觉得似乎没有一点这样的“气氛”,语文课也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了;如果教师不能弄出点“气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要受到怀疑了。在这种机制的“感召”下,也就“自觉”追求起了课堂教学的表象,忽略了教学的实质。

而在这次的公开课上,有着一些共同的东西,即课堂上都给了学生很多的“安静”时间,这种安静不是沉闷,而是静静的思考,细细的品味,而这就为学生走进文本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次之,各位老师在教学用具方面较为传统,即使有多媒体,但也没有任何流于形式的诸如追求视觉冲击的因素,而是紧紧扣住文本,围绕文本,为走进文本服务。

因此,语文教学不是作秀,货真价实是我们应有的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要返璞归真,少一点花哨,多一点实在。

三、拓展的时尚远离了文本的根基

“进入文本即木讷”

“每教一篇课文至少读三遍”——陈仲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文课堂教学刮起了一阵拓展教学之风,特别是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拓展教学似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示范课,也无论是研讨课还是公开课,不约而同地都会选择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来一点拓展教学;如果没有拓展教学,总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了。

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课适合拓展?怎样进行拓展?这是教师在实施拓展教学之前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这几个问题得不到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抛开文本而盲目实施所谓的拓展,那充其量只能是“应景”。

拓展教学是扩大学生知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扩张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是为拓展而拓展,追求形式、讲求过场,那是毫无必要的。所以,拓展要重实质和内涵,不能流于形式。

语文教学,文本理解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教学,教师都应该自觉地走进文本,更应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有可能举一反三,也才能谈得上去追求教学的第二、第三步。

四、高深的理论替代文本的认知

再次听了郑桂华老师的一堂作文课——《记叙文的选材》,她所研究的过程指导再次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里。

在作文教学里,我往往先布置个题目,稍微讲讲思路,然后再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讲评,但长期以往效果不尽如人意。二郑桂华老师的作文课,将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切实的训练步骤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操作,并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当然,他们的课堂里也出现木讷,也会有沉闷,但是有一点不容否认,这些老师们都在为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而努力着。不管是陈仲樑老师对细节的呼吁,还是章浙中老师的一元解读;不管是余映潮老师的炼课,还是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诗歌鉴赏,他们都渗透着一个精髓,那就是走进文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学习名师,成就自己
我的“智慧语文教学主张
如何构建好高效课堂
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关于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asunnyday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