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谈老北京的面条和浇头---王希富

摊贩常卖的面条,是抻面和小刀面。除了各城的繁华地段还有各城的城门脸儿,街市两侧买卖房前,总有卖面条的摊贩。抻面多是“大碗面”,使用青花大海碗盛装。其面条路数有头路条、二路条、葛条、帘子棍儿。其浇头种类多样,由食客自己选择,包括肉丁炸酱、大肉丁炸酱、葱花炸酱、小虾米炸酱等。

杂谈老北京的面条和浇头

文|王希富

插画|郑莉

如今,在京城到处可以看到“老北京炸酱面”的招幌,炸酱面已经成了老北京的招牌食品。它既出现在庄馆和酒楼,也出现在街边小摊。除了炸酱面,北京小吃中还有不少口味各异、风味独特的面条。

|炸酱面

炸酱面比山珍海味便宜、方便,常吃不腻口,营养也算全面,所以卖炸酱面在北京实在是很火的营生。但是,当前京城的炸酱面却因“改革”出现了不少偏颇。当初真正老北京炸酱面的主流买卖不是在摊贩,而是在名声显赫的庄馆。炸酱面虽然是个俗食,但食者却涵盖京城各个阶层。譬如名噪一时的“满汉全席”主要起源于寿宴,寿宴必有长寿面,就是最寒酸的宴席也得是炒菜面。所以面的手艺其实很不一般。

行里对手艺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不必说师承关系的传承有序,就是东家也不允许伙家随意改变传承的技艺。普通肉丁炸酱的“小碗干炸”只许使用五种原辅料,即黄酱、猪肉、葱花、油、水,俗称“炸酱五虎——酱肉葱油水”。炸得好坏全凭师傅手艺。这些严格的规矩不但在庄馆里严格执行,就是平常摊贩中也没人敢擅自乱改,因此才保持了稳定而独特的风味。

现在却在“改革”中出现了不少“花活儿”,并且在专著、视频媒体和各类比赛、表演中强调放大,于是,传说的所谓“真正的老北京炸酱面”的炸酱里开始加入甜面酱、白糖、酱油、鲍汁、味精、辣椒,而且也说是“传承有序的老北京炸酱”。有的还引经据典,搬出了京城老人、旧京四少或某位名人的吃法为例。其实,个人吃饭并无任何戒律清规,炸酱里愿意放点特殊的作料原无不可,包括不少当时的名人、墨客,吃炸酱面的习惯也是南北交错、各有千秋。但是,美食家、京城老者的吃法实在不能代表行业规矩,硬说这也是老北京的传承,只能说这位确实没吃过八大堂和八大楼的炸酱面,就是当年老北京摊贩卖的炸酱面肯定也没吃过。

上世纪五十年代,饮食业还没有在技术和管理上有较大的改变,记得那时还可以随便走进一个饭铺,要碗炸酱面,依然是小碗干炸,随送上蒜瓣、黄瓜丝、掐菜、青蒜末几样面码,吃的是老庄馆炸酱面的原汁原味。后来时代变迁,特别是十年动乱,把尚存的那点技术家底扫荡一空,炸酱面这一京城最普通的摊贩饮食也变得支离破碎、五体不全了。近些年来,京城餐饮业又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老北京炸酱面,这确是件喜人事,但其中的改良已经是良莠不齐了。

|抻面及各种浇头

除了炸酱面,往日京城小吃中还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小吃面条。摊贩常卖的面条是抻面和小刀面。抻面多是大碗面,用青花大海碗盛装。吃者多是卖苦力、赶车、拉脚、窝脖、蹬三轮、拉洋车的穷苦人。其面条路数有头路条、二路条、葛条、帘子棍儿。太细的如一窝丝,不是摊贩所卖,而是庄馆做寿宴时的长寿面。摊贩卖面条,其浇头种类多样,由食客自己选择,包括肉丁炸酱、大肉丁炸酱、葱花炸酱、小虾米炸酱等。

一般的肉丁炸酱俗称小碗干炸,是肥一瘦三的小指头大的肉丁,然后干炸而成;大肉丁炸酱在饭铺一般不卖,是摊贩专卖的炸酱,是将煮熟的肉切成拇指大小的大丁,也是干炸,此物吃起来解馋、饱腹、顶时候,适合吃大碗面的顾客;葱花炸酱和小虾米炸酱是价格便宜的炸酱。至于带海味的炸酱如鱼子肉丁炸酱,是在肉丁炸酱中加入了鲅鱼子丁,另有海味特点,但一般不在摊贩出售,而是在庄馆的海味席中配用。

摊贩所卖面条的浇头,除上述几种常见的浇头外,还有更简单的,如“穷三样”,即用韭菜花、芝麻酱和辣椒糊合成的浇头。这种浇头价钱便宜,但却很适合劳动者的口味。穷三样浇头源于满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满人吃白肉、火锅时所用的小料与“穷三样”极其相似。

此外,简单的浇头还有卤虾酱、花椒油、三合油、咸汤和盐水等。卤虾酱出自山东沿海一带,鲁菜的调料中有卤虾油。卤虾拌面价钱低廉但海味浓厚,是早年穷苦劳动者的美食。花椒油三合油虽然也是极其简单的浇头,但喜爱者不分贫富。穷苦人多是图便宜、简单,富有者喜爱其清口不腻。所以,在宴席中,只要食客要求,花椒油和三合油浇头必然也会装在青花小碗中上桌。咸汤面如今已经几乎绝迹了,因为咸汤难寻。所谓咸汤,便是腌制芥菜时的腌菜汤,其中除了有盐和花椒、大料等香辛料的味道,还有芥菜特有的香气。那种优雅的苦香加入黄豆之后煮熟,便产生深厚而优雅的香气,拌入面条中,极有滋味又不腻人。虽然最为简单,但也有清雅的特色。我曾经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此种咸汤面,但所用咸汤都必须用芥菜现腌制处理,方能得到香气,其价钱自然也不便宜,食客吃了,纷纷叫绝。盐水做浇头,应该是面条最简单的浇头了,旧时也有称此面为“寡妇面”的,其意当然并非对妇女所言,系指面条独吃而几乎没有浇头,缺而寡也。

浇头还有以汤和菜浇面的,一般常称为“汆儿”,如“白菜汆儿”、“羊肉白菜汆儿”、“羊肉酸菜汆儿”、“菠菜汆儿”等。汆儿面吃起来有汤有菜,似为汤面,但比汤面利落爽口,面条也比汤面筋道。

|卤面

摊贩所卖的面条中也有卤面,大都是普通肉片卤,与二荤铺或切面铺的卤面相似。个别摊贩卖素卤、羊肉卤,在回民居住地带出售较多。在摊贩所卖的面条中,打卤面一般单灶单卖,不和炸酱面混卖,即使有两者浇头全有的,必是小饭铺了。一般来说,打卤面的价钱比炸酱面要稍贵。

打卤分为肉片卤、海味卤和素卤,摊贩所卖之打卤面多是肉片打卤,海味卤成本高,素卤其实比肉片卤还费手,价钱较贵,所以多在庄馆供应。普通肉片卤是指猪肉片打卤,分为清汤卤、浑汤卤两种。

清汤卤使用制熟的白肉片,与黄花、木耳、口蘑一起下锅,锅中是清过的白肉汤,各料下锅后煮熟便可下酱油、盐、味精等调料调味,然后勾芡,打鸡蛋花,蒙花椒油即成清汤卤。此类卤因为不用油炸起锅,所以汤清透彻,显得干净漂亮。浑汤卤要下底油炸葱起锅,煸肉片和其他配料,再对酱油、盐、味精等,使用的依然是白肉汤,但是因为起锅炸了调料和辅料,汤色较浑,故称“浑汤卤”。浑汤卤口感比清汤卤浓重浑厚,制作较为普遍。素卤不加肉类原料,代替肉片的是面筋和豆腐,面筋、豆腐均切片过油后使用,使用以鲜豆苗制成的素清汤,其鲜嫩之口感也是一绝,是不食荤食者所喜爱的打卤面。

“花卤面”是京城夏天独具特色的快餐,颇受匆匆赶路的劳动者的青睐。花卤面所用的卤一般是猪肉片打卤,个别街区也有素卤。大锅煮卤,面条是事先擀好煮熟的“碱条”,即在和面时加入食用碱,饧过之后的面煮熟不糟,凉水泡过后依然筋道,捞出放在竹帘子上备用。凉面热卤,浇上就吃,既省时间又凉快爽滑。如今,花卤面已经在京城消失。

旧时摊贩所卖面条还有一种“变体面”,就是将和好饧透的面擀开,不叠层切条,而是叠层切片,片宽二指许,然后直接向开水锅中抻面片,谓之“揪片”。在揪面的过程中,面片因揪制时受力大小不匀,所揪的面片出现“叫劲”的薄厚变化。这种面片煮起来不易糟软,口感特别筋道,好吃又解饿,很受体力劳动者的喜爱。煮熟的面片加上各种浇头和面码,也是非常美味的小吃,其俗名叫“揪片儿”。之所以把揪片儿列入面条类,因其和面、浇头和面码几乎和面条完全相同,只是没有切条而已。揪片儿在郊区面摊中比较常见,如今,几乎已经绝迹。

|荞面条、饸饹面、杂面、烂肉面

面条除了用白面制作外,旧时摊贩的面条还有多种用不同原料制作的面条,如荞面条就是极有特色的面条。荞麦在京城不是“大田”季节所种的粮食作物,所谓“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因为荞麦成熟快,可以赶季节下种,一般是前期耽误了节气,为弥补损失而赶种荞麦。荞麦比较耐寒,季节晚了依然成熟,所以口外(长城以北地区)是荞麦的主产地。荞麦不是细粮,价格相对便宜,因此以荞麦面做的荞面条价格也就便宜。

卖荞面条的商贩单是一路,一般不卖普通面条。因为食客一般是穷苦劳动者,所以荞面条最常浇的是芝麻酱,芝麻酱口味香浓,可以遮盖荞面的苦涩,再加上蒜泥、香醋、辣椒油,荞面条依然可以吃得很香。

荞面条可以用饸饹床子压制,所以与饸饹面相似。饸饹面可以用白面,也可以用“粉面”。粉面是粉制的玉米面,质地细腻,加入榆树皮面之后,便可以压出筋道的面条,比白面饸饹价格便宜,所以吃者不少。荞麦面与饸饹面在京城摊贩的面条中是很有特色的,但是如今却几乎踪影皆无。

还有一种以绿豆面为主用杂豆面制作的面条,称“杂面”。杂面在切面铺有售,或生或熟,一些小的铺面也有卖杂面的。杂面多做成汤面或汆儿面出售,尤其是羊肉汆儿最为时兴。此类做法是将羊肉搅成馅,加葱、姜、料酒、酱油、盐、味精等,面条煮熟,将羊肉馅下入滚开的面锅内汆熟,点香油出锅,有的还加入白菜丝或酸菜丝,便是“羊肉酸菜煨汆杂面”,味道鲜美。这种面多在清真铺面出售,是很有特色的小吃面类,但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京城还有一种“烂肉面”,多在低档饭铺、二荤铺或大茶馆有售。说是“烂肉”,其实并不是肉头或下脚料之类,而是将肉事先加工成熟肉,放在汤面中,肉烂面香。但是,烂肉面也确有高低不同,有的所用肉品确实不高,是供普通劳动者或穷苦人充饥的。有的进了饭铺,便成了特色面条。

|旧时面摊忆旧

面码是吃面不可缺少的佐料。因为面码多是蔬菜类,以补充面条中无蔬菜之缺憾,加入面码,有面有菜,符合饮食的营养要求。面条摊贩都为食客准备了丰盛的面码,如大蒜瓣、黄瓜丝、掐菜、青蒜末、香椿末、芹菜末、萝卜丝、白菜丝(焯熟)、菠菜段、酸菜丝等。一般,面码和浇头就放在摊上,由食客自己选择几样,拨入碗中,并不限制数量。

京城专门经营面条的摊贩,除了贵重原料所制的海味卤之类,其他浇头和面码一般都能在摊子上准备齐全,任顾客选用。这类摊贩在城里马路两侧的铺面前常设有摊棚,几条长板凳,一方大木案,众人聚首端碗吃面。这种面摊在文革前尚有少数保留,如东城沙滩红楼东对面胡同口便有一家面摊,专卖抻面和小刀面,吃者多是蹬三轮和干体力的劳动者,买卖很不错。旧京时期,这类面摊除了在城内不少,在关厢和城外也有。从安定门门脸一出城,在关厢、甘水桥、皇姑坟、干杨树、立水桥的马路边都曾有面摊。西边的清河、南边的南苑也有此类面摊。

一个普通的面摊之所以有如此的生命力,一是便宜,二是好吃。那时所见面摊之面有白面、荞麦面(也称荞面条)、饸饹面、煮嘎嗒(玉米面)、揪片儿等。如今,不少品类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白面面条了,而且绝大多数是机器压面,手工抻擀的也已少见。

在面条摊贩中,还有用现制现卖的制作过程招徕顾客和街市游人的。比如抻面,就可以拉开架势,当街表演,有的还加上亮相、转身、骑马蹲裆、苏秦背剑等花活儿,以招揽顾客。更有人能在开水锅内赤手捞面,当众获得喝彩声。

其实,这并不是京城小吃经营的特点,无非是为生活所迫,搞一点噱头赚钱而已。但从中可以看出,当年京城小吃的经营者多是极为辛勤劳苦的,与八大堂、八大楼的买卖确有很大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不光有炸酱面,这些面条的浇头更讲究,更地道!
今天大暑,吃什么浇头的面最过瘾最好吃
讲究!今天夏至,吃碗什么面才过瘾!老北京吃面离不开的浇头!
今天二伏,吃碗什么浇头的面最过瘾最舒坦?!
北京不止有炸酱面,这么多好吃的面,你吃过几样?
老北京炸酱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