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孩子为你的“人情”买单


作者:安静的飘零燕

来源:超级妈妈(ID:e_supernanny


—1 —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国人喜欢讲求礼数周全。但有的时候,大人们的一些中国式礼貌会伤害到孩子,甚至可能影响他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记得上幼儿园那会儿,姐姐有个很喜欢的毛公仔,每天都抱着毛公仔玩。有一次朋友过来,带着年纪跟姐姐相仿的女儿,那妹妹也很喜欢姐姐的毛公仔。我们大人闲聊时,两个小朋友跑来跑去抢着玩毛公仔。出于礼貌,我跟姐姐说,你是大姐姐,让给妹妹玩一会儿。姐姐当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将自己心爱的毛公仔让给妹妹玩了。


朋友要走时,她女儿坚持要拿走毛公仔,我也不好说什么。出于大人世界所谓的礼节,我就松口说:姐姐,这公仔送给妹妹,好不好?


姐姐听后哭了出来:“不要,这是我的”。朋友见状也不好意思,就哄着自己女儿离开了。


朋友走后,姐姐哭得更厉害:“妈妈怎么能随便将我的东西送人?这是我最喜欢的毛公仔。”


看着姐姐的眼泪,心里很是愧疚。无可否认,当时我也是碍于面子,就说让她将自己的心爱之物送人。姐姐哭着拒绝时,朋友尴尬,我也尴尬,觉得姐姐不懂事。


其实不懂事的,可能正是我们大人。我们有人情世故,但小孩子没有。小孩仅仅会遵从内心,直率地爱她所爱,不爱她所不爱的,反而有些我们成人理解的所谓道理会教坏小孩。在小孩还不懂何为谦让的情况下,让他们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拱手让给别人,这本身对他们就是不公平,也是很不礼貌的,还会纵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小孩子从小学会夺人所爱。


— 2 —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套用这种传统,来让孩子做不合理的退让,会令孩子觉得你不够爱她,不懂得尊重她,结果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朝不合理的方向走,还可能越走越远。


大人的“人情”可能让孩子学会“有借不还”。朋友说她小时候最怕家里来亲戚,因为每次亲戚来,都会带来表哥表妹。每次他们走的时候,表哥表妹都会吵闹着拿走一些玩具。而每次她妈妈都会跟她说,给他们玩下,迟点他们会还回来的。最后他们不是玩一下,而是拿去再没还回来。


朋友说,她小时候一度以为,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还是合理的,没有什么不对的。

 

在来家里做客的孩子吵闹着要拿走玩具时,出于“成人的礼貌“,也为了省麻烦,主人们常常会顺便说个借口让自家孩子退让。可是,被拿走的玩具通常有去无回。这会让孩子觉得,他也可以通过“吵闹”这招去拿别的小孩子的东西,也可以有借不还。

 

大人的“人情”可能让孩子习惯“不守诺言”。每当朋友或亲戚的孩子吵闹着要拿自己孩子的玩具时,有些大人也会顺口哄骗自己的孩子说,让给弟弟(妹妹)玩,改天我再给你买个新的。很多时候,大人说完这话就忘了,孩子却会心心念念地想着爸妈什么时候给自己买个新的玩具回来。父母食言,会让孩子觉得大人不守承诺,也会在无形之中教会孩子成为一个不诚信的人。

 



— 3 —

 

让孩子出让自己的心爱之物来成就大人的“人情”,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但更不公平的是:大人出于“人情”让孩子承担别的孩子的错误行为。

 

平常与亲戚或朋友往来,都拖大带小的。几个小朋友一齐玩,通常没玩多久就会有某个小朋友哭着过来找妈妈,然后有些家长就会不由分说地指责自家孩子:是不是你不乖,是不是你弄哭弟弟(妹妹)了?来!哄哄弟弟(妹妹),要道歉。


然而事实可能是,不是你家孩子的错,是那家孩子无理取闹。但很多时候,父母即使了解了前因后果,也会出于所谓的礼貌,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忍让。


自己明明没错,硬被父母说成有错,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也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因而渐渐变得叛逆和不自信。而那个做了错事通过哭闹获得偏的小孩则可能恃宠而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 4 —

 

强逼孩子和大人打招呼,也是父母的人情、礼貌。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大方得体、彬彬有礼。在跟外人接触时,很多父母会要求孩子跟他们打招呼,即使对方是孩子不常见面或根本没见过面的亲戚朋友。不怕生的孩子,通常会顺着大人,而大多数孩子都会默不出声或羞涩地躲开。此时,大人常常人忍不住责备孩子: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礼貌。还有的家长会顺口找理由,为孩子不打招呼辩解,比如,说孩子有点内向等等。

 

当众责备孩子没礼貌,是很伤孩子自尊的,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羞辱感。那种羞辱感源于孩子自我感觉胆小、觉得自己嘴巴不够无法讨得大人的欢心以及被当众揪出来加以责备而产生的挫折感。

 

作为大人的你,也不见得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指责,更何况孩子?

 

因孩子不打招呼,说难听的话给孩子听,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觉,也令他们日后难以正视他人的想法和感觉。


另外,假如我们直接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会强化孩子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内向小孩,不会与人交流。这样的标签可能让孩子默守在大人无意识画下的框框里,使之难以遵从自我,发展出顺乎其心性的性格特征。

 

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社交礼仪,知道人情世故。父母当然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和礼仪,但前提是孩子有足够的心智理解这些习惯和礼仪的要义,并自觉地做出符合其内心的选择。另外一点也许更为重要,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培养是父母为孩子们做出表率。耳濡目染的教育,比强迫式的教育,效果好上一千倍。


作者简介:安静的飘零燕,自由写作者。半吊子的生活,得过且过。微信公众号:安静的飘零燕(ajdply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三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摧毁”孩子自信,家长还这样做吗?
这4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占2种就要当心了
每到过节,最伤孩子的“中国式礼貌”,每一条娃都逃不开
讲礼貌的孩子情商高,用对方法很重要
春节,家长避免这些行为,让孩子开心过年!
“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妹妹,”姐姐的回答,让宝妈愧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