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认识书法的本质

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进入书法楷书的学习,楷书是汉字成熟的形态,一直沿用至今,也是保留着一定实用性的的字体。楷书对现代人来说更加亲切、熟悉,学习楷书书法,更容易对应上自己的已有书写经验,便于建立成就感。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在探索书法学习的方法,先给大家看几个我的教学案例。下面这个字,是我指导一个从来没有接触书法的先生写的,右边是他在接受指导前写的一个“琴”字,左边是在我的指导20分钟左右再次写的“琴”。

指导前后学生的作品对比

下面这个也是学生第一次课前写的字和课后的习作的对比。为什么变化会这么明显呢?这里的指导到底都是什么内容呢?答案就是,第一是对书法本质的理解,第二是对学生状态的调整。

指导前后学生的作品对比

书法并非只是照着字帖写那么简单,那个只是一个模仿的功夫,书写汉字本身是有方法的,通过方法我们调节自己的状态,就是很快的改变书写的结果。我们这门课程,就是我对楷书学习方法研究的一个总结。

在学习方法之前,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纠正,要学习一门艺术,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其本质的了解,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在学习中不断的和本质的认识相对应,不断纠正发现,这样才会持续的进步。

所以今天第一课,我将会在书法的本质认识上面跟大家分享这么几方面内容:

1、书法的特征什么?

2、古人和现代人看待书法的区别是什么?

3、书法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4、书法学习的难点有哪些?

王羲之《远宦帖》

一、书法的特征是什么?

我们常常理解的书法,就是“写毛笔字儿”,方法就是照着字帖临。其实这是把书法看得太浅薄了。书法绝不是把字写的规整美观那么简单,书法是汉字书写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性的文化形态。具有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三部分特征。

说它的实用性,是因为书法来自古人文字沟通的形式,并非像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装饰发展出来的,书法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就为书法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看古人留下的碑帖,大多是书信手札、随笔字条、诗文草稿、政令书写、墓志碑记。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没有为书法而书法的内容。而书法的实用性在后来被逐渐减弱,被其他媒介取代了,只有楷书的书写还有一定的实用性,所以,书法在当代就凸显了他的其他的两个特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隋 《董美人墓志铭》

说书法具有艺术性,是书法本身符合艺术的所有特质,是书写者个性性情和心情的抒发,记录了书写者在不同情绪和境遇下的写照,因此书法风格林立,不同性格就有不同的书体,比如我们熟悉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楷书四大家的风格特点比较

而这些书法家在不同的境遇和情感下,字又会有不同。比如颜真卿早年楷书《王琳墓志》和后来的《麻姑仙坛记》就有很大的差别。

右《颜真卿书麻姑仙坛记》,左《颜真卿书王琳墓志》

说到书法的文化性,是书法作品反映了中国不同时代不同书写者的立体信息,书法体现的是一个历史中的复合的信息,是思维,审美,格局,气度,气质,学养,古代并没有专业的书法家,他们或者是皇帝、或者是政客、或者是文人,书法表达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时代特点。通过书法作品的揣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这是很有文化价值的。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二、古人和现代人看待书法的区别是什么?

古人写书法,和现代人的心态不同。书法对现代人来说,更具有艺术性,现代人写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古人则很少这样。

我们要明白,古人的书写心理,很多经典的碑帖,其实当时并不完全是艺术目的,书写者有可能在书写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内容,比如《兰亭序》王羲之在写的时候,关注的其实是文章而不是书写,《兰亭序》其实是文章草稿,《祭侄文稿》《寒食帖》就更是内容是作者的第一关注点了。这个和我们后来认识的,作为艺术的书法其实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而现在我们看古代碑帖,很少关注其内容,都是在一个纯粹的视觉角度上,观察行气运笔,章法结字的美感和动态平衡。这说明书法是独立于文学之上,由“手写”发展出来的艺术。所以,我们学习书法,其实要从古人的角度去看待书法,要有一定文化和学养的积累,这样的书法才会更有立体的文化气质。

文征明小楷《琴赋》

三、书法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书法的学习,就是照着字帖临摹,这是所谓的“形”,其实书法学的,是对墨迹结果的还原,还原古人书写的过程细节,才是学习目的。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意”。

任何艺术都有它的造型、发力方式、韵律感。只不过侧重不同。音乐是欣赏过程的,我们一听音乐,本身就欣赏着它的过程。所以音乐的过程就是它的结果。它全息地同时地体现了它塑造的造型、发力方式、韵律感。而书法则不同,书法留下的是墨迹造型,我们需要在结果中去反推书写者书写的状态,还原出他的发力方式以及韵律感。

书法如同武术一样,学的其实是过程中的方法,而不是对结果的复制。

所以,书法作品最精妙处是过程中的发力,起承转合,而不是结果的线条呈现。结果只是一个供我们反推还原的材料而已。所以,临帖不是照着结果描摹,而是分析结果而反推还原,进而得法。

书法如同武术一样,学的其实是过程中的方法,而不是对结果的复制。

四、书法学习的难点有哪些?

有人说书法是最难的艺术,也有人认为书法不就是写字吗,哪有什么难度?其实书法在形式上的确非常简单,但是在操作层面,需要调动人的东西的确很多,但是不同的人对自己的书法要求不同,如果是对照古人经典的书法,的确有很多难点。

难点包括:技术、学养、时间性、美学的协调度。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技术的难点

首先,在书法技术上,我们学书法都是以临帖为基本方式(不是方法),临帖临的是什么?说形说意都太虚了,其实学的就是笔势,我们可以解释为“笔的运动趋向”,我们临帖是更好的接近还原古人书写的状态,寻找过程中他运笔的趋向。这个在认识上就是一个难点,很多人以为书法是解剖经典的结构,模仿这个笔画的静态,重组为自己的“风格”,这个其实看错了。书法是“从结果推导过程,进而汲取营养”,而不是“从结果推导结果”,看书法和看油画是不一样的。

笔的运动趋向是三个方面组成:

角度,力度,速度

细分来说

角度包括:字形、笔画方向,字的重心。

力度包括:启动力度,力量转化,,浓淡

速度包括:初始速度,节奏变化

书法从技术上来说,就是角度、力度、速度的结合,有些人临帖字形很像,在结果上还原了,但是在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没有还原,或者没有意识到需要还原,就造成虽然写成这个样子,但是总是感觉气质不对。这种情况,就是“力度和速度”产生了问题。

看下面这幅图,左边是赵孟頫写的“罗”,右边是当代书法爱好者写的“罗”。看左边赵孟頫的“罗”就能看出过程中的速度节奏和力度变化,而右边则显得凝滞,缺乏灵活,力度也绵软。所以,书法的技术难度在于能否认识到书法技术的本质,能否做到用笔角度、力度、速度的综合与协调。

左边是赵孟頫写的“罗”,右边是当代书法爱好者写的“罗

学养的难点

书法之难,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还在于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现。

为什么说是综合素质?古代并没有单一的职业书法家,都是学者或者文人。书法是文人内在心境与审美的技术性表达。习练书法除了要学习笔墨技术,还要有汉字造型的审美能力,内在心境的修炼,懂得如何通过知识性的积累成为一个文人。

吴玉如先生说:“书法以读书为本,读书以做人为本。书法末事也,人生固有其他更大者在。尝书:“仆自问能写几个字,又算得什么,即如此而已耶?”。此为吴先生之心得。

我们常见一些书法爱好者,执迷于技法,却未曾重视学养的积累。此为“把途径当目的”之误。书法是修身治学一门艺术途径,登山拄杖,是为了登山,还是为了拄杖?若无登山或其他需拄杖之行为,拄杖只是表演艺术而已。只有看明道路,方才知道如何下功夫,只有心胸明澈豁达,方能明孔子所说的“游于艺”。

隶书 《石门颂》

时间性的难点

书法是瞬间的艺术表达,不是重复描摹而得,所以,书法记录了时间和那个时间点人的全部风貌。具有“时间性”。

写书法不是汉字设计,不是目的明确的重复单一动作,而是在一种偶然下的艺术创作,在瞬间里的技法、心态的变化,和自然的学养的表达。这个难点在于,挥手而就,是否还能保持技术的稳定性和顺畅的表达自己的内在。

秦代李斯说:“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

吴让之篆书

美学的协调度

书法的偶然性不代表胡来,技术熟练的必然也不代表就是死板。

书法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是二者的统一,原则大于灵活,就容易板滞;灵活大于原则,就容易浮滑。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又是书法的一个难点所在。

所以,书法既需要书写者要有技术、学养和各方面的素质,又要有艺术家的把控能力在瞬间完成,这需要非常系统性的训练和思维的不断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书法本质和当今书法的一些思考
书法的目的及其审美
书法之道:书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三十一幅书法精品,行书楷书俱有,书写者上至皇帝、下至平民
临帖-崔寒柏论书文选
崔寒柏 点喻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