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之谦 | 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篆刻作品值得珍藏!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任伯年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他是晚清杰出的篆刻家。精于金石碑版考证,在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卓有成就,他的篆刻被人称为“赵派”。

他的印章布局,初学浙派,继法秦,汉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后于印外求印,广采博纳,成一家面目;印文取秦诏,汉镜,泉布,碑额等文字的结构,字体为之一新,或方整而不失“就形”之古法,或舒展笔势而在邓石如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朱白疏密的构成均不同于时俗。吴昌硕在《悲庵·印存》中题词:“悲庵先生书不读秦汉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文字烂熟胸中,故其凿印奇肆跌宕,浙派为之一变可宝也。”

在边款的刻制上,他开创了以北魏书体刻朱文款识,以汉画像入款的新风。实现了他“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的抱负。他的创新实践,影响和启迪了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赵之谦在篆刻使上的创新精神和作出的贡献,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赵之谦在边款上也作了开创性的变革,他首次将魏碑书体,佛龛造像,变形走兽,马戏杂技引进边款艺术之中,具有石上浮雕之美。而他用小篆,魏体等边款,笔情刀势极为清俊峭拔,很有金石碑刻之意韵,精美而清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赵之谦在边款上也作了开创性的变革,他首次将魏碑书体,佛龛造像,变形走兽,马戏杂技引进边款艺术之中,具有石上浮雕之美。而他用小篆,魏体等边款,笔情刀势极为清俊峭拔,很有金石碑刻之意韵,精美而清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赵之谦在边也作了开创性的变革,他首次将魏碑书体,佛龛变形走兽,马戏杂技引进边款艺术之中,具有石上浮雕之美。而他用小篆,魏体等边款,笔情刀势极为清俊峭拔,很有金石碑刻之意韵,精美而清新。

更多篆刻欣赏

他曾有一印“钜廘魏氏”,边款里落的是:“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这句话成为后世几乎所有印家都遵循的创作理念。

-赵之谦刻 青田石印章 

-福建东南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印文:寻念非但一

-边款:撝叔为正孺,同治十一年

赵之谦在篆刻一道上,出浙入皖,不拘流派,又跳出“印内求印”、“以书入印”的印刻传统,首倡从周秦两汉众多古器文字中取法,开辟了“印外求印”的一条新路,成为印学界造诣卓著、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一代宗师。

-钜廘魏氏”及边款
而抛开他身上的这些光环,我们会发现他还是个极具个性魅力的另类艺术家

-会稽赵之谦铁三印信

-金蝶投怀
赵之谦是浙江绍兴人。绍兴出师爷,也出了很多有着“奇特个性”的名人。比如晚明狂人徐渭,写《狂人日记》的鲁迅。
鲁迅我们且不说,就说赵之谦的前辈徐渭,他“恃才倜傥,肆狂狷于无妄之世”,却因“不合规寸,摈斥于时”,一生落魄潦倒、狼狈颓丧,精神的痛苦而至行止的癫狂,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赵之谦和他的这位同乡一样,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叛逆,且同样是以“狂傲”天才的面目示世

-“竟山所得金石”及边款

-赵之谦、悲翁两面印及边款
如何狂呢?首先是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表现出的那种狂妄的自信。
他曾经在一方“赵之谦印”的边款上写:“龙泓无此安详,完白无此精悍”。
龙泓即为丁敬,是“浙派篆刻”的开山祖,印风以苍劲质朴著称。完白即邓石如,他的篆刻风格富笔墨意趣,以刀当笔尤有金石风味,呈现出一派古朴秀逸、遒劲婀娜的气质。
而赵之谦却说丁敬刻的没有我安详,邓石如刻的没有我精悍,相当有一副“谁都瞧不上,就我最牛逼”的态度。

-赵之谦印”及边款
-边款:龙泓无此安详,完白无此精悍
-“赵氏撝叔”
-边款:完白山人刻小印而不如是之工

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赵之谦在面对篆刻前辈们时,那种不卑不亢的气度。由是,也才有他34岁时立意“一心开辟道路,打开新局”,志在“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的豪阔和霸气。

-“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及边款
这么自负的赵之谦,唯独敬仰一个人,他就是篆刻大师吴让之。
赵之谦的好友魏锡曾曾经给赵之谦集了一本印谱《二金蝶堂印谱》,打算请吴让之为这本印谱题字。赵之谦为此刻了一方“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边款里对吴让之大加赞扬,称赞他“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唯扬州吴熙再(载)一人而已。”

-“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及边款

-边款: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唯扬州吴熙再(载)一人而已

吴让之对赵之谦很是赏识,同时也稍微给他提了个小意见:“窃意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赵之谦收到吴让之的评语之后并不怎么高兴,说我自己的作品已经很有自家面目了,你评得不对,我不服。这种敢于挑战业界“权威”,坚持自己风格的人,也是蛮让人佩服的。
后来人们说,赵之谦在篆刻方面的才华和成就是前无古人的。这当然是我们今天对他艺术成就的推重。

-血性男子

但在他的时代里,赵之谦就已自诩“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甚至在那些地位无比崇高的前辈面前,他也毫无怯意、自视甚高:“邓石如天分四人力六,包世臣天三人七,吴让之天一人九,自己则是天七人三,天分实在诸人之上。”
何为天才,天才是要“走入永恒”的,赵之谦生前就对自己的“身后名”十分了然,时人或言其狂妄,但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会认识到其所论正是出于天才的“前瞻”和“自觉”

-汉后隋前有此人

-二金蝶堂

可是啊,天才总是命运多舛。他们的心中总有一种磊块不平之气,离经叛道,豪荡不羁,迥然独立却也于世所不容。因而他们身上,大多都会被一种“悲情”的命运笼罩,赵之谦也不能例外。


赵之谦出生商人家庭,家世实不算坏,可是他的一生里,除了在艺术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之外,可以说几乎没遇到什么好事。

-“悲庵”及边款

-三十四岁家破人亡乃号悲庵

-我欲不伤悲不得已

简单来说,自他成年以后,接连经历了家族破产,生计无着;科举不顺,仕途多坎;然后是遭逢战乱,家破人亡……
这样的惨戚和沉重,好比作钝刀入肉,痛感是扎扎实实的。境遇和心境使然,他也多有因悲观失意,因耿念于当官,因个人信仰而创作的作品。
妻女去世,他一刀一石刻下:悲庵、三十四岁家破人亡乃号悲庵、我欲不伤悲不得已、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苟全性命等印,面对个人命运的急变衰落,自苦不已。

-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

-苟全性命

不过万念俱灰后,他心中还犹存着“立志报国”的一口气,这类代表作品有“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等。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边款:“悲庵居士,辛酉以后,万念俱灰。不敢求死者,沿冀走京师,依日月之光,尽犬马之用。不幸穷且老,亦愈乎。偷息贼中,负国辱亲,刻此两言,以明其志……。
生命的无常,仕途的失意,也让他开始走上信佛的道路。这类代表作品有“餐经养年”等。

-“餐经养年”印石、印面及边款

-“西京十四博士今文家”

-“各见十种一切宝香众眇华楼阁云”

-双面印(经火)


按说赵之谦早已跻身大师行列,他的作品应是“多多益善”,然而后世流传下来的却不足四百方。
为何如此之少?
这一方面是赵之谦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字面不雅的字不刻,不易布置的字不刻。
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天性的自在懒散,如果不是好友魏稼孙每每采用贬低他的方法激将之,还积极地帮他收集印稿、出印谱,今天存留下的印可能还会更少。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对于当官一事有执念。
在《二金蝶堂印谱》中,他曾题了“稼孙多事”四字,并附上短文“稼孙竭半载心力,为我集印稿、钞诗、搜散弃文字,比于掩骼埋胔,意则厚矣。然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

-为五斗米折腰

到了1872年,赵之谦终于有机会做官了。他被分发到江西做七品官,此后便很少作画,也不拿刻刀了。在江西任职十年后,他刻了人生中最后一方印“赐兰堂”,这方印是为朋友潘伯寅所刻,边款里他写:“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赵之谦盛年息刀,不以印传,实乃印界一大憾事。

-“赐兰堂”及边款

-二金蝶堂印谱初集、二集 二函八册

作为极富才华的艺术家,赵之谦无论在绘画书法,还是诗文篆刻上,都具有惊人的天赋和悟性,堪称世所罕有的全能“奇才”。
而他将自身的艺术学养和文化底蕴,融合到篆刻的“方寸之道”里,“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真可谓天才印人,风雅之狂。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之谦——天才印人,风雅之狂
赵之谦.印谱
赵叔孺篆刻原印,不愧大师,印面都这样干净整洁!
飞鸿堂印谱|卷三
篆刻家陈巨来印集精选,印承秦汉大气之风
赵之谦:中国篆刻史上最大的天才最悲情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