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口表体温持续在37.5~38℃左右达二周以上者,称为低热。为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一个症状,可涉及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但以内伤为主,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低热在内。
      中医辨证有虚实之分,但以虚为多,或虚中夹实。虚证有阴虚、血虚、气虚;实证为风湿、暑湿、肝热、血瘀等。实者宜清热祛邪,虚者宜扶正补虚,按不同原因分别施治。
按语:
(1)注意虚实各型的夹杂,如气虚伤暑,血虚肝旺,阴血或气血俱虚等,治宜兼顾。
(2)在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求因治疗。
(3)重视调护脾胃,用药不能过于苦寒或滋腻。
(4)虚证低热,注意用黄芪、玉屏风散、百令胶囊。不必祛邪,单纯扶正即可祛邪。
(5)临床发现:小柴胡汤、桂枝汤、达原饮、柴胡达原饮、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饮加减是治疗治疗低热重要方剂。
低热的辨证论治:
(1)风湿证
病机:风湿化热,痹阻经络。
症状:低热、汗多、关节酸痛,心慌、气短、
胸闷、口干渴、咽喉疼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数。
治法:祛风化湿清热。
例方:胜湿汤、四妙丸。
常用药物:秦艽、防风己、忍冬藤、晚蚕砂、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木通、虎杖。
加减:
伤阴者加十大功劳叶、知母、生地、制鳖甲。
气虚者加黄芪。
(2)暑湿证:
病机:暑邪夹湿,困遏表里。
症状:低热,发于夏令,有汗,胸闷、身困、头昏沉重、食欲减
退、口甜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薄。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芳香化湿,解暑清热。
例方:藿香正气散。
常用药物:藿香、佩兰、白蔻仁、川朴、茯苓、滑石、豆卷、通草。
加减:
暑热甚酌加金银花、连翘、青蒿、黄芩。
伤津加石斛、天花粉、沙参。
暑邪伤气者,改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
(3)郁热证
病机:肝气郁结,化火内扰。
症状:低热起伏与情
绪有关,或时寒时热,心烦易怒,精神抑郁、胁痛、口苦、尿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
例方:丹栀逍遥散。
常用药物:柴胡、薄荷、黑山栀、丹皮、黄芩、当归、白芍,地骨皮。
加减:
郁热重加夏枯草、白薇。
肝经实火偏重加龙胆草、芦荟、黄连。
(4)血瘀证
病机:瘀血内阻,郁而化热。
症状:低热夜间为甚,或无定时。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胸闷气短、口干不欲饮、或有癥结、刺痛,舌苔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
例方:血府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皮、制鳖甲、柴胡。
加减:瘀结便秘加醋制大黄。
妇女经闭加凌霄花、刘寄奴。
(5)阴虚证
病机:阴液不足,虚热内生。
症状:午后潮热,入夜尤甚,五心烦热,形体多瘦、颧红、盗汗、咽干、呛咳少痰,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例方:青蒿鳖甲汤。
常用药物:青蒿、秦艽、银柴胡、制鳖甲、玄参、知母、生地、丹皮、地骨皮。
加减:
热甚加胡黄连、乌梅。
兼有气虚加黄芪。
(6)血虚证:
病机:营血亏虚,气无所附。
症状:低热持续、稍劳即甚,头晕目眩、面色萎黄、气短、心慌寐差、倦怠无力,舌苔薄、舌质淡红、脉细弱而数。
治法:养血清热。
例方:归脾汤。
常用药物: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白芍、生熟地、炒白术、生姜、大枣。
加减:
血虚内热加银柴胡、丹皮。
(7)气虚证:
病机:气虚阳衰,虚阳外浮。
症状:低热、自觉无热感、劳累后加重,怕冷、自汗、气短、食欲不振、便溏、面部浮肿,舌苔薄、舌体胖嫩,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甘温除热。
例方:补中益气汤。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陈皮、柴胡、茯苓、甘草、升麻。
加减:
营卫不和加桂枝、白芍或者合甘麦大枣汤。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煅牡蛎、生龙骨、仙鹤草、桑叶。
夹湿加薏苡仁、苍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证精确(一)
总论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4
低热(中医)的治疗用药/长期低烧案例/低热的中医治疗(转载)
【中内】20考研进行时-第194天
中医讲心气虚证的多种辨证论治方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