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军南下,孙承宗的7个子侄、6个孙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孙家百余口人壮烈殉国,孙承宗临死前发誓:“只要孙氏不绝,必灭清!”
崇祯十一年(1638年)11月,清军攻破高阳县城。
孙承宗和他的5个儿子、2个侄子、6个孙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孙家百余口人壮烈殉国。
孙承宗临死前发誓:“只要孙氏不绝,必灭清!”
没想到,300年后,竟然应验。

01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孙承宗出生于北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县)。
在当时,高阳是蓟州防线的一部分,属于明朝四大防御要地。
在这里长大的孙承宗,从小就看惯了蒙古、女真人对汉人的烧杀抢掠。
正因如此,他从小就对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别人家的小孩都读四书五经,而孙承宗读的却是兵书。
尽管兴趣如此,但孙承宗的确非常聪明,16岁那年,他中了秀才。
按照正常的个人成长路径来看,当上秀才之后应该再接再厉,考举人、进士,步入官场,然后再争取一级一级往上升。
然而,孙承宗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继续参加科考,而是去游历,这一游,就是十年。
当然,游历是要花钱的,于是孙承宗在游历期间找了份教师的工作。
从古至今,教师的职业是相当不错的,不但收入稳定可靠,且时间相对自由,更重要的是还能结识到达官贵人。
像《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就是借着林黛玉老师的身份,搭上了贾家这条大船,从而飞黄腾达的。
孙承宗的运气也不差。
他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
几年后,房守士就任大同巡抚,孙承宗作为他儿子的家庭教师,自然也要随行,正是这一次大同之行,改变了孙承宗的后半生。

02

大同是当的边城重镇,孙承宗在这里完成了他从理论到实战的转型。
孙承宗本来就对兵法、战争、防御非常感兴趣,到了大同后,每天只要一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他便跑到大同边关各地。
或者和边关将士聊天,或者观察巡抚、将领等如何处理军务。
在大同的5年时间里,他几乎踏遍了大同的每一寸土地。
据此他绘制了许多军事防御地图,整理出很多非常有用的边防心得。
同样是在这5年时间里,孙承宗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这里,他亲眼目睹战争的破坏、聆听百姓无奈的哀嚎、体会军民无助的痛苦。
于是,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毕生所学,解万民于水火。

03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辞别了他的雇主,踏上了去京城应考的道路。
没想到,漂泊半生,从未把科举放在心上的孙承宗,这一次考的竟然出奇的好——全国第二。
换句话说,他中了榜眼。
想想那些从小考到老,很多连秀才都考不中的人,不得不佩服孙承宗的天赋。
这一年,他已经41岁。
按照明朝规定,榜眼必定是翰林。
于是,孙承宗顺利进入翰林院,做了一名编修,只可惜品阶不高,仅有七品。
虽然孙承宗的考试能力很强,可是官运却并不好,在翰林院编修的位置上,他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后,51岁的孙承宗,终于时来运转。
万历四十二年,皇帝让他做了詹事府谕德,专门教皇太子朱常洛读书。
6年后,万历皇帝病逝,太子朱常洛即位,而作为当朝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备受尊敬,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常洛即位仅仅30天,就驾崩了,他的儿子朱由校即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启皇帝,明熹宗。
孙承宗倒也没闲着,一转身就成了天启皇帝的老师。
不得不说,孙承宗在教学方面也是真有一套,朱由校除了做木匠活之外,最喜欢的就是听他的课。
皇帝也从未直呼过他的名讳,对他的称呼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吾师”。

04

有了皇帝的器重,孙承宗的官升的很快。
仅仅一年时间,他就从五品小官,升为兵部尚书,继而进入内阁,成为东阁大学士。
可是兵部尚书并不是那么好当的,孙承宗掌管兵部还不到百日,就收到了辽东前线的一件麻烦事:
为抵御后金抢掠,辽东经略王在晋,申请在山海关外八里铺修筑重关,而袁崇焕却直接上书反对。
天启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特意向孙承宗征求意见。
孙承宗心里也没谱,只得亲自到辽东视察。
天启二年(1622年)6月,孙承宗亲自到辽东视察了一番,实地考察后他发现,王在晋在带兵打仗方面,完全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于是,孙承宗一封书信,就让天启皇帝把王在晋打发回南京老家去了。
孙承宗赶在了王在晋后,毛遂自荐,做了蓟辽督师。

05

孙承宗接过来的,是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
从山海关到宁远共有5城,此时明军能勉强控制的,只有1城,中间的地带都被蒙古各部占领。
此时,辽东军士气低落,不少官兵溃逃。
为了安抚部队,孙承宗软硬兼施。
对曾经逃跑的士兵,除罪大恶极外,一律既往不咎。
同时严明法度,打击贪污军饷的行为。
几个月后,人心渐稳。
孙承宗开始进行人事改革,提升武将的权利地位,调走不思进取的老帅,拜总兵马世龙为信任平辽将军。
他还特别留意人才,未来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名将满桂、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等一批明末风云人物,都是在孙阁老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除此之外,孙承宗还格外重视城防建设。
天启三年(1623),明军重新在各个堡寨布防,建立起西起山海关,东至中左所的南北两道防线,将辽西走廊保护了起来。
并采纳袁崇焕的建议,将这条防线的重点放在了宁远城。
天启四年春天,宁远城的修缮工作正式竣工
而在火器方面,孙承宗下令在铳炮上铸刻工匠、官员姓名,用来确定责任人,此举一出,明军的火器装备精良不少。
另外,他还继承戚继光、熊廷弼经验,组建车营。
到天启四年(1624)时,辽东军已是支11万人,车骑、水军皆备的劲旅。
同时,孙承宗还提出“以辽人养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整顿防务的同时,他招抚辽东难民,或编入辽军,或给予屯田,既解决辽民生计,有获得兵员和税收。
除了正面应敌的辽西走廊,孙承宗还布下两枚棋子:
一是敌后的辽东半岛,他寻求山东登莱水军帮助,支持毛文龙皮岛驻军,袭扰后金,并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刘兴祚。
二是西部的蒙古。孙承宗既防范又协作,一面将明蒙交易场所转移到军事重地外,打击敌对部落,一面又利用明军少数将领的姻亲关系,结好最强大的察哈尔部林丹汗。
孙承宗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明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后金军颇为忌惮。
天启五年夏,明军进驻被后金抛弃的锦州城,防线自宁远前推200里,关、宁、锦从此融为一体。

06

然而,就在辽东一片大好之时,孙承宗却得罪了魏忠贤。
阉党借着明军出击受挫,趁机把他挤下了台。
努尔哈赤一听孙承宗走了,欣喜若狂,立即率大军来袭。
而继任的新辽东经略高第,竟然下令抛弃关外所有城池,撤回山海关。
孙承宗4年的苦心经营付之敌手,毁于一旦。
然而,坚守宁远的袁崇焕,却创造了奇迹。
次年,新登汗位的皇太极又不死心,大举来犯,却在袁崇焕的宁锦防线上再度碰壁。
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得到消息,喜不自胜。
崇祯二年(1629)10月,皇太极率八旗军破蓟门,兵锋直逼北京。
崇祯皇帝急召孙承宗进京商议军情,先让他守北京,两天后又改派通州。
之后,袁崇焕获罪,辽东军哗变,孙承宗亲往山海关安抚,并虚张声势以水师登录辽东,迫使皇太极撤退。
数月后,他指挥恢复了后金最后盘踞的遵化等华北死做城镇,并再次督师辽东。
他却遇到了旧麻烦:党争。
老兵部尚书要求修筑的大凌河城即将完工,又被新尚书叫停。
孙承宗下令施工队全部撤回,辽东巡抚有暗中违令。
结果,部队被后金包围。
孙承宗下令救援,辽东巡抚有与他在作战方案上吵了一个月,战机延误遭遇惨败。
在言官弹劾、争吵声中,将后半生心血付诸辽东的孙阁老辞职,黯然返乡。

07

崇祯十一年(1638)十一月,清军进攻高阳。
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全家百余人遇难。
孙承宗时年76岁。
孙承宗临死前对天发誓:“哪怕孙氏中还有一个子孙,也一定要灭了大清!”
300多年后,晚清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的推动下,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被推翻,延续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终结了。
从某种程度讲,清朝正是灭亡在孙中山手里的。
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孙中山与孙承宗的血缘关系,但二人同为“孙”姓,俗话又说“500年前是一家”,所以虽是巧合,似乎冥冥之中又自有定数。
历史就是这样,总是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别忘了点赞、收藏,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承宗的最后一战:5个儿子、6个孙子、2个侄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
满清入关,这5个汉人立下汗马功劳!看看他们的作为和下场!
不会用人?崇祯年间惨死的六大贤臣名将!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长期抵抗后金,最终战死沙场
催战败光明朝家业:崇祯是如何远程“帮倒忙”的?
平庸的船长,把不了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